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波  郑伟 《陕西中医》2022,(4):461-46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面部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恢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两个月口服补阳还五汤;术后当日和随访3~6个月时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皮瓣肿胀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拟定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分级和术后发生时间分布情况,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皮瓣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下肢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2组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分级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危象出现时间为术后(48.19±16.21)h,对照组为术后(36.23±14.30)h,观察组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观察组术后6~72 h的疼痛、皮瓣颜色、皮瓣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皮瓣质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可延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发生,并降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移植后皮瓣血运,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手或足部皮肤缺损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术前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查并确定股前外侧穿支数量、位置、走行等,并按照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进行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术中游离并适当修薄皮瓣,利用显微镜吻合两静脉和一动脉,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活血等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随访发现,术后11例皮瓣均成活,手足部皮肤完整性得以保留,无深部感染及坏死情况,未出现血管危象,创面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且达到S2以上水平,皮瓣耐磨、弹性好、质地柔软,肤色趋于正常,有2例患者对外形不是很满意,根据其具体情况于术后6~10个月对其进行二次皮瓣修复整形手术,均获得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术后皮瓣成活率高,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缺损修复防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下肢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中医证候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7.78%,(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皮瓣修复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和8个月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个月、8个月时,AKS评分系统中膝关节评分和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有效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的软组织,缩短修复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0 例,将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切取皮瓣大小10.0cm×8.0cm~14.0cm×26.0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7 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4 例,进行探查重新吻合;2 例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 例皮瓣坏死,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24 例获得随访,随访12~18 个月,其中12 例皮瓣臃肿需要二期修薄,全部病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血运良好,耐寒,外观色泽良好.结论 应用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较好的覆盖,能够恢复部分皮肤感觉功能,能够较好的恢复足部耐磨、耐压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正中神经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剂,2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指尖皮肤的感觉功能、m2-PD检测值及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第6个月观察时,治疗组指尖皮肤的感觉功能、m2-PD检测值及拇指对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正中神经低位损伤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12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统计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前及术后7 d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率为10.0%(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补阳还五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并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8例有多处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及B超定位穿支血管位置,术中比较血管定位位置后行血管蒂分离。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软组织修复效果,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移植皮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8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6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患者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例患者术后皮瓣血循环良好。术后随访4~24个月发现患者皮瓣开始恢复知觉,且皮瓣质地柔软、耐磨,色泽正常,所有患者局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不仅供区外观、感觉恢复较好,也较容易解剖,同时能够很好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其是临床中修复四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后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12周对患者下肢麻木、腰部疼痛、下肢感觉肌力等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前、治疗后1、3月Oswestry功能评分中的各项指标及两组临床证候总体疗效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的评分及Oswestry评分,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经皮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辩在四肢毁损伤保肢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毁损伤保肢治疗患者19例,结果:本组19例患者19块皮瓣,16例完全成活,1例因患者患有糖尿病感染不能较好控制致皮辩坏死,最后导致截肢,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移植皮片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成活均良好,耐磨;均恢复了保护性患觉。皮辩臃肿者经6~12个月再次手术皮瓣修整后外观改善。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毁损伤创面,为保肢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选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病例3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不等,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等进行观测研究. 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移植31例31块皮瓣,完全成活28例;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与受区皮神经吻合21例,未吻合10例.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外伤有较理想效果,提高皮瓣与受皮区的吻合程度是提高修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对手或足软组织缺损情况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伴有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2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被选患者均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在手术实施前采取Dopple探测对穿支位置进行确定,在手术期间将游离皮瓣切取同时对皮瓣进行适当修薄,在显微镜下吻合两静脉一动脉,术后给予活血抗凝抗感染治疗。结果经术后移植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共19例,创面Ⅰ期愈合。术后5 d,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2 cm位置发生坏死现象,经换药后愈合。通过对20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皮瓣厚度适中,排汗功能正常,外形相对平整,有弹性,质地较好。手足受区功能恢复较好,未有患者实施Ⅱ期修薄手术。结论对手足软组织受损患者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手足受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掷硬币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n=42例,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42例,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缺损部位血运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6%)较对照组(76.19%)高(P0.05);观察组术后缺损处周围血流灌注量相对值 (BPR) 及血流速度 (BFV)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较对照组(19.04%)低(P0.05)。结论: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相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缺损部位血运情况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接受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术后7天,观察组PT、APTT较对照组高(P<0.05),FBG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常规降糖及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有上升,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能有效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游离骨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毁损伤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2例2015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毁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游离骨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在完成护理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2例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均移植皮瓣成活,而且患者的功能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均可正常。结论下肢毁损伤患者的游离骨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较好的进行皮瓣抑制,使患者下肢功能可以在治疗后最大限度的恢复,使患者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基础+弥可保+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弥可保方案治疗,疗程均3个月.测定血流变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通过改善血流变和微循环达到提高神经供血供氧,修复受损神经纤维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修复神经的弥可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管综合征术后应用补阳还五汤的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行消炎止痛等常规处理,治疗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两组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治疗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腕管综合征术后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可减轻术后疼痛麻木,肌肉萎缩较术前恢复更快,手指活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促进腰椎术后下肢麻痹恢复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腰椎术后下肢麻痹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弥可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47例.可差3例,对照组优良36例,可差9例;两组总优良率比较,经x2检验(x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促进腰椎术后下肢麻痹恢复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