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 1月—2018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华法林治疗)和观察组(利伐沙班治疗),每组2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 蛋白I(cTnI)D-D(D-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cTnI、D-D、ET-1、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能提高急性肺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降低血清CRP、cTnI、D-D、ET-1、vWF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葛卫力  陆抑非  李涛  杨梦奇  米亚非 《浙江医学》2022,44(23):2552-255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标志物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CO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明显改善,且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宋清扬  李敏  王爽  王红 《西部医学》2021,33(1):93-96+100
【摘要】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hs-CRP、NT-proBNP水平、ADL评分、SAS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CO、CI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P<0.05),S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伊伐布雷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中hs-CRP、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白玲  马兰红  麦迪娜  珠帕尔  陆晨 《西部医学》2021,33(5):693-696+700
【摘要】目的 探讨环孢素A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蛋白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尿蛋白、血清VCAM-1和VEGF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量白蛋白尿(MAU)、24h尿蛋白定量、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CAM-1、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突出,可降低尿蛋白的指标水平,能有效改善VCAM-1、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UAP)治疗中的调脂及抗炎效果.方法 收集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予以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除以上治疗外,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d.疗程2个月,对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及LDL-C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5.6%,P<0.05).结论 瑞氟伐他汀在UAP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调脂及抗炎效果,还能够提高UA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迪 《医学综述》2013,19(18):3398-340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心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减轻患者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RMPP患儿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7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入院时、治疗1周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89、2.96,P<0.05);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5.2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32/33),高于对照组的85.3%(29/34)(χ2=4.12,P<0.05)。观察组在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欣快感,1例出现面部潮红,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RMPP可有效减少体温恢复时间,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中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中危肺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华法林联合小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利伐沙班联合小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中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SBP及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VST、LVPWT及LV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这3项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逆转左心室肥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剑丰  陈兴祥  邵弘毅 《浙江医学》2023,45(11):1182-1185
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自鼻饲管注入。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和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CRP、IL-6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添加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胃肠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眼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观察近视合并青光眼43例、86眼。结果:(1)43例患者不同的屈光度发病率不同;(2)高度近视青光眼发病率高于低度者本组病例〉-6D34例,占79.07%;〈-5.75D9例,占20.93%;(3)眼夺升高是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主要特征:(4)视盘形态不规则较显著;(5)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发现早期青光眼结构改变的敏感性很高。结论:近视、青光眼两病并存致病  相似文献   

12.
程斌  徐莉 《四川医学》2013,34(1):37-3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D组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评级;观察两组患儿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苏醒时(T4)HR、RR、SBP和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镇痛效果优于P组(P<0.05)。T1时两组HR慢于、SBP和SpO2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2~T4时D组HR慢于、SBP低于P组和T0时(P<0.05)。P组起效、苏醒时间长于D组(P<0.05)。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D组(P<0.05)。术中舌后坠和呼吸抑制P组明显高于D组(P<0.05)。P组苏醒时头晕、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且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镜辅助进行病灶定位及手术切除2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8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神经鞘瘤、颅咽管瘤、静脉畸形各1例。结果注册误差为1.5~3.9m,平均为2.6m。全切16例,近全切3例,静脉畸形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者。除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导航可以使术中定位更准确,并实现实时动态导航,可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lates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the Olympus GTF fibrescope and intragastric camera. One hundred and eighty-four examinations were made in 157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对颅内手术患者血压和心律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DBP和SBP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心律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对颅内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朝贵  屈晓玲  张立君 《海南医学》2010,21(11):20-21,27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n=80)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n=80)。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SPO2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A组优于B组(P〈0.01);两组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两种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但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62-65
目的观察同轴微切口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1.8 mm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1.1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治疗前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裸眼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散光水平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89%(χ~2=5.625,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在减少术后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方案。方法 通过对 45例轻症外伤 (ISS <9)合并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观察 ,以进一步阐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特点及治疗。结果  37例获得早期诊断治疗 ,病情恢复快。 8例无主观症状而仅存心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异常者经一般性治疗 ,效差 ,3例有加重。经确立诊断及相应治疗后迅即好转。结论 脂肪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创伤应激反应状态中 ,早期诊治效佳  相似文献   

20.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医学争鸣》2008,29(17):1597-1599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通气前、通气3 h及通气24 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7.22±0.20,PaCO2为(87.2±10.0)mmHg(1 mmHg=0.133 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H为7.41±0.05(P<0.01),PaCO2为(61.7±6.0)mmHg(P<0.01),PaO2为(79.2±11.1)mmHg(P<0.01).对照组治疗3 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 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