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昆仙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LN患者随机分为环磷酰胺(CTX)组和昆仙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或等效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CTX组加用CTX 0.4 g/2周静脉滴注,昆仙组加昆仙胶囊1.8 g/d口服,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时使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血补体C3、C4评估LN病情活动情况,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评价患者生殖系统毒性,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IA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AMH随时间逐渐降低,血清C3、C4逐渐升高(P0.05),具有时间依赖性;两组间同一时间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补体C3、C4、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昆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9/30)]低于CTX组[56.7%(17/30),χ~2=4.344,P0.05]。结论昆仙胶囊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疗效相似,可改善患者病情活动度,但昆仙胶囊不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干预作用.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给予泼尼松,同时给予CTX 8~12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累积总剂量≤150 mg/kg),并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沉、补体C3等指标两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除血肌酐外,其他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显著提高激素及CTX对LN的疗效,减少其复发,并能对抗激素及C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安汤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N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和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肾安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的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沉及免疫相关指标(Ig G、C3、C4)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67%,对照组为7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4、6个月2组SLEDAI评分均逐渐下降(P 0. 01),在治疗后4、6个月,治疗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沉及免疫指标Ig G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补体C3、C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肾安汤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芡实合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N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吗替麦考酚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剂芡实合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以及治疗前后泼尼松的用量情况。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2.5%、87.5%,对照组分别为25.0%、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IgG、IgM、C3、C4、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ESR、IgM、C3、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泼尼松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芡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LN脾肾阳虚证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醋酸泼尼松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摄精消白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早期DN基础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摄精消白胶囊,2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Cys C、Hcy、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ys C、Hcy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CRP无明显变化(P0.05),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Cys C、Hcy及CRP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摄精消白胶囊能够降低早期DN患者Cys C、Hcy水平,在延缓早期DN进展、减少蛋白尿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透邪方治疗狼疮性肾炎(LN)临床疗效及对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益肾化瘀透邪方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30例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测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抗ds-DNA抗体、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观察感染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ESR、CRP、补体C3、抗ds-DNA抗体、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率26.7%(8/30),对照组感染率46.7%(1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透邪法对LN的疗效显著,可降低LN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中药治疗骨髓增生不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方法 19例确诊为SLE骨髓增生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10例)先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后续行激素、环磷酰胺(CTX)治疗,整个疗程中配合中药狼疮方治疗;对照组(9例)使用激素及CTX。观察两组患者骨髓增生不良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恢复情况及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狼疮活动指数(LAI)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结果中西医组治疗1个月后骨髓增生不良即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1),24h尿蛋白定量、LAI明显下降(P〈0.05),其中补体C3及24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因感染退出观察,有4例发生满月脸、痤疮,中西医组无1例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SLE患者的骨髓增生不良和临床症状,控制狼疮活动,明显降低治疗副反应,较单纯激素联合CTX治疗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肾I号方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4例L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7例。西药组采用甲泼尼龙片和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狼疮肾I号方辨证内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进行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检测;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C4水平;检测治疗前后抗双链DNA(ds-DN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组蛋白尿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在治疗后4,6个月,中西医结合组SLEDAI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6个月内完全缓解例数多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Ig G,ds-DNA,FIB和D-D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狼疮肾I号方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控制LN患者病情活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减轻尿蛋白尿,缩短了病程,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FSG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I-FSG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对照组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比较2组3,6,9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均明显升高(P<0.05)。6个月及9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总缓解率亦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3例,肝脏损害2例,骨髓抑制2例;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2例,肝脏损害2例,骨髓抑制2例。结论正清风痛宁辅助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治疗I-FSGS临床疗效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CTX,且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和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安全性。方法38例活动性LN患者在联合使用激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LEF口服(LEF组18例),或者间断性给予CTX静滴(CTX组20例),随访6~12个月,监测相关指标和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结束时,LEF组治疗总有效率83%,CTX组治疗总有效率7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个月,2组患者主要指标(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LEDAI)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LEF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LEF组耐受性较好,10例出现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CTX组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较好,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多联疗法对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2例LN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激素、环磷酰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缓解率、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5%(29/31)高于对照组67.8%(21/31)(P0.05)。治疗前两组Scr、24hpr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24hpro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cr、24hpro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3、C4均增高;观察组治疗后C3、C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多联疗法能明显缓解重症L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及上调补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分为模型组、激素组(7.5 mg/kg)、昆仙胶囊大(30 g/kg)、中(15 g/kg)及小剂量组(7.5 g/kg),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2天,每周检测各组大鼠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并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昆仙胶囊各剂量组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昆仙胶囊15g/kg、7.5g/kg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P<0.01);昆仙胶囊30g/kg和15g/kg也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P<0.01)。结论:昆仙胶囊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代谢紊乱和减少尿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补肾化瘀中药疗法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联合养阴清热、补肾化瘀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量、免疫球蛋白G(Ig G)及补体C3、C4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2组SLEDAI评分逐渐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SLEDA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Ig 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前降低或升高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阴清热、补肾化瘀中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能控制狼疮性肾炎患者病情活动,减轻蛋白尿,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6)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解毒滋阴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疲劳程度(FSS)、中医证候评分(TCMSS)、激素用量及外周血补体C3、Th17和Treg细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TCMSS及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TCMSS及F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3、Th17及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外周血补体C3和Treg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h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激素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12周治疗周期内观察组激素总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补体水平以及纠正Th1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9):1192-1193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00mg,1次/d,治疗组加用黄葵胶囊5粒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12、24周后测定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及24周后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白蛋白(ALB),计算eGFR。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01),24周后,治疗组降尿蛋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疗效优于单用氯沙坦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重症LN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BUN、Scr、ds-DNA、ANA以及SLEDAI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重症LN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症状体征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及β-arrestin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随访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及水肿积分,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IL-10、β-arrestin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定量,调节免疫指标和β-arrestin1水平,并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各组病例中患者入院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白蛋白、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6.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补体C3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LN活动、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尿蛋白、减轻水肿及减少副作用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短期使用昆仙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昆仙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32例,根据患者蛋白尿、病理情况等,予以昆仙胶囊(2粒/次,3次/天)口服,疗程3~6个月,检测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2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连续使用昆仙胶囊3~6个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期内,因不良反应退组1例,剩余31例。①疗效:总有效率为77.42%。②用药后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尿酸、尿红细胞、血小板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用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白细胞与用药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安全性:3~6个月观察期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肝酶升高、皮疹、月经紊乱、血小板减少。其中月经紊乱发生者居多,部分为围绝经期女性,部分为育龄期女性,其中1名患者(育龄期女性)因闭经而停药。结论:①昆仙胶囊短期内降低尿蛋白效果显著;②短期内应用昆仙胶囊无明显肝肾毒性,但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性腺抑制。  相似文献   

20.
抗氧化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延清  王颖 《中医杂志》2008,49(5):417-420
目的 观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 LN患者共25例,治疗以黄芪、熟地黄等作为主药,持续6个月.观察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AI评分,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ds-DNA、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 两组SLEDAI及A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NO、MDA及抗ds-DNA明显下降,SOD、GSH-Px和GSH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功能正常组LPO、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3升高(P<0.05).结论 抗氧化中药对SLE缓解和延缓LN肾功能恶化有一定疗效,但对已经进入肾功能不全的LN疗效差,对肾脏组织学病理分型为V型的LN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