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运  刘晓玲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10-1711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与克氏针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57%(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25/3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分别为(31.9±3.7)°,(129.5±11.9)°和(30.2±3.1)°,(123.2±11.7)°,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与对照组的19.4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8709,P=0.3507)。结论:解剖钢板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有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年,较术前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增加(P〈0.05),跟骨高度增加(P〈0.05),跟骨宽度减小(P〈0.05),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变化更明显(P〈0.05)。与术后1周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术后1年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减小(P〈0.05),跟骨宽度增加(P〈0.05);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后优良率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P〈0.05),但并其发症发生率(13.04%,6/46)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0,0/46)(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恢复跟骨骨折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临床疗效佳,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后可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更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邓长华  吴新宝 《重庆医学》2013,(27):3287-3289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克氏针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t观=-33.971、-10.219,t对=-37.639、-7.415,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为(31.8±3.9)°和(129.9±11.8)°,对照组为(29.3±3.1)°和(123.6±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t2=2.085,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结论 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复位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与跟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ndersⅣ型骨折复位后Gissane角及Bohler角均小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大于对照组,跟骨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与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均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而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则更适用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氏针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2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足部功能、影像学指标[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高度],并对比骨折愈合情况.结果:B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均较术前高,跟骨宽度较术前低,且B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较A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改善复位固定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D例(40足)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40例均获得完整随访2~4(3.1±0.6)年,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组与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组比较,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骨折愈合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具有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手术效果。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分别行闭合复位克氏针撬拨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后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评分及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3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两种微创术式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东港市中心医院骨科2019年5月—2020年9月诊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应用经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9例应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Ⅱ~Ⅲ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Ⅳ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25%)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显著(P<0.05)。2组SandersⅡ~Ⅲ型患者术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ndersⅣ型患者术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跟骨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34例(40足),分成锁定板组(18例20足)和解剖班板组(16例20足),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种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Maryland评分情况。 结果 两种钢板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板组及普通板组术后的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均优于术前(P<0.05或P<0.01),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或P<0.01),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普通解剖钢板(P<0.01);采用锁定钢板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术后1年的轻度受限情况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 结论 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板效果优于解剖型钢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跗骨窦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大Bohler角和Gissane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入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普通钢板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均属于正常正常范围内,且对照组患者的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均超过正常范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分别接受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研究显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钢板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外置术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置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5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以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可能混杂因素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后软组织感染发生情况以评价手术安全性,比较两组术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改善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足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暴露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术式均能明显改善Bohler角和Gissane角(P<0.05),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病例,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足功能均恢复满意,Maryland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取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软组织感染率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不同的钢板内固定术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改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前者对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具有显著效果,且前者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较高,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跟骨的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型钢板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6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解剖型钢板组(n=33)和锁定型钢板组(n=34).术后1周与6月,比较2组:(1)Bohler角;(2)Gissane角;(3)跟骨长轴长度;(4)跟骨宽度;(5)跟骨丘部高度;(6)Maryland足部评分等.结果术后1周,2组间的Maryland足部评分、跟骨长轴长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跟骨丘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2组间的Maryland足部评分、跟骨长轴长度、跟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宽度和跟骨的丘部高度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6月随访中,锁定型钢板组主要解剖测量指标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治疗组,跟骨锁定型钢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15例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和Bhler角、Gissane角。术后2年内每月随访1次,根据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术后功能作出评价,并结合X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两角度的变化。结果:15例全部完成随访。术前Bhler角平均(8.2±1.3)度,术后平均(34.5±2.6)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前Gissane角(107.5±4.8)度,术后平均(116.3±5.1)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后2年的AOFAS评分平均82.6分。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具有关节面复位准确、疗效可靠及创伤小等优点,但必须正视该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5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情况,同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上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 3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2.41±5.96)min,平均出血量为(136.92±16.87)ml,平均住院时间为(9.15±2.38)d,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患者术前Bohler角为(7.38±1.12)°,术后Bohler角为(29.93±5.32)°,患者术前Gissane角为(162.58±9.29)°,术后Gissane角为(123.68±7.88)°,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预后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支架外固定联合横向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7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3例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组34例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支架外固定联合横向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跟骨形态指标、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内固定组短(P<0.05)。术后1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1)。联合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支架外固定联合横向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功能,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以期为关节内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选择42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22例(观察组),普通钢板内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术前与术后患足Bohler角、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o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恢复Bohler角,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来经采取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2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同时选取了我科曾经采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3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两者术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 Bohler角及Gissane角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术后两者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术前与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达到了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也短。早期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软组织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1年VAS评分两者在0~3分之间,AOFAS踝-后足评分两者在73~100分之间。跗骨窦切口优3例,良8例,优良率92%。L形切口优1例,良10例,优良率8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与外侧L形切口相当的临床疗效,还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而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