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西省鄱阳湖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于2008年对鄱阳湖区南昌县富盛村6~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其他寄生虫卵。结果 2008年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总平均感染率为37.97%,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单虫种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0.39%、6.67%和18.45%。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女性居民鞭虫和钩虫感染率亦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与钩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升高趋势;蛔虫感染率10~19岁年龄组最低,20~29岁年龄组最高,而后随着年龄增大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鞭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0~19、40~49岁年龄组出现2个波峰。 结论 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健康教育、定期驱虫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环境改造是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治疗土源性线虫病患者控制传染源的同时,切断传播链不失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示范县)和合江县(对照县)为观察县,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81.65%和65.77%;对照县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句容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以句容市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采集监测对象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钩虫感染阳性者粪便采用钩蚴培养法鉴别虫种。计算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对逐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句容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10 011人·次,累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病例56例,平均感染率为0.56%,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5.15,P < 0.01)。钩虫、蛔虫、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4%、0.11%、0.20%,其中钩虫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78.57%;土源性线虫感染者以单虫种(98.21%)、轻度感染为主,2016年后未见多重感染。结论 句容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水平。今后应在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投入,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省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对全省的3个监测点实施监测和调查。结果全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4.0%。钩虫是我省主要流行的土源性线虫,其感染人数占总感染人数的95.1%。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除40-50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呈现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土源性线虫以轻度感染为主,农民和从事家务活动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333%.其中受精活蛔虫卵占50%。结论我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江苏省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根据《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应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监测点未来感染率。结果经过5年防治,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降至3.13%,均为轻度感染。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7%、0.89%、1.49%和1.19%,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结果也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将进一步下降,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结论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已基本控制,应调整防治策略;同时继续做好监测和重点人群服药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对盐城市3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检测,12周岁及以下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对土源性线虫、蛲虫感染率及感染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51 259人·次,其中阳性48人·次,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09%;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04%、0.05%和0.00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县(市、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1,P = 0.02),以阜宁县最高,感染率为0.21%;大丰区连续5年未查见感染者。5年全市儿童蛲虫总体感染率为0.22%。 结论 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渐下降,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后续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分析近30年来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特点, 为今后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检索1984-2012年有关江苏省各地肠道线虫感染的文献, 整理、 分析其中的感染数据。 结果 结果 共收集文献26篇。近30年 来, 江苏省蛔虫、 鞭虫、 钩虫感染水平不断下降, 但苏北感染率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 苏中各虫种感染率2000年前下 降速度较快, 2000年后下降速度减缓; 苏南地区蛔虫感染率下降速度最快, 鞭虫感染率略有波动但相对平稳。1984-1989 年, 各年龄组人群3种肠道线虫感染率均较高, 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在20%和30%以上, 钩虫感染率以中、 老年人群较 高。1990-2000年, 儿童和青少年蛔虫感染率较高, 40~70岁人群钩虫感染较为严重, >70岁者鞭虫和蛔虫感染率较低。 2001-2012年, 钩虫感染率仍以中、 老年人群较高, 儿童仍是蛔虫感染的高发人群。结论 结论 近30年来, 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 感染水平逐年下降, 但苏北地区感染水平仍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 苏北仍是肠道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蛔虫感染 率和中、 老年人群钩虫感染率均较高, 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当地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金平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蛲虫卵结合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查。结果 共粪检135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91人,总感染率为14.15%(191/135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0%(4/1350)、3.70%(50/1350)、13.11%(177/1350)和0.44%(6/1350);3~9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查154人,蛲虫感染5人;试管滤纸培养法共检测钩虫感染者52人,结果均为美洲钩虫;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75.00%(3/4)、88.00%(44/50)和85.88%(152/177)。5个调查村中,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2.63%),调查村之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彝族农村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抽取2个村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小学生社会人口学信息、饮食和卫生习惯以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测小学生粪便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地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2个村160名小学生。小学生感染的土源性线虫虫种有蛔虫、鞭虫和钩虫,总感染率为89.38%,其中2种及以上虫种感染率为54.55%,蛔虫和鞭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程度以轻度和中度居多,分别为75.68%和22.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布拖县彝族农村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饮用生水(OR = 19.26),保护因素有老师告知的正确饮食和卫生习惯情况(OR = 0.67)。结论 四川省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今后应以蛔虫和鞭虫为重点防治虫种,并进一步发挥老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降低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1988年4月—1990年5月对豫东北平原10个县、市42个点22056人进行了土源性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1.9%。查见土源性线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40.7%、镜检钩虫9.2%、鞭虫2.3%、蛲虫(12岁以下的儿童)21.8%和粪类圆线虫0.02%。钩虫的男、女感染率差别有显著意义,这可能与女子积肥耕作、赤足下田机会多有关;0—19岁(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学生较其他职业的感染率为高,可能与他们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6-2009年监测发现,勐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平均为88.12%,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9.70%、59.79%、36.79%、1.30%;感染者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以菜园土样的蛔虫卵阳性率为最高,达44.5%。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全市共调查12 496人,感染者84人,其中钩虫感染人数最多(70例),蛔虫最少(3例)。2014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6岁以上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229,P < 0.05),66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78,P < 0.05);长丰县监测点感染率高于其他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结论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人数最多,今后钩虫是该市重点防治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绘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布特征图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χ2] = 400.24,P < 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Moran’s I = 0.322,Z = 16.293,P < 0.01)、钩虫(Moran’s I = 0.425,Z = 21.290,P < 0.01)、蛔虫(Moran’s I = 0.102,Z = 5.782,P < 0.01)、鞭虫(Moran’s I = 0.084,Z = 6.873,P < 0.01)感染率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分布于37个县(市、区),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分别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区和丘陵地区的39个县(市、区)、川西南山地区的9个县(市、区)和川西南山地区的8个县(市、区)。结论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呈空间聚集性,应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加强重点地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