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以及对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淫羊藿苷(10、20、40 μ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10、20、40 μmol/L的淫羊藿苷干预10 μg/L 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影响; 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分管关键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RNA的表达量;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E-cadherin、Smad2/3和p-Smad2/3蛋白表达量; 划痕实验和侵袭迁移小室法(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HK-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TGF-β1组的HK-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 α-SMA、vimentin蛋白和mRNA以及p-Smad2/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而E-cadherin、Smad2/3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较, TGF-β1+淫羊藿苷(10、20、40 μmol/L)组的HK-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 α-SMA、vimentin蛋白和mRNA以及p-Smad2/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而E-cadherin、Smad2/3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淫羊藿苷对TGF-β1诱导HK-2细胞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无剂量依赖性。[结论] 淫羊藿苷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化, 可能与抑制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例1:男,41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 d就诊于当地医院,有低热、多汗、乏力、纳差,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曾做腰穿检查,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治疗1周,患者头痛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血液透析患者TLRs/MYD88信号通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透析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临床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TLRs/MYD88信号通路和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LR2、TLR4、MYD88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2、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DA、AOPP均较治疗前下降,氧化物GSH-PX、SO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抑制TLRs/MYD88信号通路活化,抑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在水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6月收治的120例水痘患者,依次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泡疹结痂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水痘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效果,能缩短病程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恐惧和对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出现伤婴或自杀倾向.该病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1].近年来本症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发病率为5.36%~11.09%[2,3].因此,我们针对本病的特点,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 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包括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供体来源的匮乏及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极大地阻碍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最有希望的来源是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大量可供移植的胰岛细胞,但目前胰腺干细胞转分化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寻找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合适的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添加有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取样本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检测第1,16天时CK-19、PDX-1免疫化学染色变化并以半定量RT-PCR检测第1,16天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情况,21 d时行双硫腙染色实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实验以检验胰岛样细胞的生理功能.结果与结论:分离第1天,大部分细胞CK-19染色阳性,偶可见PDX-1阳性细胞,16 d后,CK-19阳性细胞快速增殖形成细胞团,大部分细胞PDX-1染色阳性;RT-PCR显示培养细胞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明显增强,分别增加了5.4倍和6.1倍(P < 0.01);21 d时胰岛样细胞团更加成熟,双硫腙着色阳性,且对高糖(15 mmol/L)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5.6 mmol/L)时增加了1.6倍(P < 0.05).提示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具有干细胞潜能,可转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社区居民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及各种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方法 2011年7月,对郑州市四个社区8 237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按照HbA1c<5.7%,5.7%~,6.5%~分组后调查MS及各种代谢紊乱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bA1c与MS及各项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中老年社区居民HbA1c水平较高, MS和各种代谢紊乱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HbA1c≥6.5%时,MS、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high triglyceride,H-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1.7%、78%、50.8%、58%。HbA1c与HDL-C呈负相关;与腰围、体重指数、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试验2h血糖呈正相关。 结论 2011年郑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HbA1c水平较高,HbA1c≥6.5%时MS和各种代谢紊乱的患病率较高,HbA1c与MS和各种代谢紊乱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7年5月内分泌与代谢病科确诊为IAS的患者共1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0例IAS患者中男、女各5例;年龄21~74岁,60岁及以上6例;低血糖发作时间多在夜间及凌晨;5例有含巯基药物服用史,3例有胰岛素应用史,2例无明显诱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提示糖尿病4例,糖耐量受损3例,糖耐量正常1例;10例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均阴性,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阳性。所有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肽水平升高不匹配。10例患者均予少食多餐、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其中3例患者加用阿卡波糖,6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有含巯基药物服用史患者,均停用相应药物,均未再发作低血糖。完成随访9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8例患者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结论 IAS为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高发,临床上对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患者,应常规检测IAA,以避免漏诊、误诊及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抗焦虑药物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从而使患者依从性差,易导致治疗中断,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对焦虑抑郁共病深入认识及治疗经验的积累,新型抗抑郁剂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其中对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临床研究应用较多,而对其他抗抑郁剂如米氮平研究较少。为此,我们采用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