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收治的47例PHC(肝癌组)及40例肝硬化(肝硬化组)血清中GP73,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GP73和AFP测定值肝癌组分别为(220.44±89.71)μg/L、(404.06±135.43)μg/L,肝硬化组分别为(112.67±34.89)μg/L、(71.17±16.24)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85,t=250.924;P均<0.001)。GP73和AFP阳性率肝癌组分别为85.11%(40/47)、61.70%(29/47),肝硬化组分别为15.00%(6/40)、22.50%(9/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654,χ2=31.284;P均<0.001)。肝癌组GP73异常与合并肝硬化或淋巴结转移有关(t=2.061,t=2.133;P均<0.05),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t=0.560,t=0.573;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高表达GP7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GP73有助于PHC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51例PHC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73以及甲胎蛋白(AFP)的水平.结果 血清GP73诊断PHC的临界值为127.5 μg/L,诊断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3.3%.PHC组中血清GP73水平[(185.1±62.9)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69.8±28.2)μg/L]及健康对照组[(36.7±1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P73及AFP单项检测比较,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以及总有效率(P<0.05),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水平在PHC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可作为PH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且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分析肝病患者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水平,探讨其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不同肝病患者外周血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P73浓度,并分析与甲胎蛋白(AFP)的相互关系。结果血GP73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为(28.83±21.00)ng/ml,慢性肝炎组为(49.86±40.46)ng/ml,肝硬化组为(62.30±56.30)ng/ml,肝癌组为(66.75±69.97)ng/ml;GP73水平随着肝病的进展呈进行性增加,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P<0.05)。肝癌患者血GP73表达水平在HBV感染(HBsAg阳性/阴性)、肝外转移与否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P73与AFP表达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61,P=0.039),血A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GP73为0.931,GP73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血GP73表达异常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定量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0例PHC患者(PHC组)、52例肝癌转移患者(肝癌转移)、41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和55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AFP、GP73和TSGF水平,分析AFP、GP73、TSGF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PHC组血清AFP、GP73、TSGF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AFP、GP73和TSGF诊断PHC的特异度分别为79.7%、71.6%和83.1%,灵敏度分别为57.8%、74.4%、65.6%;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灵敏度(96.6%),但特异度(68.9%)有所下降。联合检测AFP、GP73、TSGF可提高AFP阴性或低浓度PHC患者的早期诊断率。结论联合检测AFP、GP73和TSGF作为诊断PHC的重要指标,可显著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85例肝细胞癌、5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73及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GP73和AFP检测在肝癌组对PHC诊断的敏感度分别78.83%和64.7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可提高至92.94%。结论 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GP73和AFP联合诊断更有利于提高PHC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Dickkopf同源物1(DKK1)、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81例PHC、50例慢性肝炎(CH)、50例肝硬化(LC)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HC)者血清DKK1、GP73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AFP浓度,建立PHC诊断的统计模型即综合预测模型,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PHC组DKK1水平[5.29(4.27~7.45)ng/m L]明显高于CH组[4.11(3.82~4.52)ng/m L]、LC组[3.66(3.61~4.15)ng/m L]和HC组[3.42(3.28~3.68)ng/m L](P0.01)。PHC组GP73水平[(215.44±68.66)ng/m L]明显高于CH组[(121.02±49.10)ng/m L]、LC组[(168.39±37.91)ng/m L]和HC组[(57.36±19.94)ng/m L](P0.05)。DKK1、GP73、AFP诊断PHC的敏感性分别为71.6%、77.8%和58.0%,特异性分别为90.0%、86.7%和78.7%。综合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7%和90.0%。AFP、DKK1、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86、0.87,综合预测模型AUC为0.93,与AFP、DKK1、GP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KK1、GP73可以作为诊断PHC的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分析简单、有效,可用于PHC多指标联合诊断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3(GPC3)与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肝细胞癌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9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GPC3与GP73水平,并用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其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以56例肝炎后肝硬化者及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项指标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并做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评价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GPC3、GP73及AFP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水平分别为(4.715±2.781)、(28.591±18.584)、(1 051.203±655.833)ng/mL。与肝硬化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到的ROC曲线表明GPC3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2,GP73次之为0.830,APF最小为0.77。通过ROC曲线对三项指标选取最佳诊断截断值,GPC3的截断值为1.41ng/mL,GP73的截断值为18.2ng/mL,AFP的截断值为13.8ng/mL,根据所得截断值得出GPC3、GP73、AFP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检验符合率,结果以三者联合检测最高,分别为81.32%(74/96)、89.28%(50/56)、92.5%(74/80)、74.63%(50/67)、84.35%(124/147)。结论GPC3与GP73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较AFP好,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将AFP、GPC3与GP73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白细胞介素8(IL-8)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正常对照60例。肝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化疗或射频消融等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乙型肝炎肝癌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之间血清AFP、AFU、GP73及IL-8浓度;分析标记物及AST、ALT及白蛋白间的相关关系;在理想临界值下,并比较四种标记物对肿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乙型肝炎肝癌组、硬化组及正常组血清AFP分别为(312.41±26.56)ng/ml、(25.98±5.84)ng/ml及(20.94±4.23)ng/ml;GP73分别为(289.64±31.19)μg/L、(211.39±25.87)μg/L、(58.97±26.17)μg/L;AFU分别为(543.07±49.89)nmol/ml、(221.45±36.12)nmol/ml、(234.12±32.31)nmol/ml;IL-8分别为(146.26±14.08)pg/ml、(451.03±35.67)pg/ml、(71.23±10.34)pg/ml;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型肝炎肝癌组血清AFP、AFU、GP73的浓度在三组中为最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正常组AFP、AFU的浓度水平相当。血清GP73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大致相当,正常对照组最低;对于血清IL-8,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浓度最高,正常组浓度最低,乙型肝炎肝癌组浓度居中。对AFP、AFU、GP73、IL-8与AST、ALT、ALB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只有AFP与AFU间存在相关关系(r=-0.423,P<0.05),其他均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四种指标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血清AFP、AFU、GP73及IL-8进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73采用ELISA法作定量检测,分别对PHC组105例,普通肝病组47例,其他肿瘤对照组43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两项指标的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PHC的灵敏度分别为79.05%、62.86%、94.29%,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1、0.95。结论 GP73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8例PHC患者、73例肝硬化(LC)患者、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8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GP73、GPC3含量,同时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GP73、GPC3、AFP血清水平分别为346.9±208.7、143.1±66.9和(690.3±402.5)μg/L,与LC组、CHB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AFP、GP73、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5.9%,准确性为89.2%。结论血清AFP、GP73、GPC3联合应用能弥补单项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不足,对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484-3485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78例PHC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6例,肝硬化(LC)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DCP、GP73及AFP-L3在不同人群中的血清水平及各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效果。结果 PHC组患者DCP、GPF73及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HC的诊断,单项检测血清GP73的灵敏度显著高于DCP和AFP-L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CP、GP73和AFP-L3 3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CP、GP73及AFP-L3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PHC的检出率,对PHC有重要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体蛋白73及其基因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分析GP73和GP73 mRNA在PHC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血清中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和高危人群普查的意义,为PHC诊断和普查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采用ELISA对73例PHC、13例肝硬化、32例肝炎和62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AF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分析8份正常肝组织和8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ELISA检测4组血清GF73、AFP结果 显示,总体比较经Kruskal-Wallis检验,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89.6、52.0,P均<0.01),全血GP73 mRNA含量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33,P>0.05).组间多重比较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PHC组血清GP73的含量[166.7(162.7-231.8)μL]与肝硬化[57.3(46.6~113.6)μg/L]、肝炎[29.6(26.2~54.5)μg/L]及健康对照组[25.1(20.8~29.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46、297、349,P均<0.01),各组血清AFP的含量分别为380.9(258.5~ 503.2)μg/L、3.8(1.3~14.5)μg/L、5.1(2.4~7.8)μg/L、2.8(2.2~5.7)μ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46、419、790,P均<0.01).肝癌组织GP73 mRNA表达量(12.64)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00).以ROC曲线确定诊断PHC的GP73临界值为123.2μg/L和AFP临界值为10.6 μg/L时,PHC组血清GP73、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5.8%和53.4%,特异度分别为95.3%和92.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90.7%.结论 GP73蛋白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全血标本GP73 mRNA检测不能作为诊断PHC的肿瘤标志,肝组织标本GP73 mRNA检测可作为诊断PHC的肿瘤标志,但存在创伤性大、风险大、患者痛苦等缺点.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可有效提高PHC诊断,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 (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患者112例,其中PHC组55例,肝炎组25例,肝硬化组32例,另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的浓度,并计算AFP-L3在AFP中所占比例.[结果]GP73、AFP-L3与AFP在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炎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H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GP73+ AFP与AFP-L3+ AFP对PHC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使用AFP(92.7% vs 70.9%,P<0.01;89.1% vs 70.9%,P<0.05),而特异性基本无变化.[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L3和AFP,能提高对PHC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GP73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一个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103例原发性肝癌、49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的水平。【结果】肝癌组中血清GP73的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纽及健康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肝癌的GP73临界值为】13.2μg/L,和甲胎蛋白(AFP)的临界值为13.3μg/L时,GP73和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8.0%和56.3%,特异度分别为94.8%和91.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0.6%,特异性为89.9%。在血清AFP浓度低于7μg/L的肝癌患者中,有52%(17/33)的患者血清GP73浓度高于临界值。【结论]GP73高表达于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别有助于APF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比色速率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PHC患者、4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U、GP73和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U、GP73、AFP水平[(789.4±475.2)mol/L、(205.5±50.8)μg/L、(977.3±637.4)ng/mL]高于肝良性疾病组[(378.3±127.9)mol/L、(77.5±28.9)μg/L、(6.09±1.57)ng/mL]和健康对照组[(347.8±119.6)mol/L、(33.5±7.5)μg/L、(4.17±1.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血清AFU、GP73、AFP水平为指标,检测PHC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1%、73.4%、62.2%;86.8%、67.5%、97.8%,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4%、85.4%。结论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增加阳性检出率,有助于PHC的诊断、病情变化判别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共80例;其中HCC组40例,肝良性肿瘤组21例,肝硬化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AFP-L3水平,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并计算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AFP-L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FP、AFP-L3、AFP-L3%、GP73单独用于HCC鉴别诊断效果。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结果各组间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04,151.98,231.80,657.04;P<0.01)。HCC组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681.41±195.56)μg/L,(138.11±44.00)μg/L,(15.31±3.28)%,(158.18±14.78)μg/L]高于肝良性肿瘤组[(7.94±3.50)μg/L,(0.41±0.28)μg/L,(3.58±0.51)%,(49.26±8.7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2.41,22.21,25.18,47.34;P<0.01);HCC组高于肝硬化组[(64.19±33.59)μg/L,(3.94±2.91)μg/L,(4.23±0.71)%,(46.88±11.64)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5.18,23.56,27.72,47.63;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99,0.720,0.875;GP73曲线下面积最大。AFP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62.5%、80.0%,AFP-L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0.0%、77.5%,GP7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0.0%、70.0%。AFP与AFP-L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5.5%;AFP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5.5%;AFP-L3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93.3%。 结论GP73、AFP-L3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血清AFP-L3、GP73、AFP联合检测联合应用能弥补单项血清标志物的不足,对提高老年HCC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的肿瘤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AS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病组)与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进行GP73测定,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金标准")比较,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①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中位数:299.4)明显高于肝病组(中位数:83.4)和对照组(中位数: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与"金标准"病理结果比较,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70.0%和符合率为76.7%。结论 GP73是诊断原发性肝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高于AFP,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AFP和GP73水平,对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24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AFP、GP73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随访18、24个月GP73(+)的癌变率显著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GP73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且GP73更具有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