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肛门瘙痒症是以肛门顽固性瘙痒及无原发性皮损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功能障碍性局限性皮肤病,该病可因瘙痒难耐继发搔痕、渗出、血痂及苔藓样变等皮肤损害,少数患者可蔓延至会阴、阴囊部。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该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且容易复发,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多从祛风止痒角度治疗,二者各有优势,现对本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阮时宝教授系我院方药教研室主任 ,从事方剂的临床、科研、教学至今近 30年 ,对消化、呼吸及肿瘤等病治疗造诣较深。笔者有幸师承导师在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侍诊 ,聆听言教 ,受益匪浅。现将阮教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 ,临床反复发作 ,治疗较为棘手 ;且治愈后常因外感、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因素而致复发 ,终致缠绵难愈 ,不易根治。阮教授认为本病中医虽未记载 ,但散见于“腹痛”、“泄泻”等病证范畴。本病属虚实相兼 ,寒热错杂证 ;…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本病病程长、难治疗、易复发,西医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本文将该病归纳为气血亏虚、阴虚内热和脾肾阳虚等主要证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为顽固,往往经久不愈,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反复急性发作。临床以下腹疼痛,肛门、腰骶坠胀,白带增多、有异味,月经不调等临床表现为特点。中医虽无此病名记载,但热入血室、妇人腹痛、带下、瘤瘕、不孕、痛经等多有相关论述。目前西医一般用抗菌素治疗本病,效果不佳,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大的优势和特色,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和继发不孕等,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中医认为,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且易复发,正虚邪恋。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多方法,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的局面。虽然各医家诊治侧重及方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结合单方辨证施治、中药周期疗法、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针药结合等中医诊疗技术。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解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肾系疾病多为脏腑病变,涉及到心、肝、肾、脾、胃等多脏器.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可归属到中医"癃闭"、"水肿"、"虚劳"、"腰痛"、"关格"等范畴.本病病因西医认为多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肾损害、感染性肾损害以及遗传性肾脏疾病长期不愈而致.中医认为该病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药物损害、七情所伤、劳倦过度、房室不洁以及素体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方面因素有关,现将该病的中医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西药治疗本病主要使用抗生素、维生素、维甲酸类、激素制剂以及光化学疗法,治疗手段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艾儒棣教授辨证论治该病,以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基础,指出"阳郁"为发病根本,并重视所联系的各个脏腑的症状,提出"消散"为根本治疗大法,在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满意。现将导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处方用药经验叙述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该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该病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由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副作用少,疗效也不断提高。因此有需要进一、步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该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该病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由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副作用少,疗效也不断提高.因此有需要进一步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消化不良。近年来该病已成为临床诊治研究的热点。西药治疗本病没有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抗焦虑和抗抑郁等,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以"中虚气滞、胃失和降"为其基本病机。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缓解症状明显,疗效满  相似文献   

11.
<正>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指青少年女性月经初潮后由于卵巢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不完善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又称室女崩漏。因"崩漏"在疾病过程中常常因果相干、多脏受累,故疾病常常反复难愈。目前所应用的大剂量孕激素和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虽有效,但停药后仍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复发,加之长期应用性激素,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对于该病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本病在脏多  相似文献   

12.
汪辉 《吉林中医药》2010,30(8):691-692
VKH综合征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色素膜炎为特征的眼科疾病,本病危害大,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而且易复发。西医主要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多。中医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单方论治及中成药等治疗,具有提高治愈率,减少激素副作用、减少病情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多由结石刺激、微生物感染、胆固醇代谢失常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导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性改变或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右上腹绞痛或钝痛,嗳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1]。西医多采用抗炎、利胆、解痉镇痛治疗,症状虽能缓解,但易复发,难治愈,病程长;对于反复发作者甚至行手术切除胆囊,而术后极易产生胆囊术后综合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我们发现中医在辨证论治本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疗效,故将近10年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久治不愈,湿热病邪未被彻底清除,正气虚弱,迁延复发而致。中医学中属"胁痛"、"黄疸"等范畴,其病因不外乎湿、热,瘀、虚4方面。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治略陈浅见。1病因病机1.1祛邪不利本病虽由湿热为因,但有湿重于热、热重于  相似文献   

15.
痉挛性斜颈以颈部肌肉群不自主的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的病理机制尚未清楚,故临床未找到有效而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系统的认识。在痉挛性斜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中国历代医学文献对中医"痉证"的认识,提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辨证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但亦有急性期不明显,开始发现即为慢性者。其主要病变多局限于输卵管、卵巢和盆腔结缔组织。祖国医学认为,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洗涤用具不洁或房事所伤,湿热之邪内侵或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当而余邪未尽,淤积于胞中以致冲任,脏腑功能失常,气机不利,经脉受阴。本病属于中医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症瘕,不孕等范畴内。  相似文献   

17.
无脉病又称"多发性大动脉炎",其病因复杂,多数医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内分泌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其病变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分支,造成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临床上以上肢无脉病多见,且又多见于女性,30岁以下者占89%.中医学虽无无脉病之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脉痹"、"血痹"等范畴.  相似文献   

18.
杨改琴  张媛 《陕西中医》2012,33(6):762-764
<正>慢性胃炎(chornic gasrtitsi,CG)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不舒、反酸、嗳气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障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但对其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  相似文献   

19.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可侵犯全身的一些器官,而出现多样症状,如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胸闷,关节疼痛,皮下结节等.中医治疗该病的报道不多,在中医典籍中未见结节病一名.但用中医理论分析其发病过程,认为本病属痰核范畴,与痰凝、血瘀相关.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法试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非特异性病变 ,该病病程长、进行缓慢 ,临床见尿频、尿急、尿痛、尿滴沥 ,少腹不适 ,会阴下坠 ,腰痛乏力 ,阳痿遗精等 ,肛诊前列腺肿大 ,压痛、质硬、中央沟变浅 ,前列腺液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多因素体虚弱、肾气不足 ,或因嗜食醇酒和膏梁厚味 ,致气血凝滞、湿热内蕴 ,或因房事不节 ,肾阴亏耗 ,阴损及阳 ,而致肾阴阳失调所致。本病初期以“热”为主 ,而后期以气滞血瘀为主 ,正对应了现代医学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 ,后期则以组织增生为主的病理改变。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紧紧围绕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