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相宜的针刺施针次数,选用适当的间隔时间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之一。每次针刺完毕,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有一定的维持时间,即针刺具有一定的后效应。正如药物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必须按时服药,才能保持体内的有效浓度一样,定时针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迄今临床上除针一次而愈的外,所采用的方法大都是一日一次、一日二次、二日一次等等。众法之不同,是为了定期不断地给予适当刺激,积累和巩固针刺效果,更好地发挥针刺治疗作用,以冀疾病痊  相似文献   

2.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adopted in treating 17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ostherpeticneuralgia. Local acupoint was selected as the main point and some points on the related meridians asadjunct points, which were punctured once a day, 10 successive days as a treatment course.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 24% and 22. 22% in acu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 (P<0. 01). And the high effective ra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2nd and 3rd course of thetreatment and in the patients whose courses of diseases were in one month. lt is suggested thatacupuncture was simple, physiologically moderate and effec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相似文献   

3.
Li YQ  Lu YY  Zhang J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8):764-768
以"针刺"或者"针灸"并且"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或者"不良反应"等检索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针刺不良反应及针刺事故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5篇,包括698个案例;英文文摘摘要59篇,案例64个.结果表明针刺不良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与目前的针刺安全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推广现有WHO制定的指南或者建立一个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临床针刺安全体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鼻衄临床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辨证施治,应用固冲降逆之治法,采用耳针治疗,效果满意,故报道体会,以供临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针刺出血是针灸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针灸科大夫要认识到针刺出血(血肿)毕竟是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操作中要仔细认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和单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照射组、10.6μm激光组、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治疗时除空白、模型组外各组照射"足三里"穴30 min.除了空白组,其他5组通过左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0.05 mL建立急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通过穴位组织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离体对照激光照射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后,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1),650 nm激光组与复合激光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01).10.6μm激光组的痛阈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模型组、假照射组比无显著差异.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缩爪潜伏期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37(P<0.001).结论:低强度复合650 nm+10.6μm激光和单650 nm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有显著镇痛效应;穴区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镇痛效应呈正相关,在激光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In 195 8 ,Chinesemedicalworkerscreatedacupunctureanesthesia (AA)forsurgicalopera tionssuccessfully .Thesubsequentabundant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esshowsomeinterestingadvantagesofAAincluding goodanalgesicaction ,minorphysiologicalinterfer ence ,etc ..Buts…  相似文献   

8.
群针术及其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辅民 《中国针灸》2001,21(12):15-23
德国“陶道自然疗法研究中心”以中医针灸术为主,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采用“群针术”及“耳针术”的联合运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针的角色,达到了“通调气血、疏泄气机、畅达情志、抗御外邪、启动免疫”的治疗目的。群针术的运用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术、法、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期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针刺上述各穴旁开1寸处治疗,疗程均为4星期:缓解期治疗组应用自拟解郁饮中药,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评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方面与氟西汀具有同样疗效(P〉0.05),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针刺配合自拟解郁饮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体针对轻中度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2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HAMD-17和SDS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HAMD-17项和SDS量表评分相比较,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薄氏腹针结合体针能明显减低抑郁症患者HAMD-17项和SDS量表评分,能够更为明显地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殷春  杜宇征 《中国针灸》2012,32(9):776-778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病血压的即刻作用及长期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于每日14:00-16:00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记录患者每日针刺前以及针刺5 min、15 min、30min的血压值,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3个月.比较同一天内针刺各时点与针刺前血压,比较每隔15天针刺前与第1天的针刺前血压.结果:同一天针刺各时点收缩压较针刺前收缩压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天、第15天、第30天及第60天各时点舒张压较针刺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均P<0.05);治疗3个月期间,每隔15天针刺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第1天针刺前比较均下降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既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压效应,起到长期平稳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灵枢·经脉>中"以经取之"一语的含义,后世的通行解释已失其本义,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认为"以经取之"的真正含义并不是"从本经取治",而是指"以常规方法治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加辨证论治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针刺。分别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在总疗效,症状、脸部黄褐斑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和83.0%。结论 针刺加辨证论治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然  刘云霞 《中国针灸》2012,32(1):26-30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8例,均按照临床病理分期分为疼痛期和粘连期。其中腹针组疼痛期患者24例,穴取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等,腹针组粘连期患者24例,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针刺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患者各24例,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等。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周为一疗程,共计9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以功能活动积分(Melle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腹针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8%(23/24)和91.7%(22/24),针刺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79.2%(19/24),腹针组粘连期疗效优于针刺组粘连期(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与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腹针组降低程度大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腹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西药组3例,分别用针刺、中药以及西药治疗。结果 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心悸,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相似文献   

18.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侠  凌昌全 《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孤立波)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胃、肠经特定穴位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6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4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浆MTL(pol/L)。结果 溃疡样、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之间疗效无差异(P〉0.05),动力紊乱性消化不良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 针刺特定;穴治疗非溃疡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且能改善患者的血浆MTL浓度。  相似文献   

20.
Needle embedding at the first region of ankle acupuncture plus fomentation was used to treat 18 orchitis cases. The curative rate was 100%. Author: BAI Shu-xiang (1955-), male, attending physician Translator: HUANG Guo-q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