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药物预防桡动脉痉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及地西泮干预,观察各组药物及相应药物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4组(A、B、C、D),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和维拉帕米1 mg;B组予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维拉帕米1 mg;D组为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每组随机分为2亚组(A1、A2;B1、B2;C1、C2;D1、D2),1组术前30 min给予地西泮0.15 mg/kg(年龄>65岁剂量减半),2组不应用地西泮。分别观察各组内和组间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实际入选病例数1167例,平均年龄(65.7±8.3)岁,男621例,女546例;桡动脉痉挛发生率A1(3.4%),A2(4.1%);B1(4.2%),B2(5.4%);C1(12.4%),C2(14.8%);D1(23.6%),D2(33.8%),组内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A1与B1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维拉帕米与单用硝酸甘油效果最佳,再次为单用维拉帕米,术前应用地西泮可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不明确。故主张单独应用硝酸甘油,不必要术前常规应用地西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行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卓、维拉帕米不同药物组合干预,观察其预防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效果。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鞘管置入后A组予硝酸甘油200 μg+维拉帕米200 μg处理;B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5 mg+维拉帕米200 μg处理;C组予硝酸甘油200 μg+地尔硫卓2.5 mg处理,记录各组RAS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RAS发生率A组小于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动脉介入诊疗中,联合使用硝酸甘油200 μg+维拉帕米200 μg预防RAS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81例于术后拔管前经鞘内注入相应药物,A组予以法舒地尔5mg,B组予以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急性血管闭塞或狭窄等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以更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阚准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41-142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常规治疗,40例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病,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疗效.方法:行冠脉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PTCA及PCI术患者60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为应用法舒地尔组,B组为对照组;A组常规术前半小时静滴法舒地尔30mg;B组无特殊处理,仅术前半小时生理盐水建立静脉路.结果:对照组38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32例(8.38%),应用法舒地尔组218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6例(2.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减少冠脉介入中冠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鞘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加维拉帕米2.5mg,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30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桡动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桡动脉痉挛31例(20.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7例(4.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注药前、后心率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收缩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硝酸甘油200μg联合维拉帕米2.5mg预防经桡动脉路径行PCI中桡动脉痉挛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冠心病患者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的临床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48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采用计算机对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74例采取常规基础用药者纳入A组,将74例在基础用药下接受麝香保心丸长期口服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用药后取得94.6%的总有效率,较A组的用药总有效率(83.8%)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B组的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用量与A组基本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B组的心绞痛症状较A组显著改善,硝酸甘油用量较A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有显著的用药效果,并且副反应较少,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有明显的助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方法:将1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指数明显好转fP〈O.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林文果  刘丽  何江  梁超 《四川医学》2010,31(5):592-593
目的对比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桡动脉应用硝酸甘油、地尔硫及联合地尔硫和硝酸甘油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20例经绕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后在鞘管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5mg,联合硝酸甘油200μg和地尔硫2.5mg,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患者最高(或最低)心率、最低血压、心电及观察桡动脉痉挛、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情况。结果①联合药物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联合药物组对心率和心电的影响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但3组间对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可以更有效防治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无明显影响,且患者耐受能力好,并发症少,比单一应用硝酸甘油或地尔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解痉药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对桡动脉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Au。。实验阳性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8±11(37~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为乌拉地尔组(90例),B组为硝酸甘油组(9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后,A组常规鞘入乌拉地尔12.5mg,B组常规鞘入硝酸甘油200μg,然后行CAG和PCI术,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 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22%(2/90),B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12.22%(11/90),两组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乌拉地尔对缓解桡动脉痉挛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JAMA》2004,291(19):2312
  相似文献   

14.
15.
16.
Resource allocation: idealism, realism, pragmatism, openn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ewis and Charny have come under siege for suggesting remote questioning to decide appropriate medical care. While the criticisms are theoretically valid, the idea is so important practically that Lewis and Charny should be supported and their approach investigated as a way of making medical treatment at least more open and possibly more fair.  相似文献   

17.
18.
《JAMA》2004,291(10):1194
  相似文献   

19.
《JAMA》2003,290(17):2250
  相似文献   

20.
《JAMA》2004,291(4):4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