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对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输液而且不合作的小儿150例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肢的浅静脉输液,由专人操作。实验组:选择静脉后,先上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再消毒皮肤,静脉穿刺固定头皮针后,再加强夹板固定。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即选择静脉后,消毒皮肤,穿刺成功后固定头皮针,然后用夹板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 88,P<0.05),改变输液操作程序能明显提高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结论:改变输液操作程序.时采用四肢浅静脉输液的不合作小儿,可以控制关节扭动,避免或减少穿刺时或者固定时针头刺穿静脉致穿刺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平均所耗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平均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留置时间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27-127,136
目的:探讨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对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5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0例,对照组510例。实验组采用调整后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巾的松止血带、松拳环节,可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的渗漏情况,降低穿刺部位的皮肤污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  相似文献   

4.
苏瑜 《大家健康》2016,(4):195-196
目的:通过对比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儿患者采取头皮针进行输液,实验组小儿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两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总的穿刺成功高达100.0%;对照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81.3%,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0.0%;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型号静脉留置套管针在疑难静脉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6例疑难静脉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BD安全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留置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留置输液。对比观察操作者在两组输液时被针刺伤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缩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疑难静脉的手术患者选择BD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郝燕  杨枫  黄小玲 《中外医疗》2009,28(7):32-3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针头脱出血管情况。方法对60例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实验组采用新固定法(先用两条胶布固定留置针,再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固定法(只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结果实验组针头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固定法可降低针头脱出血管的几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疼痛发生率低、输液通畅率高、不需再次调整的固定方法。方法:对220例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实验组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观察两组一次固定后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及二次调整情况。结果:实验组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发生率、二次调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翻转针柄固定法可减轻静脉穿刺成功患者的疼痛,使静脉输液通畅顺利完成,避免护士为患者再次调整针尖位置,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两种静脉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禁忌证、一次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所需时间、输液效果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0%)、完成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6±10)、(36±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穿刺禁忌证占1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穿刺禁忌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穿刺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对照组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无穿刺禁忌证限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条适用范围广、安全的输液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能较迅速地建立静脉通道,为快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在羊膜腔内输液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丹梅 《华夏医学》2007,20(5):943-94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羊膜腔内输液治疗羊水过少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7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B超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胸穿针经腹羊膜腔穿刺输液。记录两组穿刺次数、穿刺后流产率、羊膜炎率、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次数1.20次。对照组为8.50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羊膜炎发病率、流产率、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羊膜腔内输液可减少穿刺次数,省时省力省钱,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邱永霞 《河北医学》2011,17(4):527-529
目的:探讨提高休克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为抢救休克病人赢得时间.方法:对120例休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按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结果:采用新方法穿刺成功率为95%(57例),采用常规穿刺法的成功率为85%(51例).经过统计学分析有统计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肩髃穴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3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肩髃穴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针刺肩髃穴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切口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97例(109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条肢体实施了微小切口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治疗组,n=34),75条肢体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对照组,n=75),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5.3±6.5)min、(4.0±0.8)d vs (85.4±7.9)min、(7.0±1.2)d];治疗组的出血量、切口数量少于对照组[(20.8±3.2)mL、2.3±0.3 vs (67.9±15)mL、6.8±2.4];治疗组的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1.8±0.4)cm vs (13.2±3.7)cm].治疗组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78.8±9.4)分、(90.1±8.5)分 vs (66.8±10.6)分、(74.0±11.6)分].结论 微小切口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能一次性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既能完全剥除曲张的大隐静脉主干,又能对曲张的静脉属支进行彻底性的治疗,并能充分体现微创外科的优点;既能治疗疾病,又能达到更小的创伤,并能保持体表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Lin Y  Ye CS  Huang XL  Ye JL  Yin HH  Wang S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43-3046
目的 评价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灼闭术(EVLT)和传统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VLT组行大隐静脉EVLT术,静脉剥脱组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及术后6和12个月血管多普勒超声和空气体积扫描复查结果。结果 EVLT组在术中出血量(P〈0.01)、住院日(P〈0.05)和术后疼痛程度(P〈0.05)上均较静脉剥脱组显著减少。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T组2例术后早期大隐静脉内细小血流,剥脱组3例在小腿段探及大隐静脉内血流,两组患肢术后的静脉容积(P〈0.05)、静脉灌注指数(P〈0.01)和剩余容积分数(P〈0.01)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近期疗效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与剥脱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和高位结扎 分段剥脱术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7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激光组先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利用激光能量全程闭合主干及小腿曲张侧支;剥脱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分段剥脱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数及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激光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数均显著低于剥脱组(P<0.01),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返流均明显减少(P<0.01),激光组与剥脱组对深静脉返流的改善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术式,均可明显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但激光闭合术体现了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性标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将1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分为骨性标志法穿刺腋静脉组(骨性标志法组,=63)和造影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组(造影法组,=62),比较两组穿刺方法的穿刺次数、所用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骨性标志法组的穿刺次数及所用时间均较造影定位法组多(均<0.01),但计入造影用时后骨性标志法耗时较造影法少(<0.01)。骨性标志法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造影定位法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X线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直接穿刺腋静脉无需预先穿刺静脉造影,可节省手术时间及费用,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150名护士进行应对方式问卷、意志力自我测试、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静脉穿刺成功率[3]测试后,在常规心理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心理状况评定结果,给予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重复以上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静脉穿刺结果测评前护士不进行静脉穿刺的强化及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并探索静脉留置针的合理穿刺部位。方法将964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输液,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效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中穿刺部位为头部静脉(头部组)和手足部静脉(手足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脱管、堵管和静脉炎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手足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部组,发生渗漏、脱管的比例均低于头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头皮针相比,儿科输液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渗漏、漏管、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比例,且应优先考虑手足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优点、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53条肢体腹腔镜下行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并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或主干结扎及踝部结扎,曲张浅静脉分段剥除或缝扎。结果: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皮肤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皮炎7~21d治愈,8~31d溃疡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5条肢体,11~37个月,平均3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满意,能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改善皮肤营养障碍,促进溃疡愈合,并发症少,并有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