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评估肺癌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之基线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2 月至2013年3 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05 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 )86例、小细胞肺癌(SCLC)19例,另选健康对照35例,对比接受治疗前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及NK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 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NK细胞及CD4/CD 8 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1,P = 0.007,P <0.001,P=0.025),而CD8+T 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3)。 当CD8+T ≥ 31.8% 及CD4/CD 8< 1.28时NSCLC 患者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OS(中位OS分别为36.2 m vs . 20.0 m ,P = 0.010;30.8 m vs . 20.0 m ,P = 0.035)。 而CD3+T 细胞、CD4+T 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对NSCLC 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外周血CD8+T 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NSCLC 患者生存较长,此基线水平可能对NSCLC 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 25+ 调节性T 细胞(Treg )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2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前、术后1~6 个月分别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 + T、CD4 + T、CD8 + T、CD4 +T/CD 8 +T、NK细胞、Treg 细胞)变化情况。术后1 个月采用增强MRI或CT评价肿瘤坏死情况,影像学显示肿瘤无强化区即认为肿瘤坏死,根据Cavalieri 方法计算肿瘤坏死率,进而评价肿瘤负荷。结果:冷冻消融治疗术后,Treg 细胞比例由术前(4.18± 1.58)%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1.96± 0.54)%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D3 +T、CD4 +T、CD4 +T/CD 8 +T、NK细胞比例分别由术前(19.26± 7.52)% 、(43.54± 12.99)% 、(1.15± 0.57)% 、(17.49±8.36)% 逐渐上升至第3 个月达最大值(30.83± 5.69)% 、(49.58± 10.76)% 、(1.84± 0.12)% 、(27.63± 8.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2,P=0.001)。 CD8 + T由术前(40.86± 8.89)% 逐渐下降至第3 个月达最低值(26.74± 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冷冻治疗后3~6 个月CD3 +T、CD4 +T、CD4 +T/CD 8 +T、NK、CD8 + T、Treg 细胞比例虽略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氩氦冷冻治疗后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肾癌氩氦冷冻治疗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得到一定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Treg 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外周血CD+3 CD-4 CD-8 T细胞(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LL患儿及24例健康小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及CD+3 CD+8 T细胞水平。结果 DNT细胞、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3±3.75)%比 (8.19±3.21)%(t=3.4,P<0.01);(49.99±11.70)%比(64.13±11.39)%(t=4.1,P<0.01);(28.30±7.56)%比 (34.61±6.43)%(t=3.2,P<0.01);而CD+3 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1.19±9.89)%比(24.33±4.24)%(t=3.1,P<0.01)。结论 ALL患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亚群的变化提示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ALL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行多西他赛一线化疗的复发MBC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16+56+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CD28+T淋巴细胞]比率,并进一步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34例患者化疗后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比率均较化疗前下降(P=0.002、0.044、0.006),下降平均比率分别为2.2%、4.7%、3.1%。中位年龄﹥54岁的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下降比率较中位年龄≤54岁的患者小(P=0.031);中位OS﹥3.6个月的患者CD3+总T淋巴细胞下降比率较中位OS≤33.6个月的患者小(P=0.038)。结论多西他赛化疗后MBC患者外周血总T、B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而相对保留较好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5.
盖晓东  赵丽微  历春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397-1399
 目的 分析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CD4+T、CD8+T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CRC新鲜手术标本,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P3+、CD4+T和CD8+T阳性细胞数。结果 CRC患者肿瘤组织中FOX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分化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癌巢内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值显著低于间质(P<0.01);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癌巢内CD4+/CD8+比值显著低于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RC中Treg数量与癌巢内CD4+/CD8+比值显著负相关(r=-0.605, P<0.01)。结论 CR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Treg数量变化相关,肿瘤局部Treg数量的增多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可能成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检测来探讨化疗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对照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验组)41例,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结束后10d 两次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目。正常健康组35例(对照组)。 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健康组相比,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CD3+、CD4+比例和CD4+/CD 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下降,CD8+比例及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ulatory cells ,Treg )明显升高(P<0.05)。 经过2 个周期的化疗治疗,化疗有效组化疗后CD3+、CD4+比例、NK细胞比例、CD4+/CD 8+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CD4+CD25+Treg 明显下降(P<0.05)。 化疗有效组化疗后除CD4+、CD8+比例外,其他指标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后CD4+比例、CD8+比例、CD4+/CD 8+比值、NK细胞数目比化疗前则进一步下降(P<0.05)。 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NK细胞明显下降。有效化疗可通过杀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轻肿瘤负荷,减少CD4+CD25+Treg ,排除某些免疫抑制因素;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无效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则继续恶化。通过检测患者的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3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0例]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诊A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 比值及CD16+/56+ 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 P<0.05) ;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均 <0.01).ALL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明显低于AML组( 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初诊AL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 Treg 细胞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A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AML患者相比,AL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CD4+CD25 high Treg细胞增多可能是AL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T、CD4+CD25+T细胞的频数,寻找客观、全面评价鼻咽癌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及10例正常时照鼻咽部组织和外周血CD4+T、CD8+T、CD4+CD25-T、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 鼻咽癌患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D4+/CD8+T比值在鼻咽癌组织与外周血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都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癌组织中该细胞比例远远高于外周血(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T细胞与CD8+T细胞、CD4+CDQ5-T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0.675,P<0.05),而在外周血中没有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T(原发肿瘤大小)组间,T4组的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T细胞分别高于T1、T2、T3各组(P<0.05).而在T1、T2、T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中CD4+CD25+T细胞比例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并无关系(P>0.05);鼻咽癌组织中Ⅲ+Ⅳ期组CD4+CD25+T细胞比例高于Ⅰ+Ⅱ期组(P<0.05),而在外周血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与鼻咽癌病程进展无相关性,但是联合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频数并结合既往CD4+/CD8+T比值会全面反应患者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研究.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抗EBV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功能、EBV-DNA、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水平,为临床选择免疫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客观指标。方法收集标本105份(NPC患者放疗前35份、NPC患者放疗6月后40份和健康人30份),ELISPOT检测外周血LMP2特异性CTL;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统计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抗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最大频率见于健康对照组,NPC放疗前患者中则仅少数呈阳性反应,NPC放疗后组反应率介于NPC放疗前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PC放疗前组血清EBV-DNA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病毒载量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放疗前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 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25+Tr细胞水平升高,放疗后情况有所缓解。结论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在NPC放疗前患者最低,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载量相关,增强CTL应答可改善EBV相关肿瘤的治疗效果,EBV-DNA载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NPC患者的肿瘤负荷。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降低,而CD8+T细胞升高,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有助于对NP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患者采用mFOLFOX6方案,2周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化疗4个疗程以上。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Ⅲ~Ⅳ期,CD8+显著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疗效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R+PR组、SD组、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R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SD组和PD组,CD8+显著低于SD组和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外周血CD3+ CD4- CD8- T细胞(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LL患儿及24例健康小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及CD3+ CD8+ T细胞水平.结果 DNT细胞、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3±3.75)%比(8.19±3.21)%(t=3.4,P<0.01):(49.99 ±11.70)%比(64.13 ±11.39)%(t=4.1,P<0.01);(28.30 ±7.56)%比(34.61 ±6.43)%(t=3.2,P<0.01);而CD3+ 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1.19±9.89)%比(24.33 ±4.24)%(t=3.1,P<0.01).结论 ALL患儿外周血DNT细胞及T亚群的变化提示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ALL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朱争艳  王鹏  骆莹  王凤梅  王芳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2):1376-1379
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HCC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患者7例、B期患者8例、C期患者20例、D期患者5例]、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28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CD4(PE-CY5)、CD25(FITC)、CD127(PE)三种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对CD4+CD25+CD127lowTregs水平进行三色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C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01)和CHB患者(P=0.017),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健康人(P=0.035);HCC中BCLC分期为C期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期患者(P=0.020)和B期患者(P=0.019)。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s水平异常增高可能是HCC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且其变化水平与临床病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D4/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万华  邹强  董佳容  吴雪卿  王红鹰  周坚  陆德铭 《肿瘤》2006,26(3):279-281
目的:分析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机体免疫指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乳腺癌患者、4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患者CD3 、CD4 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CD8 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CD8 比值在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CD3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而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能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60例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NK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CD8+T比值。结果化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Ⅳ期患者调节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5)。化疗后NSCLC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T细胞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化疗前后不同病理分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0.05)。结论肿瘤负荷可显著促进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化疗后肺癌患者Treg细胞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T-淋巴亚群(CD3+、CD4+、CD8+、CD4+/CD8+)基础值与治疗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的预后关系,对病理确诊的42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CD3+、CD4+和CD8+于鼻咽癌各期分布无明显差异,而CD4+/CD8+比值随分期增加有下降趋势.随访显示,CD4+/CD8+比值降低者,与CD4+/CD8+比值正常或升高者相比,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癌治疗前自身免疫状态与鼻咽癌的预后有关,CD4+/CD8比值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患者CD4、CD16阳性细胞比例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Ⅳ期)CD4、CD4/CD8、CD16阳性细胞比例减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期CD8、CD19、CD3与对照组接近(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水平为(14.49±4.69)%,恶性肿瘤53例CD4+CD25+T细胞比例为(19.61±8.17)%,统计学有差异(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Ⅳ期)尤其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放、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7例、疾病对照22例与健康对照20例,取新鲜抗凝血经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抑制性分子PD-1的百分比例;同时对胃腺癌患者进行TNM分期比较。结果: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10.91±4.36)%比疾病对照(8.14±3.65)%和健康对照(7.37±3.06)%显著升高,Ⅲ-Ⅳ期胃腺癌患者的CD4+PD-1+T细胞的百分比例(11.9±3.85)%显著高于Ⅰ-Ⅱ期(9.08±3.13)%。结论:抑制性分子PD-1在胃腺癌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增加,并随胃腺癌进展而升高,提示CD4+PD-1+T淋巴细胞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地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不同治疗阶段的T细胞亚群分布,评估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4例DLBCL患者发病初、化疗期间、疗程结束后外周血中的CD+3、CD+4、CD+8和CD+4 CD+25 T细胞的分布情况。以16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DLBCL两种预后亚型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2.27±2.00)%和(0.81±0.39),明显低于正常水平;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40.80±6.23)%和(5.68±5.45)%,明显增高。而CD+3 T细胞比例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周期后CD+8 T细胞逐渐减少,而CD+4、CD+4 CD+25 T细胞、CD4/CD8比值则明显上升,至化疗6个周期结束后除了CD+4 CD+25 T细胞仍明显高于正常及化疗前水平外,余各项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化疗结束3个月后,CD+4 CD+25 T细胞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除了化疗前生发中心型CD+3 和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74.83±3.59)%和(40.80±6.23)%]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分别为(68.26±3.56)%和(33.76±5.46)%],不同治疗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9、2.419,P值分别为0.041、0.018)。不同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基因亚型DLBCL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受抑,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