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足月儿生后24~48h动脉导管已呈功能性关闭,而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常不能关闭,或功能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3天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约为40%。PDA的临床结果取决于左向右分流的程度,可加重呼吸窘迫、促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肾脏低灌注及脑缺血、继发肠缺血。70%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需要药物或手术关闭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47例健康婴幼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参数,并与年长儿童进行比较,发现婴幼儿年龄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E峰流速积分(EFVI)显著减低(P<0.05);舒张晚期血液速度峰值(A峰)及A峰流速积分(AFVI)显著升高(P<0.01);E/A比值显著减低(P<0.01),提示婴幼儿心脏舒张功能欠佳,这与婴幼儿心肌超微结构的特点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室舒张功能逐渐改善以致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性高血压 (RH)患儿肺静脉血流 (PVF)频谱与左室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用HP SONOS5 0 5 0彩色超声诊断仪 ,经胸测量 33例RH患儿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及PVF频谱相关参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PVF频谱参数治疗前RH组D、AR、S/D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1、P <0 0 5 )。治疗前RH组E、A、E/A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P <0 0 1)。上述参数RH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S峰和EF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RH组RVPEP/AT、AT/RVET与对照组及治疗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RH组D、AR与AT/RVET显著相关 (r =0 82 ,r =- 0 85 ,均P <0 0 1)。结论 PVF频谱与二尖瓣血流频谱对评价RH左室舒张功能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及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按血流动力学即血流方向分为三大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系指血流由体循环通过异常交通流向肺循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除此以外还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左室右房通道等.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药物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谱勒方法对5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消炎痛治疗前后的肾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治疗前肾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治疗后24小时值(P<0.05);治疗前肾动脉血流在舒张末期呈“反向”。结果提示肾动脉血流速度检查有助于动脉导管患者消炎病治疗时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常足月儿生后24~48 h动脉导管已呈功能性关闭,而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常不能关闭,或功能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3天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约为40%[1].PDA的临床结果取决于左向右分流的程度,可加重呼吸窘迫、促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肾脏低灌注及脑缺血、继发肠缺血.70%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需要药物或手术关闭动脉导管[2].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有血压波动、感染、乳糜胸、喉神经麻痹,甚至死亡的危险.故在大多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药物治疗PDA是首选.  相似文献   

7.
Sharpe氏首先提出应用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作用来关闭动脉导管。有两篇文章报告用消炎痛治疗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0例中49例获得成功。本组应用消炎痛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伴有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中仅2例的导管得以永久性关闭;另2例导管用药24后小时内暂时性关闭,在48~72小时后,左向右的分流又复发了;其余7例患儿的杂音持续存在,4例曾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矫治后右心功能的恢复状态。方法 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5~7年右心功能、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随访测定。结果 术前右心心搏指数、作功指数、心排指数显著高于术后;术前右房压、右室收缩压及舒张压、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均增高,缺损修补后右室舒张压恢复正常,收缩压的降低与肺动脉压力下降有关;大型室缺左向右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系继发性右室高排出量心力衰竭,且伴有舒张功能障碍。结论 治疗心力衰竭不宜首选正性心肌收缩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左向右分流、根治心内畸形是合理的选择;术后右室收缩压持续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继发性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存在。  相似文献   

9.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早期新生儿心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新生儿房室环运动,探讨不同胎龄早期新生儿左右心室功能的特点。方法 采用TDI技术检测生后3—7d的36例胎龄32~36周早产儿(早产儿组)和33例足月新生儿(足月儿组)二、三尖瓣环运动,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以脉冲多普勒显像测量舒张期二、三尖瓣口血流E峰及A峰峰值速度。结果 早产儿组各部位Ea、Sa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早产儿组三尖瓣环Ea/Aa显著低于足月儿组,两组Aa及E/Ea无显著差异;各部位Ea、Sa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结论 早产儿左、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低于足月儿,早期新生儿心室功能与其出生前成熟程度有关,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生后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于生后12~18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3例动脉导管仍开放者为观察组,8例动脉导管已关闭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二尖瓣血流频谱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心脏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为(4.8±0.6)L/(min·m2)和(4.1±0.6)L/(min·m2),P=0.030;观察组E峰峰值速度、A峰峰值速度分别为(62.2±9.3)cm/s和(59.6±7.8)cm/s较对照组分别为(51.4±10.7)cm/s和(40.3±4.6)cm/s显著增加(P=0.025,P=0.000);观察组E峰减速时间、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分别为(59.3±6.0)ms和(49.3±6.6)ms较对照组分别为(84.8±6.5)ms和(59.0±3.8)ms显著缩短(P=0.000,P=0.001);E、A峰峰值速度的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分别为1.05±0.14和1.27±0.21,P=0.009),但两组比值均>1;舒张早期充盈分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DA导致左心室前负荷增加,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左室舒张功能成熟延迟,并可引起左房压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