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正常进行的保证[1~2].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我科重视颈内静脉置管技术并应用于实践,加强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行颈内静脉置管146例,男85例,女61例,年龄14~76岁.其中糖尿病26例,药物中毒14例,急性肾衰竭6例,其余皆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患者.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为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右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1-4].作者通过系统回顾、分析总结盲穿法发生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显像实时直观,无创伤,操作简便、准确、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中临时性颈内静脉插管功能障碍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近年,采用临时性双腔导管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时,颈内静脉成为最常用的路径。临时性双腔导管颈内静脉留置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感染和导管功能障碍。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各透析中心报道相近,约10%例次。笔者将临时性双腔导管颈内静脉留置中导管功能障碍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1临时性双腔导管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1960年Quinton-Scribner建立动静脉外瘘,但动静脉外瘘存在血栓形成、潜在的出血和护理复杂等缺点,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66年Berscia和Cimino建立可…  相似文献   

4.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以解剖标志定位穿刺法进行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有时还可出现较严重的合并症.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在直视下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成功率高[1].  相似文献   

5.
周再生  伍乐怡 《新医学》1999,30(9):527-528
1引言经皮静脉穿刺插管是解决诱导透析和急诊透析的主要临时性血管通路[1],而颈内静脉特别是右颈内静脉插管,由于颈内静脉的解剖特点,插管操作简单,局部容易保持清洁,活动不受限制,故是较常用的穿刺插管途径[2]。然而,临床对该法的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尚欠重视,为引起同行注意,现将我科行右颈内静脉插管透析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如下。2资料和方法2.1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病人,年龄15~78岁,男46例,女34例,其中有4例因感染或流出道完全梗阻而需第2次置管。慢性肾小球肾炎43例,梗阻性肾病16例,…  相似文献   

6.
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时,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禁忌症[1].随着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使部分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的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2].2010年5月,我院胸科成功完成了1例左右无名静脉切除,左侧颈内静脉、上腔静脉人工血管转流术,住院71d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106例尿毒症患者先后共留置股静脉导管72根,颈内静脉导管59根。观察两种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 Kt/V值等。结果 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量时间为 38±15天,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21±11天(P<0.01);血流量分别为260±35ml/分、215±61ml/分(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而且前者Kt/V值高于后者(1.1±0.4,0.8±0.5,P<0.05)。结论 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植入性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是一种由注射座和硅胶导管组成,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静脉或动脉输液系统.1982年首次报道应用此系统[1],临床最常用于中心静脉输液.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用于静脉化疗、抗生素治疗和全静脉营养等[2].一般输液港均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后路穿刺,导管位于上腔静脉与心房交界处[3].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98例急需血液透析患者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68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锁骨下静脉上位穿刺成功率94.1%,显著高于颈内静脉80.0%(P<0.01),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颈内静脉(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插管(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两部位插管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而言,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0.
改良颈外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广泛应用,插管的部位主要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其中尤以颈内静脉置管具有血流量佳、保留时间长的优点,而被多家大的血液透析中心推荐为首选。但颈内静脉置管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并有可能发生血气胸、纵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而一定程度限制了使用范围。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近两年来开展改良的颈外静脉置管术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主要是对颈外静脉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术作一比较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肿瘤术后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是临床上测量中心静脉压,快速扩容,进行胃肠外营养等治疗的有效途径[1].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易出现各种护理问题而影响治疗及护理,本科对高龄肿瘤术后患者,予以颈内静脉留置,现总结护理问题及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比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通路中的留置优缺点和使用适应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技术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 74例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 5例。结果 :两种置管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的血流量。临时性股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 2 8d ,最长 62d。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 4月 ,最长 2 4 2d。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均超过 6个月 ,最长 3 5 9d。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多 ,主要有感染 ,血流不畅 ,出血及局部血肿 ,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危重病人和等待内瘘者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内瘘及无条件腹膜透析的长期血透者。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等)是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股动、静脉相距较近,很容易误入动脉,现将股静脉置入双腔导管透析误入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1].中心静脉通道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进人上腔静脉;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简称"血透",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方法。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正常进行的保证[1]。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2]。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成  相似文献   

16.
小儿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建立小儿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肾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52例患儿分别根据患儿病情、年龄和合作程度选择经外周血管直接穿刺、颈内静脉插管、股静脉插管法建立小儿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结果120例外周血管直接穿刺法90.0%穿刺成功,42例颈内静脉置管80.9%成功,10例股静脉插管100.0%成功。颈内静脉置管组,股静脉置管组和外周血管直接穿刺组血流量分别是(6.10±1.81)ml/(kg·min),(4.91±0.58)ml/(kg·min)和(3.90±0.63)ml/(kg·min)。无1例患儿有血肿、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5岁以上合作的患儿经外周血管直接穿刺和5岁以下或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管的无法穿刺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安全性好、成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流量优于股静脉,股静脉优于外周血管直接穿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T)不同置管方式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810例CVT情况.结果 CVT留置时间分别为:临时性股静脉导管3~30 d,临时性颈内静脉导管7~120 d,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6~38个月.临时性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明显长于股静脉导管,CVT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功能不良和感染,以股静脉导管发生率较高,其余两种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少且相近.结论 CVT是有效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置管方式,严格无菌操作,正确使用和维护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导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现在统一称为改良性清扫术,指清扫从第Ⅰ区至Ⅴ区所有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但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及胸锁乳突肌中1个以上的非淋巴组织结构[1].  相似文献   

19.
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为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右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1-4]。作者通过系统回顾、分析总结盲穿法发生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显像实时直观,无创伤,操作简便、准确、安全有效,成功率高。1资料与方法选择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