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徐平  曹灵红  章成 《华西医学》2011,(11):1649-1652
目的研究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度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院前急救数据,研究院前急救疾病谱及性别、年龄构成,并分析时刻及季节分布特点,描述院前急救转归。结果 2009年度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共4 588例,排前6位疾病依次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5.6%),循环系统疾病(15.0%),呼吸系统疾病(6.3%),神经系统疾病(6.0%),精神和行为障碍(5.6%),消化系统疾病(4.9%);性别构成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构成以中老年较多,青少年儿童较少(P〈0.05);时刻分布规律高峰点为15点40分(P〈0.05),季节分布以冬季较多(P〈0.05);患者转归以住院、留院观察为主,院前死亡人数占比例为3.8%。结论根据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规律,可以合理配置急诊资源,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满足民众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时间分布特征,为科学调配院前急救资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院前急救数据库中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排名前六位疾病,以及院前急救疾数的时间分布,包括周、时刻、月份以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院前急救周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P>0.05);院前急救分布高峰点为15点42分,损伤中毒、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与全年分布情况类似,精神和行为障碍高峰点为:05分,前急救月份分布高峰点为12月6日,损伤中毒、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等各类疾病高峰全年分布情况相似,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为9月25日;院前急救季节分布以冬季较多(P<0.05),其中损伤中毒和外因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与全年季节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神经系统疾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地院前急救时间分布规律可以妥善安排人力、物力,做到院前资源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丹  苏雅香  张谦  李宜 《护理研究》2006,20(9):2305-2306
[目的]分析6530例院前急救病人资料,合理进行院前急救。[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6月6530例院前急救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调查和分析。[结果]3年来,男性病人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65岁~79岁,且院前急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排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多发性损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出诊时间以09:00~12:00次数最多.[结论]院前急救出诊量逐年增加,要根据病人年龄、疾病情况、出诊时间及时调整院前急救人员班次,以确保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年度报告数据分析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卫生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潜在减寿年数(PYLL)描述疾病生命损失。结果 2014年大理州共报告死亡个案20989例,居民死亡率为585.83/10万(标化死亡率601.08/10万),男性死亡率(685.49/10万)高于女性(521.25/10万)(2=383.56,P0.001);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2.11%)、损伤和中毒(11.36%)、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6.5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9.00%;全人群P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前5位PYLL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顺位第1位为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为肿瘤、第3位为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期望寿命77.08岁,其中男性74.46岁,女性79.94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将增加6.24、3.08、1.68和1.56岁。结论 大理州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是青壮年减少寿命的主要原因,各年龄组主要死因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夏自治区吴忠市高闸镇中心卫生院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构成及费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结合专题访谈,收集该院2008、2009年及2010年(1月至11月)住院病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费用,包括住院患者一般信息、出院诊断名、住院费用、所用药品金额等,应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①该院2008、2009、2010年度住院病例分别为1124、642、747人次,2008、2009年女性均多于男性(59.34%vs.40.66%,60.75%vs.39.25%),住院病例疾病谱分为17类,占ICD-10标准分类的81%。②近3年前6位系统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损伤与中毒、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构成比86.63%~92.06%。除损伤与中毒外,其余5位系统疾患的住院病人均为女性多于男性。③近3年前15位单病种包括:肺部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冠心病、软组织损伤、胃炎/慢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泌尿道感染、腰椎间盘突出、盆腔炎、骨折、肺心病、浅表外伤、慢性胆囊炎、关...  相似文献   

6.
刘丹  苏雅香  张谦  李宜 《护理研究》2006,20(25):2305-2306
[目的]分析6530例院前急救病人资料,合理进行院前急救。[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6月6530例院前急救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调查和分析。[结果]3年来,男性病人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65岁~79岁,且院前急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排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多发性损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出诊时间以09:00~12:00次数最多。[结论]院前急救出诊量逐年增加,要根据病人年龄、疾病情况、出诊时间及时调整院前急救人员班次,以确保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7.
许欣  李秋成  陶庆和  黄成  冯红 《疾病监测》2011,26(2):148-150,164
目的 探讨湖南省浏阳市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 方法 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浏阳市年平均死亡率为638.67/10万,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92.54%。 结论 心脑血管病、慢性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24±1.05(min)、16.41±7.82(min)、12.39±6.17(min),急救半径为9.17±4.36(km)。其中院前死亡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17±1.13(min)、15.86±8.17(min)和23.26±11.39(min);急救半径为8.96±4.28(km),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26±1.08(min)、16.23±7.94(min)和22.97±10.48(min);急救半径为9.25±4.13(km)。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到达现场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院前死亡的患者(P〈0.01)。(2)院前急救,包括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2 198次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居首位,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段最多;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4)创伤类的死亡位居首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2~5位,其中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居首位的是心脏性猝死。(5)男性的院前急救例数、总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2)应重视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  相似文献   

9.
儿童院前急救是为基层的医疗单位向上级的儿童急救中心安全转运危重患儿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其能否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证。我院2004-01-01成立了秦皇岛市儿童院前急救转运系统,本文收集2007-01/2008-04经过院前急救的危重儿286例次,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资料本组危重患儿共286例(男190例,女96例)。其中新生儿148例(男92例,女56例),婴儿62例(男37例,女25例),幼儿30例(男21例,女9例),儿童46例(男32例,女14例)。有5例接诊到儿外科,281例接诊到急救中心治疗。平均每月出诊20.4人次。1.1.2疾病分类按疾病分类依次为呼吸、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毒等,其中新生儿疾病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等。  相似文献   

10.
王心雨  曾跃萍  宋菲  田剑  徐新  冯国双 《疾病监测》2020,35(12):1141-1145
  目的  探索22 家三级甲等(三甲)儿童医院0~14岁住院儿童疾病与死亡外因分布情况,为促进儿童健康及预防儿童意外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关于疾病与死亡外因编码,提取2016 — 2018年22家三甲儿童医院因外因入院的0~14岁患儿病例,计算总体的各外因占比及分年龄组、分性别亚组的各外因占比。  结果  共122 284份病案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64.20%,女性占35.98%。 在疾病与死亡外因的所有类别中,占比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跌倒(39.4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20.34%)、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10.66%)、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10.01%)及接触热和烫的物质(3.4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各外因占比的排序略有差异,但跌倒在各亚组中均排在第1位;男性在各类外因中的病例数均高于女性。  结论  跌倒、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及接触热和烫的物质为导致儿童住院的主要外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因外因导致的意外,降低儿童入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1.46:1,年龄49.28±22.26岁;院前死亡患者349例,男女比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急救量与院前死亡例数,在时间段分布上,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9,P=0.01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34.38%)、神经系统疾病(16.81%)、循环系统疾病(11.47%)、消化系统疾病(7.78%)、其他(7.60%)、中毒(6.59%);院前死亡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37%)、神经系统疾病(21.78%)、创伤(18.34%)、消化系统疾病(12.32%)、呼吸系统疾病(7.45%)、其他(2.87%);院前急救30~5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男性更易患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P值分别为0.000、0.008)。结论:①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对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监控、预防保健等提供依据;②加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及中毒的宣传教育,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实施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急救演练,提高救治成功率;③加强青中年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重点减少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使青中年男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③创伤致死是中国大中城市又一常见院前死因,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就诊且具有完整病史记载的20 331例留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njuries and causes of death,10th revision,ICD-10)进行疾病分类,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就诊时间等进行统计。结果:(1)急诊留观患者的前6大病种依次是:外伤中毒和其他外因所造成的特定影响、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其中前2大病种占前6大病种的51.33%。(2)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就诊年龄最大,为(61.20±15.91)岁;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就诊年龄最小,为(32.34±11.32)岁;(3)男女性别构成比在各大病种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1);(4)日就诊时间主要集中于16∶00~24∶00,该时间段就诊的患者人数占每日患者总人数的42.57%,就诊高峰点为22∶00左右;(5)前6大病种就诊时期呈季节性特点。(6)急诊前10位的诊断或主诉依次是损伤、冠心病、内科腹痛、外科腹痛、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上呼吸道感染、头晕或头痛、心衰和心律失常以及贫血,占全部患者的67.38%。其中损伤占16.50%、腹痛(包括内科和外科腹痛)占14.66%、冠心病占9.98%。结论:应根据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急诊资源,确立学科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1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60岁老年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标化出院记录的全部诊断并系统归类,用MicrosoftExcel2007软件描述性分析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全部出院诊断以及病种与年龄和性别分布的关系,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假设性检验。结果①2011年该院老年出院患者共13807例,占全年总出院人数的39.79%。男女性别比为1.26:1;每个患者疾病种数为1—11种不等,平均为4.41种;②患1种疾病的患者累及系统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患2种疾病的患者其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累及系统最多的均为循环系统疾病。③全部诊断累及系统共18类,前7类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累积构成比为83.4%;主要诊断累及系统共18类,前5类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累积构成比为68.8%。④循环系统疾病中,前6位疾病依次为脑梗死、人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症、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累积构成比为69.8%,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病情况显著不同的疾病为脑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P〈0.05)。结论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复杂,主要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提示在后续研究中应继续关注循环系统疾病用药情况,为制定我国老年人高风险药品目录和老年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地市级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中损伤患者临床特点,科学地指导院前急救诊断处置及急诊外科资源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份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全部有效病例中损伤患者出诊资料,分析其疾病谱、季节、月份、时刻分布特点.结果 全年院前急救损伤患者共1922例,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头部损伤,涉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10年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镇卫生院住院疾病构成及费用情况,了解当地疾病负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2010年该院住院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疾病标化和系统归类,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等统计软件整理分析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出院诊断、医疗费用及使用基本药物情况等。结果①2010年芦溪乡院住院病例925人次,男女性别比为0.8;②住院系统疾病可分为17类,占ICD-10标准分类的81%;③前5类疾病依次为呼吸、消化、损伤中毒和外因、循环及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累计占82.27%;④前15位单病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骨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肠炎、脑血管病、泌尿系结石、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疾患、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心脏病、生殖器官疾病、损伤和中毒、肺炎、高血压及消化性溃疡;⑤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者年龄均主要集中于≥65岁和<5岁;除了泌尿系结石和消化性溃疡外,其余8种慢性病患者的年龄均主要集中在≥65岁;⑥前15种单病种中,慢性病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次均住院费用低于急性病(4.8天vs.11.6天;439.1元vs.666.9元);⑦芦溪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虽逐年增加,但仍远低于全国乡院平均水平(542.3元vs.1 004.6元)。结论①2010年芦溪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例前3位系统疾病是呼吸、消化及损伤和中毒,其中前2种系统疾病均为女性多于男性;急性病多集中于感染和骨折。②前15位单病种中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心脏病、生殖器官疾病和消化性溃疡外,其余10种单病种与四川永安乡院基本相同。③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以急性病为主;消化、循环、泌尿生殖及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以慢性病为主。④急慢性病在35岁以后年龄段患者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15岁和≥35岁急性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均较重。⑤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者均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和儿童。⑥与甘肃新添乡院(基本型)相比,芦溪乡院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日长(43.7天vs.9天),次均住院费用高(1 948.0元vs.1 646.3元),疾病负担重(8.11%vs.4.85%)。⑦急性病患者平均住院日远高于四川永安(小康型)和甘肃新添(基本型)乡院(11.6天vs.3.7天、6.2天),但次均住院费用却远低于两院(666.9天vs.850.4元、906.85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老年(≥60岁)门诊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分析老年患者用药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系统提取该院2011年老年门诊患者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老年门诊患者前三位疾病类别的单病种情况,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该院2011年≥60岁门诊患者共895123人次,占同期门诊人次的19.65%,其中专科门诊716826人次,可按ICD-10编码进行分类的专科诊断共683491人次,占95.35%。前12位系统疾病依次为肿瘤,循环,消化,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呼吸,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神经,眼和附器,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精神,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其累计构成比为92.96%。肿瘤发病部位依次为肺和支气管(21.98%)、食管(8.66%)、胃(8.10%)、直肠(7.37%)、前列腺(5.86%)、肝和胆管(5.55%)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为57.72%。循环系统主要疾病负担为高血压(39.50%)、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1.17%)和脑梗死(9.70%),累计构成比达60.38%。消化系统为胃炎及十二指肠炎(24.98%)、消化系统其他疾病(9.26%)和肝的其他疾病(8.90%),其累计构成比为43.13%。≥60岁门诊患者总数女性略高于男性(50.67%vs.49.33%),仅肿瘤、呼吸、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系统4类系统疾病男性高于女性。60.69岁患者疾病构成比占58.21%。前三位肿瘤系统疾病依次为消化(38.20%)、呼吸和胸腔内器官(24.70%)、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11.97%)的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为74.87%。结论该院≥60岁门诊患者疾病负担前三位依次是肿瘤、循环和}肖化系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院老年患者的疾病就诊需求规律及趋势,未来需深入分析患者就诊例次和流向,为老年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