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以及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TGF-β1、VEGF的影响,探究加味参芪地黄汤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年江西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分析TGF-β1、VEGF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掷色子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芪地黄汤,实验周期为3月。评估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UAER、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TGF-β1、VEGF指标。结果 (1)TGF-β1水平与UAER水平度呈正相关关系。VEGF的水平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2)两组均可以降低中医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更明显(P0.05);(3)两组均可降低UAER、24 h尿蛋白、Scr、BUN(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降低UAER、24 h尿蛋白、Scr、BUN更明显(P0.05);(4)两组均可以降低TGF-β1、VEGF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明显的降低TGF-β1、VEGF水平(P0.05)。结论 TGF-β1、VEGF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呈正相关关系,加味参芪地黄汤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VEGF水平,从而降低UAER水平,保护肾功能进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楂芪降糖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控糖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楂芪降糖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楂芪降糖汤治疗DN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糖指标,降低血清VEGF、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2组均以6周作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蛋白尿排泄率和TGF-β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UAER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TGF-β基因甲基化为(13.66±8.22)%,对照组组为(66.89±11.18)%,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DN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疗程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MMP-9,TIMP-1水平,同时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F-β1,TIMP-1水平下降(P<0.05,P<0.01),MMP-9水平、MMP/TIMP-1比值升高(P <0.05,P<0.01),β2-MG,UAER指标改善(P <0.05,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TGF-β1,MMP-9,TIMP-1及Ⅳ型胶原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TGF-β 1,MMP-9,TIMP-1水平而影响细胞外基质(ECM)代谢调控系统,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陈辉  孙锋  邵跃斌  徐刚 《新中医》2015,47(7):95-97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中无蛋白尿者30例设为DM组,有蛋白尿者60例设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补肾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比较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DN组血浆TGF-β1和尿MCP-1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MCP-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MCP-1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补肾法可有效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6.
骆淑斐 《新中医》2018,50(10):59-6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老年气滞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2组均常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控制血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压、不良反应情况与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中TGF-β_1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观察组血清中TGF-β_1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以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气滞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将64例CKD 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治疗。2组疗程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TGF-β_1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UN、Cr水平均降低(P0.05),Hb、eGFR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F-β_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方可有效改善CKD 3~4期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清TGF-β_1,从而改善肾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给予一般治疗加小柴胡汤,对照组40例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治疗前与3个月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症状积分及对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TGF-β1、SCr、BUN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小柴胡汤能增强DN致CRF治疗的疗效,有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及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 G3a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DKD G3a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格列喹酮片、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补肾逐瘀通络汤治疗。于治疗结束后评价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 (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GF-β1、ACR、β2-MG、CysC、SCr、eGF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逐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DKD G3a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 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 mg/kg·d-1)、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3g/kg·d-1)、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4.5 g/kg·d-1)、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6g/kg·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分别干预8周,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蛋白和基因水平.结果 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1.55±0.12)、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 1.54±0.16)、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1.49±0.17)、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1.39±0.2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79±0.22),(P均<0.05);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0.35±0.07)、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0.39±0.03)、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0.35±0.06)、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0.32±0.07),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65±0.09),(P均<0.05).结论 祛痰通络汤下调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祛痰通络汤治疗D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龙养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胱抑素C(Cy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黄龙养肾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GF、Cys-C、TGF-β1表达水平,肾功能指标及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0%,对照组总有效率80.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GF水平均升高,Cys-C、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ys-C、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Cr)、FP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UPER、BUN、Cr、FP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龙养肾汤能够有效提高早期DN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与血清HGF、Cys-C、TGF-β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通络清热泻浊法对临床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肌酐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32例,在补肾益气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清热泄浊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31例,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4.5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益气、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能显著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泄浊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BUN、β2-MG、UAER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对照组SCr、BUN、β2-MG、UAE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SCr、BUN、β2-MG及UAER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IL-17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泄浊汤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G、TC、LDL-C、β_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化瘀泻浊法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血浆GDF-15、VEGF和ES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予补肾泄浊方,观察组58例采用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检测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F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FPG、Hb A1c、TG及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及β2-MG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PG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TC、UAER及β2-MG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FPG、Hb A1c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UAER及β2-MG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组均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增加疗效、改善症状且经济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真珍 《新中医》2019,51(1):160-163
目的:观察明目补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眼内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肾病伴眼底病变患者624例(每例患者选取1只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31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明目补肾汤治疗;2组均以1月为1疗程,共治疗6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吸收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眼内液EPO、VEGF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83.97%,对照组为6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干预组患者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管瘤减少、出血斑减少、硬性渗出减少及棉絮吸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VEGF、EP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干预组VEGF、EPO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明目补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型眼底病变,可抑制VEGF及EPO水平,减少视网膜血管增殖,有效阻止或延缓眼底病变进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均予DN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疗程为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1及MCP-1水平,同时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和尿液中TGF-β1、MCP-1及HbA1c、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LDL-C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DN患者TGF-β1和MCP-1水平延缓DN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炎消白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清TGF-β1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9例,口服贝那普利;治疗组21例,口服肾炎消白颗粒,疗程3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总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肾炎消白颗粒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单药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中医证候疗效评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VEGF、bFGF、TGF-β1的数值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较治疗前均值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临床症状,同时可通过下调RA患者血清中VEGF、bFGF,并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增生,表明该方临床疗效可,且在对RA血管翳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和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TGF-β1和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