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目的 :对六味地黄超微细粉体化学成分溶出特性进行考察研究。方法 :对比考察六味地黄细粉及超微细粉中目标成分熊果酸的含量和溶出特性。结果 :超微细粉中脂溶性大分子物质熊果酸可在极性溶媒水中分散 ,在非极性溶媒乙醚中快速溶出 ;相同测定条件下 ,超微细粉中熊果酸含量较细粉高出 4 4 .5 5 %。结论 :六味地黄经超微粉碎后 ,熊果酸溶出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药复方六味地黄超微细粉体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用对撞式气流粉碎机对六味地黄方剂药材进行细胞级超微粉碎,对照常规常规粉碎细粉,用显微观察法对其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六味地黄方剂经超微粉碎后,显微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结论:中药复方经超微粉碎可使细胞破壁,使其细胞内的各类有效成分充分暴露,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连翘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连翘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连翘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中连翘苷的溶出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连翘粉末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超微细粉连翘苷含量普通细粉。结论:微粉化技术有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血竭-红花混合粉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混合细粉及微粉分别置于高温、高湿及光照环境中,定期考察2种粉体的含水量、接触角、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溶出行为。结果:高温下,微粉含水量、细粉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血竭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微粉2种有效成分含量保持稳定。高湿下,微粉HSYA和血竭素含量变化量均显著低于细粉。光照下,细粉和微粉接触角均显著降低,细粉HSYA含量先于微粉发生显著变化,微粉血竭素含量先于细粉发生显著变化。高湿、高温和光照试验前后细粉中HSYA和血竭素溶出曲线均不具有等价性;微粉中仅HSYA在高湿试验前后的溶出、血竭素在高温试验前后的溶出不具有等价性。结论:影响因素试验对2种粉体润湿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一致。高温、高湿条件下微粉HSYA和血竭素的含量稳定性及光照条件下微粉HSYA的含量稳定性优于细粉。微粉中2种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对影响因素的敏感度降低,溶出稳定性优于细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微技术对五苓散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法鉴别泽泻、桂皮和白术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五苓散中桂皮醛的含量及体外溶出情况,并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 超微粉与细粉五苓散薄层色谱无显著差别,桂皮醛的含量无差异,而经超微粉化制备的五苓散各时间点的有效成分溶出较细粉快.结论 五苓散经超微粉碎后桂皮醛溶出量增加,溶出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铁皮石斛的超微饮片和细粉颗粒体外溶出进行考察。方法浆状搅拌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皮石斛超微饮片与细粉颗粒中多糖及酚类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铁皮石斛超微饮片多糖的T50、Td分别为33.76、43.64 min,酚类的T50、Td分别为27.11、37.76 min;而细粉颗粒多糖的T50、Td分别为41.26、54.46 min,酚类的T50、Td分别为33.84、47.02 min。结论超微粉碎能促进铁皮石斛中多糖及酚类的体外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铁皮石斛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对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穿心莲超微粉与药材120目细粉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结果:超微粉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明显增加.结论:超微粉碎可显著提高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8.
黄芩超微粉与普通粉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黄芩显微特征、溶出度的影响。方法:观察黄芩普通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含量超微细粉(<10μm)比普通细粉(80目)提高13.9%。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溶出,简化提取工艺,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其胶囊剂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考察其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沸腾制粒装置顶喷制药丸,底喷悬浮包衣技术制备微丸,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其释放效果。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微丸在药典规定的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仿人工肠液中则释放80%以上。结论: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能达到肠溶目的,有效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芍药苷为溶出指标,对不同粉碎技术制得的和肝理脾丸进行溶出度测定,探讨超微粉碎工艺对该药的影响。方法利用万能粉碎机、WFJ-60超微粉碎机制得药材细粉再制备水蜜丸,采用转篮法和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的制剂间溶出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提高和肝理脾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探索粉体粒径对人参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为人参入药
时粉碎粒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浆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人参超微粉和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成分的体外
溶出情况,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人参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特征。结果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相比,其人参皂苷类成分Re、Rg1 、Rf、
Rb1、Rb2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5 min内即能溶出总量的90%以上;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Re、Rf、Rb1、Rb2溶出总量无显著
性差异;人参超微粉中Rg1溶出量较高(P<0.05);但将人参超微粉与细粉均置于袋泡茶茶袋中时,人参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反而
比人参超微粉溶出快。结论超微粉碎能加快人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度,提高Rg1溶出总量,但将其装入袋泡茶茶袋中
时,人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反而比人参细粉溶出慢,因此在超微粉入药时,不宜选用袋泡茶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金银花溶出度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中药材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随着粉碎粒度的变细,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出量明显提高,超微粉(10μm)〉160目筛细粉〉120目筛细粉〉80目筛细粉〉60目筛细粉,超微粉有效成分含量比60目筛细粉提高14.4%。结论:微粉化技术对金银花溶出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西洋参中人参皂苷成分溶出的影响,为西洋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恒温水浴磁力搅拌方式进行体外溶出实验,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西洋参超微粉和粗粉中人参皂苷Re、Rb1的含量,计算累积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两者中人参皂苷的溶出速率。[结果]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Rb1的累积溶出度高于粗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参皂苷Re的累积溶出度,超微粉与粗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过低,未做溶出考察。[结论]超微粉碎可以促进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对人参皂苷Re的溶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参细粉与人参超微颗粒的急性毒性。方法:对小鼠1日3次分别灌胃人参细粉和人参超微颗粒,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小鼠的人参细粉和人参超微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50)未测得,最大耐受量(MTD)是7.38g/kg。结论:人参细粉和人参超微颗粒在临床常用剂量口服给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特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平阳霉素磁性微球,对其特性进行检测并评价其靶向性。方法:采用冷冻凝聚法制备包裹超微Fe203和平阳霉素的明胶微球,测定微球的直径;应用液相高效色谱仪、原于吸收分光光度仪、药物溶出仪等到定微球各成分含量、释放率及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球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微球呈球形,平均直径32.23μm各成分含量为(W/W):Fe30411.7%,PYM3.8%,明胶84.5%。3h内平阳霉素释放率63.1%。Fe3O4在大鼠靶向部位分布明显高于非靶向部位。结论:平阳霉素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和缓释性,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川芎茶调方制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干粉激光粒度法测定粒径;采用浆法测定川芎茶调方超微散与其普通散中阿魏酸的溶出度;比较了薄层色谱及显微特征.结果:川芎茶调散经超微粉碎后,粒径变小,细胞尺寸改变,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别,阿魏酸溶出速度高于与普通散,溶出量相当.结论:超微粉碎不会造成川芎荼调散中阿魏酸的损失且能提高其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玄胡索散中延胡索与甘草配伍及不同提取溶媒对其化学成分溶出率的影响,考察组方前后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及比色法,比较组方前后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变化。结果:玄胡索散水煎液中的延胡索乙素、延胡索总生物碱及甘草酸的溶出率均较胡索或甘草水单煎显著降低,醇提复方中延胡索乙素,延胡索总碱,甘草酸的溶出率与组方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定性试验表明,甘草水煎液,甘草酸能与延胡索水煎液中的生物碱形成沉淀,结论:本方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是碱类成分(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酸类成分(甘草酸)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三种替硝唑片剂的溶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三个厂家的替硝唑片的溶出度,方法:以转篮法测定溶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三个厂家的替硝唑片的溶出均符合威布尔模型。结论:三者的溶出参数TP,T30,T50,T80及m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 HPLC,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摇篮法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中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结果:阿司匹林进样量在3.43~58.54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平均回收率99.64%,RSD =0.44%(n =9);阿司匹林肠溶片在 pH1.0盐酸溶液1.5h、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5h 均未溶出,而在 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开始释放,1.5h 的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光纤化学传感仪在线监测多潘立酮片溶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光纤化学传感仪实时、在线过程监测多潘立酮片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T-601型光纤传感药物溶出度/释放度原位过程监测仪,同时监测6片多潘立酮片体的药溶出过程,双波长法(284/350nm)消除赋形剂干扰,计算机处理数据、实时显示药物溶出/释放曲线及打印结果,并与部颁标准WS1-(X-185)-97Z规定方法作比较。结果:本法自动监测药物溶出的全过程,实时显示完整的药物溶出曲线及数据,直接提取溶出度参数,与部颁标准方法比较,T4、T50及累积溶出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法能够有效测定药物的溶出度。免除了补液、过滤、稀释等手续,减少人为操作误差,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