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AD的2型DM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中度(n=19)和重度(n=144)狭窄组,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31例)、双支(48例)和多支(84例)病变组,54例无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和比较各组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中、重度狭窄组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的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的Lp(a)水平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各组间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为冠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危险因素。结论:Lp(a)水平可作为2型DM合并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性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并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4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清Lp(a)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清Lp(a)水平,明确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①Lp(a)各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病变组间亦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 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患者96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定血清Lp(a)和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Lp(a)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清Lp(a)和hs-CRP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p(a)和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他们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Lp(a)和hs-CRP可作为敏感指标来诊断和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为冠心病组(A组,80例);其中,单支病变亚组36例(A1组),多支病变亚组44例(A2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C组,75例)。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计算ApoB与ApoAI的比值(ApoB/ApoAI)。结果 A组ApoB水平和ApoB/ApoAI比值均高于C组[(0.74±0.18)g/L vs.(0.66±0.16)g/L和(0.67±0.19)vs.(0.60±0.19)](P<0.05)。A2组LDL-C水平高于A1组[(3.05±0.84)mmol/L vs.(2.55±0.75)mmol/L](P<0.05)。结论 ApoB水平及ApoB/ApoAI比值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LDL-C水平对于判断冠脉病变的范围则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病变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确诊的13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6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多支病变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Lp(a),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cy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Lp(a)、HCY、baPWV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的Lp(a)、Hcy、baPWV水平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的Lp(a)、Hcy、baPWV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a)、Hcy、baPWV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相关,三者结合起来可以用来辅助诊断冠心病及其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从而为临床更有效地诊治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 (a) [Lp(a) ]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 6 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等指标 ,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着尿AER的增加 ,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 ,血清Lp(a)与尿AER呈明显正相关 ,与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 ,肾损害加重 ,其血清Lp(a)代谢更加紊乱 ,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硬化、高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 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血清Lp(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水平的变化 ,并选 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脂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的Lp(a)、TC、LDL、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DL水平比恢复期明显降低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p(a)与其他 6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Lp(a)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对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联合火箭电泳法分别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例慢性肺心病及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COPD及肺心病TG、TCH、HDL、Lp(a)、ApoB升高,LDL、ApoA1、ApoA1/ApoB降低,肺心病组Lp(a)水平较COPD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提示Lp(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脂蛋白(a)的异常更能反映慢性肺心病的脂质代谢异常,Lp(a)高低与慢性肺心病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1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28例无冠脉病变的对照者的血浆Hcy,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2支和3支组,观察冠脉病变程度与Hcy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cy及血脂(HDL降低)水平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165,P<0.01),而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16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apo(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析及血浆Lp(a)水平的检测。PCR法扩增相应的apo(a)DNA片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并确定其基因型。ELISA法测定血浆Lp(a)水平。结果 :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 ,19种基因型 ,常见的基因型为8/8、8/9、5/8、9/94种。2组中5/8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Lp(a)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 (P<0.05) ;高Lp(a)组5/8基因型携带者多于低Lp(a)组 (P<0.05) ;且高Lp(a)组中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结论 :5/8基因型携带者血浆Lp(a)水平升高 ,5/8基因型与冠心病发病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南征  甘平 《贵州医药》1999,23(6):410-41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与肾脏早期损害的关系,应用ELISA法及化学显色终点法分别检测36例CHD患者血清Lp(a)水平和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结果,CHD组血Lp(a)及尿NAC均明显 正常对照组,且Lp(a)值与民水NAC活力呈正相关(r=0.42,P〈0.01)。提示,CHD患者Lp(a)水平与肾脏早期损害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a)浓度变化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勤  屈大展 《天津医药》1997,25(6):330-333
报告5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冠状)造影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检测,其中有冠脉病变者30例,冠脉正常者27例。前者Lp(a)浓度明显高于后者(P〈0.001),且冠脉狭窄2支以上,随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血清LP(a)浓度也渐增高,Lp(a)水平与冠脉狭窄积分呈正相关(r’s=0.721,P〈0.001)。血清Lp(a)水平增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准确度为71.9%,优于其它血脂  相似文献   

13.
耿婕  毛用敏  魏民新 《天津医药》2007,35(6):410-41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59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74例男性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血浆中Lp(a)和Fib水平。结果:冠心病组Lp(a)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Lp(a)和Fib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和Fib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a)和Fib与男性冠心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尿酸(UA)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CHD患者96例(疾病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正常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cy、Lp(a)和UA.观察组(疾病组)随访1年,91例病情缓解或无进展,5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Hcy、Lp(a)和U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H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Hcy、Lp(a)和U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 0.05);随访发展为AMI患者入院时血清Hcy、Lp(a)和UA水平均高于病情缓解或无进展者(均P< 0.01).Hcy、Lp(a)和UA联合检测对CHD患者预后评估的AUC为0.855、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0.2%、阳性预测值86.4%,均高于3项单独检测.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Hcy、Lp (a)和UA水平均升高,其水平变化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情,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男  罗勇  赵慧强 《贵州医药》2001,25(6):494-4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改变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冠心病者及37例正常人的血清SA含量及脂质水平,结果:冠心病的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组SA显著增高,冠心病组,心绞痛组血清SA与甘油三酯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A增高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立  王士强  鲁晓  唐杨章 《安徽医药》2013,17(3):428-429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该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2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血液检查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所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阳性组根据病变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组间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阳性病变组的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水平,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病变组中随着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其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