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当前衢州市人民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全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闭环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促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通过智能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柜、智能特殊药品柜、基数交接柜、智能冰箱来实现全院的智能化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闭环管理, 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留痕。实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药品智能化管理提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安全性、规范性, 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肖汉扬  徐江红  于永洲  李刚  吴骏 《中国药房》2007,18(25):1948-1949
目的:掌握应用Excel管理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的方法。方法:利用Excel建立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文件夹,运用其查找、筛选、统计等功能,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结果:应用Excel后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编号、计数管理清晰,统计、查找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利用Excel可实现对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周凌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107-1107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漏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事件时有发生.针对当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中相继发生的一些问题,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新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接着,卫生部连续发布与医疗机构直接相关的几个法规性文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执行新条例,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在2005年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对医院药学部门的八条考核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本文就条例增加的内容和医院的实际工作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项目表,对10所医院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与结论:被调查的10所医院未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在制度、人员、药品管理各环节均存在管理漏洞,医院必须加强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既具有强效镇痛作用,被临床上广泛用于缓解剧烈疼痛,又具有药物依赖性潜力,若使用或管理不当易造成滥用。因此,对其管理历来是被列入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保证医疗需要的同时对其严格管理,防止流人非法渠道产生流弊。自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法规实施以来,我院自上至下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临床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6.
麻醉药品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药品疗效独特,目前尚无其他药品可替代。不正常使用将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需严格控制和特殊管理。我国先后发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7.
王昕 《首都医药》2006,13(18):27-27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是药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麻精药品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主体是病人,特药的使用要求不一,特药的管理重在一针一片。2005年11月1日施行的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笔者所在医院严格按照《管理条例》要求,切实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体要求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实践证明,本院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系统,既起到保障合理用药的目的,又达到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效果。实行专人采购、特药专库。确定专职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人员,凭取得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精细化设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用药规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精细化设置;通过分析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以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评价精细化用药规则的实施效果。结果: 门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由11.80%降低到2.47%(P<0.0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由87.62%提升至97.19%(P<0.05)。结论: 通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规则的精细化设置,规范了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赵怀全  宗怡  徐竞立 《首都医药》2005,12(18):17-18
依法管理麻醉药品,满足临床需求和合理使用,确保药品安全,防止滥用,是医院药品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多年管理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了横向连接、纵向连续、安全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方法。现介绍如下:1.文件备案管理1.1“购用印鉴卡”与采购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是医疗机构购用麻醉药品的有效资质凭证,由药剂科主任指定药库专人负责保管。采购药品时,由采购员填写“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申购单”,加盖单位印章,并将采购药品的名称、数量、消耗、结存情况登记在“购用印鉴卡”中,由药品经营单位核实,双方签字确…  相似文献   

10.
赵怀全  宗怡 《首都医药》2006,13(8):31-31
为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保障合理药品,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卫生部也相继出台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等配套法规,发布了新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及药品使用的培训考核要求,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供应、处方使用、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做出了新的规定。药品目录的变化《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作了调整,将布桂嗪、复方樟脑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提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水平。方法: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详述该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及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应用。结果与结论:该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接班、申领、登记、交班和统计报表等各个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并实现统计报表数据的远程上报以及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信息数据库,提高了监管水平,对建立一种新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医院药库药品综合分类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薇  黄寅  夏培元  彭永富 《中国药房》2009,(31):2424-2426
目的:在医院各药品库房间建立与自身药品销售情况相适宜的药品分类管理,以保障药品供应,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方法:在指定时间周期内,市场紧俏药品由医院一级药品库房统一定义为D类,除D类药品外,按销售金额由大到小排序,金额累计≤60%的品种定义为A类;金额累计>60%而≤80%的品种定义为B类;金额累计>80%的品种定义为C类。A类药品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管理的次重点,C类作为一般管理,D类药品是采购的重点对象。结果:医院一级药品库房和各二级药品库房均有自身的A、B、C药品分类(D类品种一致)。约20%的A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60%;约20%的B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约60%的C类和少量D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结论:此方法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监督检查,避免滥用。方法:依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市持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简称印鉴卡)的211家医疗机构进行审核,现场查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结果:全市符合获得印鉴卡条件、需整改后获取印鉴卡、建议撤销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分别为128家(60.66%),44家(20.85%),39家(18.48%)。结论:特殊管理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亟须加强,医药人员业务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住院药房账物符合率,实现药品的数量化管理,为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2009年5-8月药品数量化管理相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订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比改进前、后(2009年9-12月)、再次改进后(2010年9-12月、2011年9-12月及2012年9-12月)的统计数据,评价改进效果。结果:通过优化盘点流程、完善盘点方法,加强培训、责任到人,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制度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后,账物符合率较改进前显著上升,达到99%(P<0.05);影响账物符合率的各项因素得到明显控制,其中居前列的未知原因的药品差异、数量点错等随着数量化管理的进程逐步消失。结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为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药房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曾永兰  罗艳 《中国药业》2013,(16):65-66
目的了解民营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方法统计2012年2月至9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方法,分析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结果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缓释片和磷酸可待因片使用量分别排前3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相似文献   

17.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拟解决我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传统纸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信息共享及协同管理等问题。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J2EE跨平台技术体系的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信息系统,并介绍了其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及实现示例。结果与结论:该系统分为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两大体系,由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五层结构组成;实现了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信息、受试者信息、药品管理、质量控制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对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提高管理效率有重要意义,适用于广域网络环境下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李琳 《中国药房》2009,(19):1481-1483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药品的批次管理,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方法:设计合理、周密的药品出、入库操作流程;利用多种统计报表准确记录药品流向;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药品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结果:通过HIS药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全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药品管理更加规范、科学。结论:药品批次管理方法具有其实用性和科学性,但需要更加有效、完善的制度保障其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10月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7386张,采用WHO药物使用研究小组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用药频度最大的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镇痛;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以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用药频度最大,吗啡缓、控释制剂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