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李秋霞  钟巍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089-2092
目的探讨复方蒲芩片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蒲芩片,1 g/次,3次/d。两组均经14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LCQ、CURB-65和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聚素-3(Gal-3)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4%vs 82.35%,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LCQ评分明显升高,而CURB-65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CRP、IL-17、MMP-9、Gal-3、PC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复方蒲芩片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麻疹患儿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250 mL,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8~10 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情况及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咳嗽和腹泻消退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NF-α、CRP、SIL-2R显著降低,而IFN-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IL-4、TNF-α、CRP、SIL-2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麻疹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480例采用抽签成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咳嗽、啰音、发热消失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IL-6)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炎琥宁注射液结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作用与降低血浆CRP与IL-6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APACHEⅡ评分、白细胞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磷酸激酶同工酶(CPK)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7 d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HR、R、APACHEⅡ评分、WBC、TNF-α、IL-6、IL-10、CRP、PCT、ALT、AST、BUN、Cr和CPK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0.0%、2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炎症指标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试验组54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咳嗽消退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影像转归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5(IL-5)、降钙素原(PCT)],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咳嗽消退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影像转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TNF-α、IL-5、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5、PCT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止喘灵口服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哮喘患儿8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125μ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喘灵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LCQ、PAQLQ、C-ACT和MARS-A评分,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及血清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等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PAQLQ、C-ACT和MARS-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FEV1、FVC、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IMP-1、ICAM-1、CysLTs、PCT、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TIMP-1、ICAM-1、CysLTs、PCT、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喘灵口服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2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1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IL-6、TNF-α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患者hs-CRP、IL-6及TNF-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力咳胶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8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肺力咳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F-36评分和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肺表面活性蛋白A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5.2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哮鸣音、咳痰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SP-A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力咳胶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8例,随机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血清学指标和LCQ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6、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2、IL-10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LCQ量表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也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中  张宇  周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7):1247-1250
目的研究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就治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 mL/次,1~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竹沥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咽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喉干痒、咽喉疼痛、黏膜充血及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炎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9%、2.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5%、10.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优于单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中西药注射液配伍的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与常同用的5种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前后pH、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苦碟子氯化钠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体外配伍时均无沉淀产生;与丹红注射液配伍时溶液pH下降,与其余4种注射液配伍时pH均升高,但60min内pH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时溶液的pH下降略快于其余3种;5种配伍液中腺苷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均匀下降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性;在配伍15min时测定微粒,5种配伍液全部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与这5种注射液配伍,但宜在15~30min内给药完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诱发因素,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种中药注射剂50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史、所用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19例(38%)、女31(62%),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19例,38%),累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附件(27例,54%),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诱发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次,隔天1次,共使用5次;治疗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较治疗前延长,治疗后两组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同步放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5 mg/m2,1~3 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 mg/m2,1~5 d。治疗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20 mg/m2,1~3 d;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5 mg/m2,1~3 d。两种方案均自放疗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同时随访24~48个月,计算患者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07%、80.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3、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Ⅳ度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口腔炎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同步放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远期生存率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细辛脑注射液,0.5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喘可治注射液,2 m L与3 m L生理盐水混合,2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炎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痰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RR(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均明显降低,而潮气量(TV)、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及达峰时间比(t PTEF/t E)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12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气道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联合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炎症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宴斌  汪保孝 《中国药业》2013,22(8):102-103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均给予吸氧、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抗凝、降颅压、降血压、降纤、改善脑循环代谢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00%,治疗组为96.0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另外加用喜炎平注射液25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中药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33例,随机分为肿节风治疗组(A组)163例、新鱼腥草素钠治疗组(B组)158例、穿琥宁治疗组(C组)156例及病毒唑对照组(D组)156例,疗程均为3do结果A组、B组、C组及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95.57%,92.95%和80.77%,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D组)比较疗效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组同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treet-involved youth are at high risk for experimenting with injection drug use;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that predict progression to on-going injecting.

Method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to injecting weekly on a regular basis among a Canadian cohort of street-involved youth.

Results

Among our sample of 405 youth who had initiated injecting at baseline or during study observation, the median age was 22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 21–24), and 72% (293) reported becoming a regular injector at some point after their first injection experience. Of these, the majority (n = 186, 63%) reported doing so within a month of initiating injection drug us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drug used at the first injection initiation event (opiates vs. cocaine vs. methamphetamine vs. other; all p > 0.05)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however, younger age at first injection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1.13), a history of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AOR = 1.81), prior regular use of the drug first injected (AOR = 1.77), and having a sexual partner present at the first injection event (AOR = 2.65)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progression to regular injecting.

Conclusion

These data highlight how quickly youth progress to become regular injectors after experiment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ddressing childhood trauma and interventions such as evidence-based youth focused addiction treatment that could prevent or delay regular non-injection drug use, may reduce progression to regular injection drug use among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注射剂的辅料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我院注射剂说明书,对辅料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辅料的类型、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我院有注射剂387种,其中188种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了辅料一项。常用辅料包括磷酸及磷酸盐、氢氧化钠、甘露醇等。结论临床用药在考虑活性成分的同时,还要关注药物所用辅料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