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杜伟锋  贾永强  姜东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2):3251-325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续断发汗前后成分变化的方法。方法 HPLC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0~45 min,6%~20%乙腈;45~90 min,20%~35%乙腈;90~110 min,35%~70%乙腈;110~120 min,70%乙腈;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0.8 m 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全扫描检测,并通过[M-H]-、[M+HCOO]-、[M+H]+、[M+Na]+等离子信息推断化合物。结果建立了续断发汗前后的HPLC-ESI-MS图谱,均得到42个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和文献对照,推断出了31个化合物;续断经产地加工发汗后,有些成分的量下降,如马钱苷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异绿原酸B、续断苷A、续断苷B等;有些成分的量升高,如茶茱萸苷、川续断皂苷X、川续断皂苷VI、川续断皂苷VII、川续断皂苷乙、川续断皂苷XIII、川续断皂苷A等;其他成分的量几乎不变。结论所建立的HPLC-ESI-MS图谱,便于全面控制续断发汗与未发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快速分析续断DipsaciRadix"发汗"前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为25℃;质谱采用UPLC-Triple-TOF 5600+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检测,扫描范围m/z 100~1 500。根据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所得的信息对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鉴定。结果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质谱信息,推测了续断"发汗"前后52个共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酚酸类等,同时分析了主要成分的裂解规律。并比较了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发汗后马钱苷酸、绿原酸、马钱苷、异绿原酸A、川续断皂苷VI等20种成分含量降低,咖啡酸、异绿原酸、异绿原酸C、大花双参苷A等成分含量在发汗后升高。结论研究发现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而在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未"发汗"续断化学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发汗"续断。本实验采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分析"发汗"对续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探究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和进一步为续断产地加工方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莹  杜伟锋  康显杰  来平凡  屠珏 《中草药》2018,49(23):5594-5599
目的探讨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及含药血清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幼鼠成骨细胞分别与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及大鼠含药血清共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续断水煎液和含药血清均能显著促进MG-63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P0.01),并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的ALP活性(P0.01),且相同剂量未"发汗"组作用普遍优于或非劣于"发汗"组。结论结合前期成分研究,推断续断"发汗"前后成分的改变影响了其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得到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探究续断"发汗"前后指标性成分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色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正交试验,以相对含水量、发汗温度及发汗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评价指标,建立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在此"发汗"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以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续断断面颜色进行数字化表征,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断面颜色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即续断鲜品45℃烘至样品相对含水量为(40±5)%时,在25℃环境下"发汗"72 h。在此"发汗"条件下,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相对"发汗"前提高,续断断面颜色较"发汗"前加深。"发汗"前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续断颜色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川续断皂苷Ⅵ与L~*(代表颜色明暗)、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建立的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与具体的外观颜色无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续断的"发汗"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续断中7种成分(当药苷,马钱苷,马钱苷酸,绿原酸,川续断皂苷Ⅵ,续断苷A和续断苷B)含量的方法,为全面评价和控制续断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Venusil HILIC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95%A;20~40 min,95%~87%A;40~64 min,87%~84%A;64~65 min,84%~78%A;65~80 min,78%~77%A),流速1.0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35 nm和212 nm。结果:7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且在各自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9.11%~102.24%,RSD均2.0%。13批续断样品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但各样本中7种待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绿原酸含量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而总环烯醚萜与绿原酸、川续断皂苷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续断药材的多成分同步测定,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并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柱层析与半制备液相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用TOF-MS、IR和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川续断皂苷VI及其杂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从川续断皂苷Ⅵ原料药中分离得到7个有关物质。其中杂质3为两个互变异构体的混合物,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HPLC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结论:新建立的HPLC方法适用川续断皂苷VI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能准确反映川续断皂苷VI原料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续断配方颗粒中川续断皂苷VI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川续断皂苷VI,色谱柱:Diamonsil C18反相柱(5um×250mm×4.6mm),流动相:乙腈-水(30:70),柱温为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2nm。结果: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色谱峰形好,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川续断皂苷VI在0.9792~19.584ug(r=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供试品在24h内稳定(RSD=1.04%);该方法精密度高(RSD=0.07%),重复性良好(RSD=1.0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5%(RSD=2.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合作为续断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比较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2 nm,柱温30℃。结果分别建立了12批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12批续断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14个共有峰均能在水煎剂中得到追踪,有13个共有峰可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川续断皂苷Ⅵ、绿原酸2个成分。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重复性好、稳定。续断饮片、水煎剂、配方颗粒所含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续断的水回流提取工艺。方法:以川续断皂苷VI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续断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VI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12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5,10倍量提取2次,每次2 h;平均转移率(94.83±0.31)%。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提取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7)
目的改进口炎清颗粒(天冬、玄参、山银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对天冬、玄参、山银花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定量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95%~102%。结论增加对山银花指标性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的测定,可完善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高歌  潘晓华  高雪  贾芙蓉  温剑平 《中草药》2018,49(19):4581-4585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探讨续断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得续断的药物成分,筛选活性成分,预测靶蛋白。在TTD和CTD数据库查询骨质疏松对应靶蛋白,构建药物-靶蛋白-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蛋白作用通路进行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主要信号通路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获得7个续断活性成分及其63个靶蛋白,筛选到骨质疏松疾病靶蛋白118个,得到续断与骨质疏松交叉作用蛋白118个,进而富集到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免疫功能等相关的24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包含有最多数量的相关基因。String数据库分析表明AKT1、MAPK1、MAPK3在信号通路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续断可能主要通过AKT1、MAPK1、MAPK3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续断中有效成分木通皂苷D大鼠胆汁内排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磊  刘二伟  韩立峰 《天津中医药》2013,30(11):681-684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方法同时检测给药后大鼠胆汁中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木通皂苷D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情况。【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木通皂苷D后按照设定时间点收集胆汁,通过建立的液相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胆汁中的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同时检测到了木通皂苷D与其3个代谢产物,并对浓度较大的木通皂苷D和HNsaponinF进行了定量。木通皂苷D及HNsaponinF在3.2~2000ng/mL与0.8~500.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72%,给药24h内累积排泄量为5845.5ng与3996.8ng。【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可用于胆汁中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HNsaponinF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姮  崔莉  刘倩  姜姣姣  文蕾  耿岩玲  王晓  赵恒强 《中草药》2017,48(11):2300-2305
目的运用HPLC-DAD-ESI-Q-TOF/MS法鉴别和测定金银忍冬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ESI-Q-TOF/MS技术对金银忍冬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采用HPLC-DAD法分析测定金银忍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量。结果从金银忍冬中检测到31个色谱峰,并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测定了金银忍冬3个花期中10种主要成分(马钱酸、绿原酸、马钱苷、莫诺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量。结论金银忍冬花蕾期的主要化学成分量高于白花期和黄花期;金银忍冬花蕾与金银花中10种化学成分的量及分布特征相近;为开发利用金银忍冬药用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抑菌活性部位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晓燕  刘明华  孙琴  张诗静  姜黎 《中草药》2013,44(12):1615-1620
目的 明确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总提取物、总有机酸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核苷部位、总蒽醌部位对大肠杆菌AG 100A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批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抑菌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共有峰21个,与抑菌作用关系密切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2、10、16、18、20、21号,其中10、18号分别为水杨酸和苯甲酸.结论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吴飞燕  冯宋岗  曾建国 《中草药》2014,45(8):1150-1156
目的 利用多种方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进行鉴别,其中山银花以灰毡毛忍冬为基源,寻找差异性状,以及对2种药材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生物学性状比较、扫描电镜观察花表皮结构、标识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差异对金银花(忍冬)和山银花(灰毡毛忍冬)进行鉴别,结合历史使用情况及市场现状对2种药材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归属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忍冬花基部含有大形的叶状苞片,花外表皮具有较多的头部倒圆锥形腺毛,未检测到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成分;而灰毡毛忍冬花基部无明显苞片,花外表面几乎未发现腺毛,含有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特征成分。结论 花基部叶状苞片、花外表皮腺毛、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2个特征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孕康口服液(山药、续断、黄芪等)中3种成分的含有量,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2、230、316 nm。结果芍药苷、黄芩苷、川续断皂苷Ⅵ分别在8.4~84、9.8~98、6.4~6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101.6%、99.3%,RSD分别为0.92%、1.33%、2.85%。16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44。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孕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沈娟  崔培超  王永香  张桥  李家春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4,45(20):2993-299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种质资源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咖啡酰奎尼酸等7种有机酸及断氧马钱子苷的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磷酸溶液和甲醇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nm,体积流量0.8 mL/min。结果 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咖啡酰奎尼酸及断氧马钱子苷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99.05%、99.01%、98.71%、98.79%、98.82%、98.89%、99.16%,RSD分别为0.56%、0.37%、0.93%、1.11%、0.90%、0.87%、0.71%、1.0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种质金银花中7种有机酸及断氧马钱子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张亚非  王雪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李萍 《中草药》2013,44(22):3162-3169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9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评价QAMS法用于热毒宁注射液质量控制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以热毒宁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间的f,栀子苷与断氧化马钱子苷间的f,比较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并对该方法进行再验证。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中各成分的f分别为f绿原酸/新绿原酸=0.965、f绿原酸/隐绿原酸=0.991、f绿原酸/咖啡酸=0.555、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1.283、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1.129、f栀子苷/断氧化马钱子苷=1.030。QAMS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再验证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f可信。结论 QAMS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热毒宁注射液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