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喷他佐辛临床镇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喷他佐辛(pentazocine,又称为戊唑星,镇痛新)是苯并吗啡烷的衍生物,对阿片受体兼有混合性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主要激动阿片κ受体,较大剂量时可激动σ受体,对μ受体具有部分激动或较弱的拮抗作用[1-2].喷他佐辛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镇痛,临床应用广泛,如术中辅助镇痛、术后镇痛、慢性疼痛治疗、癌痛治疗等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2.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该药在国内上市以来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得到较多临床医师的认同,但针对地佐辛与其他镇痛药效果比较的报道较少。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较传统镇痛药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安全剂量范围大,其术后镇痛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探讨地佐辛应用于术后镇痛是否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指导地佐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地佐辛(dezocine)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具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作用,主要激动阿片κ受体,部分激动δ受体,对μ受体有一定程度的激动-拮抗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因其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呼吸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本研究将地佐辛复  相似文献   

4.
地佐辛(Dezocine)是一种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的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1]。镇痛药主要通过结合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而发挥镇痛效应。阿片受体主要有μ、κ和σ三种亚型,σ受体为内源性配体结合受体,因此不作为镇痛药的作用靶点。传统的吗啡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μ受体发挥镇痛效应,然而其强成瘾性也正是来源于对μ受体的激动作用,这限制了吗啡类镇痛药的广泛临床应用[2]。与吗啡类镇痛药不同的是,地佐辛一方面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效应,另一方面能够拮抗μ受体从而不产生戒断症状,因此地佐辛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麻醉。此外,另一种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喷他佐辛也是一种κ受体激动剂,μ受体拮抗剂,也用于麻醉术后镇痛[3]。  相似文献   

5.
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剂,本研究将此药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与地佐辛、芬太尼单独镇痛进行比较。各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术毕前各组给予配置液5ml作为术后镇痛负荷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外周阿片受体的探索与研究,部分阿片类药物配伍局麻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广泛应用,二者配伍可使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加显著,很好的发挥了阿片类药物外周镇痛作用。并且,部分阿片类药物配伍局麻药用于椎管内麻醉也被人们广泛推广和应用。与单纯应用局麻药相比,阻滞效果更好,使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延长,有效降低了局麻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阿片受体激动药的配伍应用,对于副作用更小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拮抗药(地佐辛等)在外周神经阻滞中应用也有研究,研究结果与阿片受体激动药相似。还有研究显示地佐辛配伍局麻药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地佐辛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地佐辛的镇痛作用与脊髓κ受体的关系。方法 :地佐辛腹腔注射后,鞘内注射κ受体拮抗剂nor-BNI,初步研究地佐辛镇痛作用及机制。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动物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test,HPPT)、扭体次数。结果:腹腔注射地佐辛可以延长热板潜伏期或减少扭体次数,且鞘内注射κ受体拮抗剂nor-BNI可以翻转地佐辛的镇痛作用。结论:腹腔注射地佐辛可以产生镇痛作用,κ受体可能是其镇痛作用的主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宗逵 《中外医疗》2016,(32):61-63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镇痛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该院妇科收治的65例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组.A组患者术后静注地佐辛镇痛;B组患者术后以芬太尼联合地佐辛镇痛;C组患者于术毕前30 min静注地佐辛镇痛.以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术后不同时段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镇静效果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A、B、C3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80.95%、95.45%和90.91%,B组、C组镇痛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微创术后以地佐辛和芬太尼给予患者超前镇痛或联合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术后单一用药镇痛且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剖宫产术后行静脉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单纯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且无尿潴留和皮肤瘙痒发生.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芬太尼在术后疼痛治疗领域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关注。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由于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应用于术后镇痛。本文通过观察鼻内窥镜术后应用地佐辛或芬太尼的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1.
μ 阿片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悠久广泛,多年来作为镇痛的主要药物,因其副作用多而影响镇痛 效果。纳布啡(Nal)是大部κ 阿片受体激动剂和小部分μ 阿片受体拮抗剂,该文探求Nal 在骨科手术麻醉 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综述Nal 药学特性、动物实验、小儿及成人患者关于骨科 手术麻醉方面的用药情况,证实其镇痛可靠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预测Nal 可用于多种用药方式的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后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镇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择期手术900例术后镇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硬膜外连续镇痛(II组)及肌肉注射镇痛(III组)。结果:术后VAS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SS评分12小时以后Ⅱ组优于Ⅰ组,但是Ⅱ组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I组,I组仍优于Ⅲ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优点和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避免波峰及波谷现象,用药量较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赵艳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7):108-109,118
目的比较开胸患者术后自控镇痛与传统镇痛效果.方法 48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自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应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对开胸患者术后有较好的阵痛效果.结论自控镇痛可以较好缓解开胸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 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 吗啡20 mg 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 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17-120
目的回顾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组(PVB组)24例及同期吗啡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3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镇痛效果。结果 (1)术后48 h PVB组咳嗽时疼痛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2)术后PV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3)患者镇痛满意度PVB组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在连续胸椎旁阻滞镇痛模式对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于术后镇痛的静脉镇痛药品种繁多,临床效果各有不同.近年来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已形成常规.经静脉用药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但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各医疗单位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些困惑.该文对国内常用的静脉镇痛药的药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给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4):126-128+139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在术后镇痛中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研究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比较两组VAS评分、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情况、镇痛满意度。结果镇痛后24 h,48 h两组VA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而研究组镇痛后24 h、48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补救镇痛率(13.8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0.77%)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满意率为96.92%,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在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更好,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补救镇痛率,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镇痛满意率更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宇雯  沈惠 《安徽医学》2015,36(5):559-56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与水中分娩在阴道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171例住院分娩的孕妇,选择自愿要求水中分娩组57例,镇痛分娩组55例和导乐(自然)分娩组(对照组)59例,观察各组的产程进展、镇痛效果、产后出血、胎儿评分等,评估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中行剖宫产的比例大于水中分娩,两种方式的镇痛分娩较导乐分娩的剖宫产率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镇痛分娩,可以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其中水中分娩转镇痛分娩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开胸、单肺通气及侧卧位,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容易发生肺内分流、低氧血症;同时, 由于吸入麻醉剂抑制了肺脏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进一步增加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手术创伤导致肺的 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疼痛继发肺不张等,都是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问题。目前,胸段硬膜外复合全凭静脉麻 醉是胸外科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并联合椎管内应用吗啡进行术后疼痛,但存在术中知晓和术后镇痛不全等 不足。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 受体激动剂,对α2 ∶ α1 的选择性结合比为1 620 ∶ 1,能高选择性激 动中枢及外周的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对肺脏具有保护作用,调节HPV,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稳定循环,避 免血流动力学波动,有效地抑制应激;作为镇痛的一种新辅助用药完善术后镇痛;顺行性遗忘作用与丙泊酚 协同麻醉,预防术中知晓;改善术后的认知功能。论文对右美托咪定在胸外科麻醉中的作用机制及优势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比洛芬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也是惟一具有靶向性的非甾体消炎药,现就其镇痛机制、镇痛特点、超前镇痛的临床进展等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国内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研究发现氟比洛芬酯不仅作用时间较长,而且镇痛性及安全性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