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同时进行随访观察,将队列中由NPDR进展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患者共77例作为队列中的疾病进展组,未进展为PDR的NPDR患者共115例作为队列中的观察组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比较NPDR与PDR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以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作为自变量,PDR作为结局变量,对DR进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最终对DR进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试验评价。

结果:PDR组较NPDR组年龄更小(P=0.001)、糖尿病病程更长(P=0.01)。实验室指标对比:PDR组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01)、血尿素氮(BUN)(P=0.003)、血沉(ESR)(P<0.001)及同型半胱氨酸(HCY)(P=0.001)明显高于NPDR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P=0.04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0.002)明显低于NPDR组。影响DR进展的因素:HbA1c(OR=1.587,P<0.001),BUN(OR=1.456,P=0.008),MCH(OR=0.540,P=0.038),ESR(OR=1.122,P=0.005),HCY(OR=1.838,P=0.002)。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DR进展影响因素的最佳诊断分界点:HbA1c为8.18%,BUN为5.46 mmol/L,ESR为8.93 mm/h,HCY为13.95 μmol/L。

结论:HbA1c、BUN、MCH、ESR、HCY是DR进展的影响因素,其中HbA1c、BUN、ESR、HCY是DR进展的危险因素,MCH是DR进展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01/2020-10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就诊的204例T1DM患者,根据眼底表现将患者分为DR组(71例)和无DR组(133例),其中DR组包括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8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23例)。采集其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DR/PDR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P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T1DM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DR有关(P<0.05)。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合并高脂血症、DN、DPN与PDR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130,P<0.001)和HbA1c(OR=2.734,P<0.001)是发生DR的危险因素; 病程(OR=1.144,P=0.005)和合并DN(OR=6.500,P=0.001)是发生PD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和HbA1c预测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727,截断值分别为15.1a,8.2%,敏感性分别为50.7%、76.1%,特异性分别为86.5%、59.4%。病程预测PDR发生的AUC为0.713,截断值为18.5a,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60.4%。

结论:T1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发病年龄较晚有关。糖尿病病程和高血糖是DR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与DR的发生相关,DN与PD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杨玲  沈玺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744-74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干眼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干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各组干眼程度的差异性。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干眼患者与对照组干眼程度、OSDI、SⅠ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干眼患者较无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OSDI、SⅠ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R干眼患者较NP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SⅠ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与无DR干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与进展,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干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  相似文献   


4.
闫秀丽  王钦  陆相庆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09-171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01/2022-01本院收治的18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4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68例)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61例)。同期按照年龄、性别分层随机选择70例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出院后随访1a,根据DR患者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分为预后不良组(40例)与预后良好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LR4、VEGFA水平;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LR4、VEGFA水平诊断DR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

结果:对照组、NDR组、PDR组和NPDR组间TLR4、VEGFA水平比较均具有差异(F=935.753、516.936,均P<0.05),各组两两比较均具有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中TLR4、VEGFA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R4、VEGFA、病程、HbA1c均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ROC结果显示,血清TLR4、VEGF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DR的AUC分别为0.869、0.862、0.931,血清TLR4、VEGF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DR患者视力残疾的AUC分别为0.864、0.863、0.938。

结论:DR患者血清中TLR4、VEGFA表达均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DR发生及预后不良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MKLR1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02/2018-03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0例,其中单纯T2DM患者45例,DR患者95例(NPDR患者54例,PDR患者41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4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CMKLR1水平。

结果:PDR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NPDR和NDR患者,且NPDR患者长于NDR患者(均P<0.05)。T2DM患者FPG和血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且DR患者LDL-C水平高于NDR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均P<0.05)。PDR患者血清CMKLR1水平高于NPDR、T2DM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且NPDR患者高于NDR患者和健康志愿者,NDR患者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5)。DR患者血清CMKLR1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和LDL-C呈正相关(r=0.374、0.248、0.304,均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和血清CMKLR1水平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94、1.830,均P<0.05)。

结论:DR患者血清中CMKLR1水平升高,且与病情进展有关,是影响D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itis,D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4-06/2017-05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96例96眼,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DM患者32例32眼; B组为糖尿病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32例32眼; C组为糖尿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32例32眼。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患者眼部CRA(视网膜中央动脉)、PCA(睫状后动脉)、OA(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结果:各组CRA、PCA、OA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CRA、PCA、OA的P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 C组CRA、PCA、OA的PSV与EDV最低、RI最高,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bA1c、F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仅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DM患者CRA、PCA、OA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了解患者视网膜的血流变化,对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DR严重程度与血清HbA1c、TNF-α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60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80例和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60例,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观察患者的体检指标,并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泪液TNF-α。

结果:(1)四组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PG、2h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211、395.421、42.515、7.385、121.764、121.568、34.567,均P<0.05)。DM、NPDR、PDR三组患者的BMI、FPG、2hPG、TC、TG、HDL-C、L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PDR组患者的BMI、FPG、2hPG、TC、TG、HDL-C、L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受试者血清TNF-α、泪液TNF-α及血清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256、215.471、40.522,均P<0.05); DM、NPDR、PDR三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和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PDR、PDR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和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R组患者的血清TNF-α、泪液TNF-α及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泪液TNF - α与血清TNF - α呈正相关(r=0.289,P<0.01); 泪液TNF-α与血清 HbA1c呈正相关(r=0.375,P<0.01)。

结论:中老年DR患者泪液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泪液TNF-α水平升高。泪液TNF-α与血清TNF-α、HbA1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干眼症患者波前像差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患者各40眼,正常对照组40眼。采用Topcon KR-1W视觉质量分析仪记录瞳孔直径4mm和6mm的角膜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三叶草像差的均方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患者波前像差及与对照组像差值。

结果:4mm和6mm瞳孔直径下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干眼症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干眼症组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干眼症组较对照组眼总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PDR干眼症组较NDR干眼症组和NPDR干眼症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均有明显升高(P<0.01)。

结论: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与波前像差的增高密切相关,波前像差增高可能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的原因之一,为糖尿病干眼视功能下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2):309-3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氧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临床选取54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包括31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和23例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PDR组),另取30例确诊为糖尿病但尚无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患者(DM组)和30例体检正常人群(NC组)作为对照,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SNK-q对组间进行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对氧化标志物水平(MDA和HO-1)与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和CRP)进行相关性分析,COX多因素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DM组、PDR组和NPDR组的FPG、2hPG、HbA1c、MDA、TNF-α、IL-6和CRP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O-1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和NPDR组MDA、TNF-α、IL-6和CRP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O-1显著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R组MDA和TNF-α显著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O-1显著低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A水平与TNF-α及CRP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HO-1水平与TNF-α、IL-6及CRP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 COX多因素分析MDA、TNF-α均为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HO-1为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

结论:氧化应激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是DR重要的危险因素,MDA、TNF-α和HO-1可作为DR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差异性,分析各期DR视网膜血管循环时间的变化特点。

方法:收集2016-03/2017-03我院眼科确诊的DR患者60例60眼,其中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0眼、重度NPDR组20例20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20例20眼。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记录视网膜动脉4个分支主干刚开始显影即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1)和完全充盈的时间(A2)、视网膜静脉4个分支主干全部出现层流的时间(V1)和完全充盈的时间(V2),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视网膜动脉通过时间(A2-A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57)。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V1-A2)、视网膜静脉通过时间(V2-V1)、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V2-A1)三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94、5.180、5.564,P=0.007、0.009、0.008),其中PDR组均较轻中度和重度NPDR组明显延长,重度NPDR组均较轻中度NPDR组明显延长。

结论: DR病程越长,程度越重,视网膜微血管破坏越严重,视网膜微循环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张建文  马丽  马凤仙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62-2266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用眼底镜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对631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采集可能与DR发生发展的相关指标。结果:(1)检出DR患者205例,患病率32.5%(95%CI:28.82%~36.15%);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134例占21.2%(95%CI:18.04%~24.44%);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71例占11.3%(95%CI:8.78%~13.72%)。(2)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视网膜病(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轻、中、重度NPDR和PDR患者间在人均经济收入、居住环境、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坚持锻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 hours’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收缩压(systaltic blood pressure,SBP)、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ate excretion rate,UAER)、血清肌酐(serum crem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方面的暴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DM病程长、HbA1c、UAER水平高,不坚持体力锻炼者DR发生发展的风险增加,无DN和DPN合并症者DR发生发展的可能性降低(P<0.05,P<0.01)。结论:T2DM患者有较高的DR患病率。DM病程长、HbA1c水平高,不坚持锻炼是DR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合并DN和DPN及UAER的改变可作为DR发生发展的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Adropin蛋白和脑啡肽酶水平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9-01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59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108例,DR组包括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NPDR组)45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组)63例。另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测量四组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身高2(kg/m^2)。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A1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ropin蛋白(AD)和脑啡肽酶(NEP)水平,AD、NE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各自独立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NPDR组、PDR组的AD水平逐渐降低,以PDR组最低(P<0.05)。各组NEP水平逐渐升高,以PDR组最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FPG、HbA1c、NEP为AD的独立危险因素,BMI、FPG、HbA1c、AD是NE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AD水平随着DR的进展而降低,NEP水平则随着DR的进展而升高,表明血清AD和NEP有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不同分期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CT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深度增强成像的光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在早期DR中脉络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DM患者55例85眼,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19例28眼,轻、中度NPDR组16例27眼,重度NPDR组20例30眼,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受试者24例3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T值的差异。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四组中位BCVA(LogMAR)变化:对照组为0.00,NDR组为0.10,轻中度NPDR组为0.15,重度NPDR组为0.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DR病变程度的加重,BCVA越来越差。不同分期NPDR中黄斑区CT变化:对照组、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中心凹下、T1、T3、N1、N3、S1、S3、I1、I3各对应位点CT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5、3.365、3.991、4.290、6.208、5.079、3.234、2.907、3.843,均P<0.05),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

结论: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提示DM患者眼底病变中不仅视网膜血管发生病变,脉络膜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CT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推测在DR发生之前可能已有CT的变化,这对DM患者脉络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山  王继亚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61-1063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 65例130眼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70眼正常健康人进行中央角膜厚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的CC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中:轻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和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NPDR组与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CCT随DR的程度加重而增厚,呈正相关(r=0.173,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央角膜厚度随着病变加重逐渐增厚。DR患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内眼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及全身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明确DR早期监控的敏感临床指标.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20例40眼;糖尿病患者105例210眼,将其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24例48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81例162眼,其中NPDR组又分为三组,轻度30例60眼、中度26例52眼和重度25例50眼.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组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四项和凝血六项;观察糖尿病未正规治疗时间,DR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检测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Heidelberg retinal flowmeter,HRF)鼻、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的血流量(retinal blood flow,RBF),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OS2幅值,OCT扫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对各组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HRF:NDR组,轻、中、重度NPDR三组RB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NPDR三组中,颞侧RBF均高于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NPDR组RBF均高于NDR组和轻、重度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DR组和NPDR组OS2幅值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NPDR组和中度NPDR组与轻度NPDR组、NDR组OS2幅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SFCT随着DR程度的进展逐渐变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未经过正规降糖治疗的时间、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与DR的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s=0.722、0.791、0.864、0.473、0.611、0.735、0.591、0.554,P<0.05).糖尿病其他微血管并发症与DR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HRF、OPs和OCT的检测可以作为DR早期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能客观、较早、准确地反映眼底微循环机能的变化.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凝血状态和是否存在其他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DR的进展有正相关性.这些指标的监控,适时的健康教育,对DR在基层的早期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在我院行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0例600眼,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为低视力标准,根据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按照2002年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A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237眼,B组(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363眼,其中B组分为:轻度NPDR177眼,中度NPDR150眼,重度NPDR36眼。回顾性分析其导致低视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最佳矫正视力<0.3者,A组41眼(17.3%),B组103眼(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流行病学方法对影响术后早期视力的5项因素进行分析,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5项因素的结果,晶状体核硬度(OR=4.065,95%CI:2.289~7.3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3.781,95%CI:2.256~6.439);DR分期(OR=3.987,95%CI:2.678~6.894);术后角膜水肿(OR=1.089,95%CI:1.017~1.072);年龄(OR=1.687,95%CI:1.171~2.416),然后分别对晶状体核硬度、HbA1c、DR分期、术后角膜水肿这4种低视力因素进行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核硬度、HbA1c、DR分期、术后角膜水肿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码眼底照相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01/2016-12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30例260眼,进行数码眼底照相检查和FFA检查。

结果:数码眼底照相中NPDR 82眼,PDR 28眼。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NPDR 89眼,PDR 29眼。与FFA检查的金标准结果比较,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筛查DR的Kappa值为0.87(>0.61)。两种方法对不同病程分期DR的检出结果无差异(P>0.05)。病程>10a的糖尿病患者,DR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

结论:数码眼底照相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行常规视网膜检查,是早期发现DR的有效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降低DR的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变化间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纳入我院2018-01/2021-05收治2型糖尿病(T2DM)患者132例132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其中T2DM患者中包括非DR(NDR)患者52例52眼,非增生性DR(NPDR)患者40例40眼及增生性DR(PDR)患者40例40眼,分析一般资料和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DR临床分期与神经纤维长度间相关性。

结果:四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均无差异(P>0.05); P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NPDR组、NDR组(P<0.05); NP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NDR组(P<0.0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 PDR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低于NPDR组、NDR组(均P<0.05); NPDR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低于NDR组(P<0.0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神经纤维长度值均显著大于NDR组、NPDR组及PDR组(P<0.05); PDR组神经纤维长度值显著小于NPDR组(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分期与神经纤维长度间呈负相关(rs=-0.347,P<0.001)。

结论:DR病情严重程度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变化间具有相关性,PDR患者神经纤维长度较NPDR显著缩短; PDR和NPDR均存在神经结构缺失,T2DM眼底病变治疗时注意对眼表病变情况评估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