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PTN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用MVD治疗(MVD组),35例采用PMC治疗(PM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0~4为疼痛缓解。结果 术后当天,MVD组疼痛缓解率(95.1%,39/41)与PMC组(88.6%,31/3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个月,MVD组疼痛缓解率(90.2%,37/41)与PMC组(94.3%,33/35)无统计学差异(P>0.05)。MV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3%,12/41)明显低于PMC组(85.7%,30/35;P<0.05)。结论 MVD和PMC均是治疗PTN的有效方法,但PMC的并发症较多,在无手术禁忌症情况下,建议采用MVD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VD和PBC手术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采用MVD和PBC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治疗痊愈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术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和面部麻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VD手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提高总体疗效,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并有助于预防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而PBC手术治疗则具有医源性创伤小、操作难度低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患者增加小剂量氯胺酮联合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h和24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Cor、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进行PCIA能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机体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56例PTN的临床资料。应用PBC治疗79例(PBC组),MVD治疗77例(MVD组)。结果 术后1年,PBC组有效率(93.7%)与MVD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93.7%)、口唇疱疹发生率(39.2%)明显高于MVD组(分别为46.8%、3.9%;P<0.05),而耳鸣发生率(0%)明显低于MVD组(11.7%;P<0.05)。PBC组术后1年复发率(10.8%,8/74)与MVD组(5.7%,4/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BC与MVD治疗PTN疗效肯定,各具优势。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责任血管的PTN,优先选择MVD治疗;顽固复发、年老体弱以及存在基础病的PTN,建议选择PBC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伽马刀首次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和再次治疗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后复发TN的结果,评价伽马刀治疗MVD后复发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伽马刀治疗的TN患者6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有MVD病史。选择三叉神经根为放射治疗靶点,平均的最大放射剂量为84.7 Gy(70~90 Gy)。术后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进行疗效、并发症及满意度的评价。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6.4±1.6年(2.1~8.5年)。12月内,无和有MVD病史TN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56%和77.58%;最后一次随访,疼痛复发率分别为44.37%和47.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和13.0%。无MVD病史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有MVD的患者(P=0.02),长期随访两组疼痛复发率(P=0.85)及并发症(P=0.6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曾经接受过MVD治疗的复发性TN患者,伽马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TN)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后,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15例患者术前MRI示蛛网膜下腔间隙尚宽、存在血管压迫,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予以再次行MVD术;术后14例患者疼痛消失,1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3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无复发患者。19例患者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PBC)术,术后所有患者面部疼痛均消失,但均出现面部麻木,并发咀嚼肌无力11例、角膜炎1例、口唇疱疹2例,1例患者术后10个月疼痛复发。结论 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行MVD及PBC术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需根据影像学评估和患者状况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分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其中疼痛累及范围位于三叉神经第1支(V1)分布区者7例,第2支(V2)分布区者23例,第3支(V3)分布区者27例,V1~V2分布区者29例,V2~V3分布区者64例,V1~V3分布区者50例。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缓解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5%(183例)、83.0%(166例)及67.0%(134例);其中166例累及分支包含V2支组的上述3个时间点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9.8%(149例)、81.3%(135例)及64.5%(107例),34例累及分支未包含V2支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0%(34例)、91.2%(31例)、79.4%(27例)。两组比较,术后1年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分支包含V2支是TN患者MVD后疼痛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88,95%CI:0.474~0.996,P=0.048)。结论累及分支包含V2支的TN患者,MVD后疼痛缓解率相对低于未累及者。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微血管减压术(MVD)已成为治疗TN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尽管MVD治疗典型TN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在90%以上,但对于非典型TN患者术后有效率仅在50%左右。非典型TN与典型TN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为了不断提高MVD治疗非典型TN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26例在我科接受MVD治疗非典型TN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探讨MVD治疗非典型TN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MVD治疗43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N患者MVD后,病情立即缓解371例(85.1%),术后延迟缓解49例(11.2%),明显减轻12例(2.8%),疼痛改善不明显4例(0.9%)。出现并发症77例(17.7%)、不良反应105例(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分布区域、责任血管数量和MRA检查与否是影响MVD临床疗效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缜密的手术计划、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明确责任压迫血管是提高MVD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病人的近期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老年ITN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病人行MVD,29例病人行GKRS。采用Mc Gill疼痛评分和BNI疼痛强度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MVD组病人术后1周、1、3、6个月疼痛缓解程度显著高于GKRS组(P 0.05)。MVD组病人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达到94.1%,术后12个月缓解率为88.2%;GKRS组术后疼痛缓解率逐渐升高,术后12个月缓解率达到69.0%。MVD组术后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硬膜下血肿各1例;GKRS组术后面部麻木2例和感觉异常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和GKRS治疗老年ITN病人均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情况积极行MVD治疗,如不耐受或拒绝手术,可选GKRS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三叉神经的功能恢复.方法 本文研究了38例经磁共振三维层析血管成像术(MRTA)证实有神经血管接触的TN患者,在MVD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直接记录诱发电位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头皮诱发电位和根部直接记录电位证实MVD后32例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MVD后TN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MVD后电生理数值的迅速恢复和疼痛缓解均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方法舌咽神经痛患者74例,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乙状窦后入路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即R术或MVD联合R术)治疗。均随访5a,并系统统计分析住院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7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中,行MVD术14例,R术38例,R术联合MVD术22例。术后完全缓解69例,部分缓解5例。2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5a,手术后69例疼痛完全缓解者,术后1a复发1例,5例部分缓解者3例术后1a内疼痛消失,2例通过药物可控制症状。结论 MVD、MVD联合舌咽神经切断术与舌咽神经切断术都属于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则依手术时有无压迫责任血管及其压迫的方式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0例符合原发性TN诊断标准并经MVD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36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N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36例。女性复发率(9.4%)高于男性(8.0%),无血管压迫组复发率(40.0%)高于有血管压迫组(8.6%),各疼痛分支组内复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V2-3(13.4%)、V2(12.5%)、V1(9.1%)、V3(7.5%)、V1-2-3(4.4%)、V1-2(4.3%)、V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管压迫、疼痛分支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女性、V2-3、V2、V3、无血管压迫的患者MVD术后复发率高。 结论患者的性别、有无血管压迫、疼痛分支是单纯MVD治疗原发性TN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及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ACTH、Cor、NE、CRP、TNF-α、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术后患者疼痛不缓解的治疗方法 . 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术后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疼痛不缓解的患者应用经皮卵圆孔三叉神经池甘油封闭术治疗. 结果 50例患者MVD术后有3例疼痛不缓解.3例患者中对责任血管实施减压者2例,无责任血管仅行梳理者1例;3例患者均有蛛网膜粘连增厚.应用经皮卵圆孔三叉神经池甘油封闭术治疗后疼痛消失. 结论 尽管实施有效的MVD术仍不能保证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特别是无责任血管者,术后持续疼痛可能性更大.荧屏监视下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甘油封闭术为MVD术后疼痛不缓解者提供了一种避免再次开颅、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33例 75岁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组,80例)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53例,包括脉冲射频术38例、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10例、针灸治疗5例),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疼痛缓解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结果 MVD组患者79例(98.75%)疼痛完全缓解、1例(1.25%)疼痛部分缓解,非手术治疗组8例(15.09%)疼痛完全缓解、33例(62.26%)疼痛部分缓解、12例(22.64%)疼痛无缓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41,P=0.000)。随访55.80(35.74,63.48)个月,MVD组复发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35.85%(19/53);χ~2=16.558,P=0.000],生活质量优于非手术治疗组[WHOQoL-100评分(27.82±2.10)分对(22.19±7.22)分;t=1.202,P=0.039]。两组患者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少见,无一例死亡,其中,MVD组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发生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86.79%(46/53);χ~2=81.005,P=0.000]。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因此建议除非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12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 000例,均行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n=1 000)和观察组(n=1 000)。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采用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2组术中1h、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NE、E、Cor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负性情绪以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围手术期疼痛、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天到第5天,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与SA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路径能加快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髋关节的康复,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感以及负性情绪,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TN)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5-2015-04入院行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研究组,n=22)和同期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患者(对照组,n=30)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短期疗效,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及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短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可在促进TN患者病情转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