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岩市市售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对龙岩市2个主要集贸市场和2家超市6类930份食品进行监测。结果从6类930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07株,检出率为11.5%;均在505份生鲜食品中检出,检出率为21.2%。水产品、生鸡肉、生牛肉和生猪肉受污染较高,污染率分别为24.1%、23.3%、19.2%、17.5%。结论水产品及生禽、畜肉是龙岩市主要副溶菌污染食品,夏秋季市场生鲜动物性食品副溶菌污染严重。应加强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条件,从根本上提高食品食用的安全性,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龙岩市市售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对龙岩市2个主要集贸市场和2家超市6类620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从6类620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9株,检出率为11.1%;均在360份生鲜食品中检出,检出率为19.2%。水产品、生鸡肉、生牛肉和生猪肉受污染较高,污染率分别为24.2%、22.5%、18.7%和16.2%。结论水产品及生禽、畜肉是龙岩市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易污染食品,夏秋季市场生鲜动物性食品副溶血性孤菌污染严重。应加强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条件,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543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543份食品中,4种食品中检测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1%。其中生畜肉检出2株,检出率3.77%;生禽肉检出2株,检出率6.67%;凉拌菜检出1株,检出率3.33%;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1株,检出率1.82%,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检出率均较高。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开展食品污染源调查,提高公众在食品储藏和加工方面的卫生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巴南区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O157:H7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对生畜肉、熟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8类食品进行检测,检测样品256件,分离菌株21株,占总检测数的8.2%,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沙门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5株,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和创伤弧菌.结论 巴南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生畜肉中污染严重,冷冻食品、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餐饮食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2000~2002年龙岩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龙岩市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监测市售的生禽、畜肉、熟肉制品、生牛乳、冰激凌、酸奶。结果 2000年监测60件样品中,检出沙门菌1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致病性弧菌3株。2001年监测的88件样品中,检出沙门菌2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致病性弧菌10株。2002年监测的164件样品中,检出沙门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6株,致病性弧菌13株。结论 龙岩市生禽、畜肉存在着致病菌污染。应加强监测预报,提请有关部门实现从畜牧业到餐桌的综合治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沙门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对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生食蔬菜、乳及乳制品、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沙拉等9类样品共3 398件,检出沙门菌300株,检出率8.83%。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沙门菌污染,其中生禽肉、生畜肉是主要受污染的食品品种。建议政府加大对动物宰杀行业及食品销售渠道的严格管理,尽量减少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同时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307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349份食品中,检测出2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出率为0.57%.其中生畜肉检出1株,检出率1.32%;米粉、盒饭类食品检出1株,检出率3.57%;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 生畜肉,米粉、盒饭类食品中均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廊坊市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米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300件,检出沙门菌3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6株,副溶血性弧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株,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廊坊市居民主要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株污染较重,生肉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9.
2009年湖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湖州市食品中食源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对湖州市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生畜肉、生禽肉、即食食品、水产品4大类食品共计121份样品,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技术措施要点要求的检测方法进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香港海鸥菌、空肠弯曲菌7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 T B细菌鉴定仪。结果:湖州市4大类食品121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33株,检出率为27.2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29株,检出率24.79%,单增李斯特菌3株,检出率2.48%,沙门菌1株,检出率0.08%。结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吉林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省乃至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625件,检出沙门菌97株,检出率15.5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检出率13.44%;大肠杆菌0157:H79株,检出率2.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检出率13.4%;副溶血弧菌3株,检出率3%;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速冻生制面米食品品种污染较重,另外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非发酵豆制品等即食食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空肠弯曲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生食蔬菜、乳及乳制品、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等样品共4 238件,检出致病菌772株,总检出率18.22%。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360株,检出率最高8.49%;其次为沙门菌检出328株,检出率7.7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0株,检出率2.88%;副溶血弧菌检出23株,检出率5%;EHEC O157:H7检出31株,检出率0.7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8类样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为生禽肉,占42.89%;其次为生畜肉,占40.95%;速冻面米食品,占22.22%;动物性水产品,占20.92%;生食蔬菜,占14.69%;非发酵豆制品,占11.83%;熟肉制品,占9.38%;乳及乳制品,占0.70%。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猪肉、生鸡肉、速冻面米食品是主要受污染的食品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2003检测程序对4类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EC)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场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于2005~2007年253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为13.0%(33/253).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l株.检出率为8.3%(21/253);沙门菌检出5株,检出率2.0%(5/25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4株,检出率为9.1%(4/44);空肠弯曲菌检出2株,检出率7.4%(2/27);STEC 0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4%(1/253).生畜肉、生禽肉、海水产品、熟肉制品的污染率分别为20.7%(17/82),10.2%(6/59),15.9%(7/44),4.4%(3/68).样品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自贡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产品和海水产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及STEC 0157:H7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达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达州市2010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多级分层抽样市售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生食类蔬菜、婴幼儿配方米(谷、豆奶)粉、冰激淋、中式凉拌菜、沙拉、鲜榨果汁、皮蛋和生鸭蛋,按照国标和相关方法进行沙门茵、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共检测食品15类256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9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沙门菌4株、阪崎肠杆菌和EHEC O157:H7各1株,总检出率11.3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熟肉制品、生畜肉和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是42.86%、33.33%、20.00%、19.04%和13.33%.结论 达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分别主要受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许昌市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了解许昌市肉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及分布,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方法在全市6个县(市、区)28个监测点(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冷鲜肉门店等)采样并检测了四大类(生禽肉、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熟肉制品)食品,共计353份。结果 353份食品中63份检出了致病性病菌,总阳性为17.85%,其中沙门菌13.31%,单增李斯特菌4.53%,弯曲菌1.71%,大肠杆菌O157:H7 0.33%。4大类食品中,生禽肉阳性率为37.61%,生畜肉阳性率为17.82%,动物性水产品阳性率为3.85%,熟肉制品阳性率为2.41%。结论许昌市肉食品存在较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禽肉是主要污染品种,熟肉制品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多重PCR鉴定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增李斯特菌(Lm)巳被国家列为食品卫生必检项目.为掌握湖北省武汉市食品中Lm的血清型,追溯Lm污染来源,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2007年,从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水产品、生食蔬菜和蔬菜沙拉等6大类食品中检测分离出49株Lm疑似菌株,并采用双重PCR和四重PCR方法进行鉴定及血清分型.  相似文献   

16.
周良君  陈果  江智辉  王学军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30-2332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耐药状况,为预防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菌株分离采用GB 4789.30-2010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 LISTERIA生化鉴定条,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14份食品中共检出11株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9.7%,生食水产品、生禽肉、生畜肉和豆制品4种食品受到该菌的污染,检出率分别为33.3%、26.7%、6.7%、6.7%。分离的11株菌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吩、氯霉素9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吩没有敏感株。结论绵阳市的部分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食水产品受该菌污染最严重,其次是生禽肉,有发生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潜在风险。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性较低,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监测,以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镇江市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镇江市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方法 样品采集于镇江市区主要超市、农贸批发市场和餐饮单位,按照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样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以及大肠菌群进行检测. 结果检测食品样品104份,样品的不合格率为18.26%;受致病菌污染的主要是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中的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沙拉.结论 应加强对市售食品尤其是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的监管;还应引进快速检测方法,提高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预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岩市部分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2000~2004年在龙岩市新罗区北市场和韭菜园市场采集市售生肉、熟肉制品、生牛乳、冰激凌、水产品及生食蔬菜进行检测.[结果]检测6类410份食品,检出14株LM,检出率为3.4%.其中生肉中检出13株,阳性率为6.5%;水产品中检出1株,阳性率为3.3%.大多数被污染食品的MPN值在150/100 g左右,个别生肉达270/100g.14株均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氨苄青霉素敏感,8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4株对红霉素、5株对氟哌酸、3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有2株对青霉素G、利福平、麦迪霉素耐药.[结论]龙岩市生肉、水产品存在LM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2010-2015年,在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和餐饮单位抽取12类368件食品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 结果 368件食品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6株,总检出率为4.35%。其中,不同类别食品中生禽肉检出率最高(25.71%),其次是生畜肉(11.11%)和鲜冻水产品(6.67%);各季度样品中三季度样品检出率最高(7.41%),其次是二季度(4.11%),一、四季度样品未检出;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和餐饮单位等不同销售场所样品检出率分别为4.85%、4.11%和4.20%。 结论 2010-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市售生禽肉、生畜肉和鲜冻水产品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且以三季度污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龙岗区2008年4类生肉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媚  凌玲  赖妙儿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490-149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生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的重视程度,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4类样品共79份,共检出目标菌24株,总检出率为30.38%,其中淡水鱼检出17株,检出率41.94%;海产品4株,检出率21.53%;生禽肉5株,检出率29.41%;生畜肉2株,检出率16.67%。结论该区动物类生肉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建议政府加大对动物宰杀行业及食品销售渠道的严格管理,尽量减少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