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3种中药成分对大鼠CYP3A4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3种中药成分(延胡索乙素、甲基莲心碱、三七总皂苷)对CYP3A4酶代谢活性的影响,以了解中药与CYP3A4酶底物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脏微粒体,建立体外肝脏微粒体混合酶代谢体系.以睾丸酮作为底物探针,用HPLC建立检测CYP3A4酶代谢活性的方法,分别考察体外代谢体系的最适宜底物浓度、代谢时间、pH、孵育温度以及磷酸盐浓度.在确定的条件下,将3种中药成分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与睾丸酮共同孵育于肝微粒体代谢体系中,测定在有或无中药成分存在下代谢产物6β-羟基睾丸酮的产生量,以评估中药成分对CYP3A4酶代谢的影响.结果: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睾丸酮代谢为6β-羟基睾丸酮最适宜的体外代谢条件为底物浓度200μmol·L~(-1),代谢时间3.5 h,pH 7.0,孵育温度37℃,磷酸盐终浓度0.1 mol·L~(-1).延胡索乙素和三七总皂苷均对CYP3A4酶的抑制作用较弱,IC_(50)>100μmol·L~(-1),甲基莲心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为(47.5±2.3)μmol·L~(-1).结论:延胡索乙素和三七总皂苷对CYP3A4酶代谢无明显影响,提示这2种中药成分与CYP3A4酶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低,甲基莲心碱有可能会产生微弱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对人肝微粒体CYP1A2、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6α-羟基紫杉醇、4-羟基双氯芬酸、4-羟基美芬妥英、右啡烷、1-羟基咪达唑仑和6β-羟基睾酮,分别代表CYP1A2、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活性;清开灵注射液、黄芩苷、栀子苷和7种混合探针底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共同孵育,并计算其IC50值表示对CYP450酶的抑制程度。结果 在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清开灵注射液对CYP1A2的IC50值为0.6%,对其他亚型的IC50值从1.1%到6.0%;黄芩苷和栀子苷对CYP450酶6种亚型的IC50值均大于100 μmol·L-1。结论 在正常剂量下,清开灵注射液对人肝微粒体CYP1A2可能有抑制作用,对人肝微粒体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无明显抑制作用;黄芩苷和栀子苷对CYP450酶6种亚型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5)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丹参注射液分别与5种CYP450亚型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的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右美沙芬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孵育,采用UPLC-MS/MS法测定对应5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甲苯磺丁脲、5-羟基奥美拉唑、右啡烷、N-去甲右啡烷的含有量并计算其IC50。结果丹参注射液对CYP1A2、CYP3A4的IC50值均大于100μg/m L,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的IC50值分别是3.32、16.44、0.30μg/m L。结论丹参注射液对CYP1A2、CYP3A4没有抑制作用,但对CYP2C19和CYP2C9分别有弱和中等抑制作用,对CYP2D6表现出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葛根芩连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5种同工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技术将葛根芩连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与各个探针底物共同孵育,利用LC-MS/MS建立CYP450 5种亚型探针底物的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考察微粒体蛋白浓度和孵育时间与代谢产物生成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蛋白浓度和孵育时间。运用HPLC-MS/MS检测CYP450酶5种同工酶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汀、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氯唑沙宗、睾丸酮)相应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氯唑沙宗、右菲烷、6-羟基氯唑沙宗、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速率(V)来确定CYP450的各亚酶活性。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甲苯磺丁脲、右菲烷、6-羟基氯唑沙宗及6β-羟基睾酮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所建方法可行;优化的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条件,符合药物相互作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葛根芩连汤对CYP450 5个亚型(CYP1A2,CYP2C11,CYP2D2,CYP2E1,CYP3A1/2)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主要药效成分中小檗碱在高浓度下可对各亚型酶有一定的抑制(CYP1A2,CYP3A1/2除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抗阿尔茨海默症(AD)有效部位中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成分进行筛选,以阐明黑水缬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分析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筛选具有PC12神经保护作用的单体化合物。结果从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5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梣皮树脂醇-4,4′-二-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紫丁香-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青刺尖木脂醇苷(3)、(+)-8,8′-二羟基-松脂素-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4)、青刺尖木脂醇(5)和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jatamanin A(6)、7-羟基-8-(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烯[并]吡喃-1(3H)-酮(7)、4-羟甲基-环戊烯[并]吡喃-7-甲醛(8)、patriscabroside III(9)、jatamanin E(10)及败酱苷(11)。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研究发现25、12.5和5μmol/L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均能明显减轻Aβ1-42所致PC12细胞损伤。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6~10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为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通过特异性探针反应评价从远志中分离得到的寡糖酯类化合物tenuifoliside C,tenuifoliside D,telephiose A,telephiose C和远志酮Ⅲ对8个CYP450酶亚型的抑制作用。分别以非那西丁(CYP1A2)、香豆素(CYP2A6)、紫杉醇(CYP2C8)、双氯芬酸(CYP2C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1)、咪达唑仑(CYP3A4)、S-美芬妥因(CYP2C19)作为评价CYP450酶活性的体外探针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7-羟基香豆素、6α-羟基紫杉醇、4’-羟基双氯芬酸、右啡烷、6-羟基氯唑沙宗、1’-羟基咪达唑仑、4’-羟基美芬妥因的生成量,评价5个单体化合物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寡糖酯类化合物和远志酮Ⅲ对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50%),对其他7个亚型CYP1A2,CYP2A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3A没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8.73,54.14,61.77,62.22,50.56μmol·L-1。  相似文献   

7.
小蜡树的酚苷及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小蜡树Fraxinuxsieboldiana枝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蜡树枝的乙醇提取物水相部位分离得到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osmanthuside H(5),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2-羟基-4-(2-羟基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4-(2-羟基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calceolarioside B(10),calceolarioside A(11),ferruginoside A(12),isolugrandoside(13),类叶升麻苷(14),chiritotoside C(15)和plantasisoside(16)。结论:化合物1~4,9,12,13和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欧前胡索(IM)和异欧前胡素(ISOIM)是伞形科常用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IM和ISOIM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CY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它们的相互作用潜能.在体外将系列浓度的IM和ISOIM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孵育30 min,以非那西丁、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S-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为CYP探针底物,应用LC-MS/MS定量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计算得到的IC50,评价两药对人肝CYP1 A2,2B6,2C9,2C19,206,3A4酶,以及大鼠肝CYP1 A2,2B6,2D2,3A1/2酶的抑制活性,并对抑制强度进行分级.在人肝微粒体中,IM和ISOIM对6个CYP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们是1A2和2B6的强抑制剂,抑制1A2的IC50分别为0.05,0.20 μmol·L-1;抑制2B6的IC50分别为0.18,1.07 μmol·L-1.两药还是2C19的中等抑制剂,以及2C9,2D6,3A4的弱抑制剂.在大鼠肝微粒体中,IM和ISOIM是1A2的中等抑制剂,IC50分别为1.95,2.98 μmol·L-1.它们分别是2B6的中等和弱抑制剂,IC50为6.22,21.71 μmol·L-1.两药还是2D2,3A1/2的弱抑制剂.结果表明IM,ISOIM对人肝CYP酶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它们是CYP1A2和2B6酶的强抑制剂,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因CYP酶抑制引起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及各种波谱学鉴定方法。结果:从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1),黄花龙牙苷(2),kanokoside A(3),苯乙醇-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4),苯乙醇-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5),苯甲醇-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6),香草醛(7),5-羟甲基-2-糠醛(8),二十二烷酸(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5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斑蝥、人参、黄芪等)对体外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并比较种属差异性,评价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将艾迪注射液分别与混合探针底物(非那西丁/CYP1A2、氯唑沙宗/CYP2E1、右美沙芬/CYP2D6、奥美拉唑/CYP2C19、甲苯磺丁脲/CYP2C9、咪达唑仑/CYP3A4、睾酮/CYP3A4)共同孵育,UPLC-MS/MS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生成量,采用Graph Pad v5.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艾迪注射液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E1、CYP2D6、CYP2C19和CYP2C9的IC50值在4.101%~10.07%范围内,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咪达唑仑)的IC50值分别为169.6%和9.133%,对CYP3A4(睾酮)的IC50值分别为8.472%和49.2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CYP1A2、CYP2E1、CYP2D6、CYP2C19、CYP2C9和CYP3A4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YP3A4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辅料配伍、三元相图中形成乳剂区域面积的大小和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来筛选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组成和比例,以载药量、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考察。最后以成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和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得到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最优处方为Obleique CC497-聚山梨酯20-Transcutol P(0.25∶0.45∶0.30),载药量23.93 mg/g,平均粒径为(207.92±2.13)nm,Zeta电位为(38.84±0.18)m 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释药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地榆皂苷原料药。结论首次建立了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经典体外释放方法、透析法、室扩散法、流池法、基于体外脂解模型的体外释放研究方法等体外测定方法在药物释放特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传递系统,评价脂质纳米粒的指标主要有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释放、稳定性等.药物释放是影响药物进入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体外释放是评价脂质纳米粒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外释放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则需要科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优化,促进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引经药是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冰片、石菖蒲、麝香、苏合香和安息香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引药上行之功,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通过引药上行作用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组织分布。通过对近年来冰片、石菖蒲等引经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及作用机制,芳香开窍类引经药与现代制剂结合构建新型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丰富引经药的科学内涵并为新型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品和蜜炙款冬花不同提取物的镇咳祛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不同溶媒提取物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镇咳实验: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阴性(溶剂)对照、阳性枸橼酸喷托维林对照组(0.01 g·kg-1)、生品和蜜炙款冬花(按生药量计,下同)水提物高、低剂量组(6.20,3.10 g·kg-1)、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6.0,3.0 g·kg-1)、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组(0.5,0.25 g·kg-1).给药体积为25 mL·kg-1,连续ig给药5d,然后观察25%浓氨水定量喷雾后出现咳嗽的潜伏期及2 min内的咳嗽次数.祛痰实验: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阴性、阳性氯化铵对照组(0.16 g·kg-1)、生品和蜜炙款冬花水提物高、低剂量组(2.70,1.35 g·kg-1);醇提物高、低剂量组(3.0,1.5 g·kg-1)、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组(0.25,0.125 g·kg-1).给药体积为25mL· kg-,连续ig给药3d,毛细玻管法记录末次给药后2h大鼠痰液分泌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生品和蜜炙款冬花醇提物镇咳效果显著,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两者水提物也有部分镇咳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痰量相比,蜜炙款冬花水提物高、低剂量组,生款冬花乙酸乙酯提取低剂量组,蜜款冬花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痰量明显增多(P<0.05).此外,生款冬花各溶媒提取物组小鼠体重下降显著(P<0.05).结论:款冬花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其镇咳成分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和乙醇;祛痰成分极性较小,脂溶性较大.生款冬花各溶媒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来源于NCBI数据库中对新西兰兔心脏L-型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的12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ipHop定性药效团模型构建方法,建立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利用数据库搜索方法对药效团模型进行优劣评价,同时,以所得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对Drugbank和TCMD进行筛选,通过匹配程度和文献验证分别对从Drugbank中筛选所得的已上市药物进行降压作用重定位和从TCMD中筛选所得中药有效成分进行降压作用评价。结果获得最优药效团模型具有2个氢键受体和4个疏水基团,其综合评价指数CAI为2.78,从Drugbank中筛选的已上市药物93个,从TCMD筛选的中药有效成分285个。该文所构建的定性药效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用于活性化合物筛选;Drugbank中筛得化合物,如普伐他汀,具有潜在的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作用;TCMD筛选的中药化学成分,如白花前胡素Ⅲ、牛蒡苷元是潜在的降压药物。该策略有助于从中药中开展L-型钙离子通道的药物重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陆庆旺  周红海  田君明  陆延  李东阳  陈龙豪 《中草药》2021,52(19):5996-6004
目的通过研究维吾尔族医药治疗骨伤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医学》以及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及方药,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4、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验方(含单方)209条,其中内服方120条,外用方89条,涉及342味药物及骨伤科常见痹证关节疼痛、肌痹、腰痛(痹)3种疾病。内服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小茴香、玫瑰花、干姜、秋水仙、肉桂、荜茇、胡椒、番泻叶、芹菜子;外用药常见的高频药物有秋水仙、除虫菊根、玫瑰花、巴旦杏仁、洋甘菊、荜茇、芸香、芦荟、石菖蒲。内服药及外用药均以温性药为主,药味均为辛、甘、苦,内服药物多数归脾、胃、肝、肾经,外用药多数归肺、肝、大肠经。在聚类分析中,内服和外用药均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内服药以温里药、理气药为主,常配伍清热药、祛风湿药;外用药以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为主。结论维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痹证多用辛温、甘温、苦温药物,常选用温里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以促进致病体液成熟并清除痹证的黏液质体液,体现了维医药的致病体液成熟和致病体液排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本草溯源及考证、现代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山豆根的安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提示,山豆根的毒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且呼吸衰竭可能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呕吐、恶心、腹痛、四肢无力、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抽搐、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若患者大量、长时间服用,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病例较多。笔者提出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验方随意用于预防感冒和治疗咽喉疼痛,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的重要措施。并建议今后应注重山豆根中毒后常规救治方法的探讨,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以期使山豆根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全面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和信息研究,对补骨脂进行本草溯源及考证、追溯古今文献关于补骨脂的毒性记载、分析与补骨脂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案例报道以及近年来补骨脂相关的毒性实验研究,从而对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与补骨脂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84例补骨脂临床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患者,其损伤主要表现为肝损害(55.95%)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38.10%),提示补骨脂可能存在肝损害和光毒性的安全性问题;毒性试验研究发现,补骨脂制剂可能存在生殖毒性和肾损害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临床病例报告;补骨脂的成分复杂,目前其毒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明确;并提出临床应用补骨脂类制剂时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炮制、配伍,加强医师的指导作用,加强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监测、积极开展安全性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方法: 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 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 结论: 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 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 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