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对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术后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结果:通过软件分析10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讨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深度和角度方向,可以有效避免侧壁侧壁穿孔或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制定更加周密详尽的手术计划,适当改变种植体位置及角度以获取足够的骨量.及时发现骨内异常钙化点及变异血管,预测种植难度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术后CT可以从冠状位,失状位,水平位三个方向分析种植体空间位置,与邻近组织关系,植骨区的情况等.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磨牙区种植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speedⅡ型螺旋CT对25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所有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显示颌骨形态、质地和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并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术前颌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用压模机制作的透明树脂定位模板戴入植牙患者口内,以0.5mm层厚螺旋CT扫描颌骨。扫描的数据传至CT工作站用Dentascan软件处理后显示侧断层图、曲面断层图及三维重建图。结果:所有25例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的显示颌骨的形态、质地和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上领窦、颏孔、下牙槽神经管,并且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结论: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治疗计划的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尤其像前牙美容区域,并有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基于颌骨三维CT影像技术,开发一种计算机辅助交互方式计算牙轴方向的临床应用软件,为牙种植合理设计提供便捷手段.方法 对种植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数据,在计算机辅助种植规划软件上将CT影像数据生成颌骨三维模型,使牙根可视化,交互式放置和调整虚拟切割平面.结果 基于此种交互式设计分析,可以获取牙根轴位方向的信息,并由此评估缺失牙牙轴方向.结论 基于虚拟切割平面方向获得的牙根轴位方向,可最终为临床种植牙的植入方向、角度的把握及导板的制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图像分析对眶部种植术前设计的指导效果。方法利用螺旋CT对眶部受植区进行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法图像重建和多平面图像重建.获得眶部三维图像和多平面图像。结果CT影像的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可以很好的显示眶部受植区的骨形态和毗邻结构.能够方便的测量受植区的骨量。结论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眶部种植手术前设计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上颌前牙种植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上颌前牙延期种植患者术前进行64排CT平扫/(及)重建,根据CT结果,进行术前分析设计,与患者沟通解释种植手术所需要的其他辅助操作及手术并发症,总结CT图像对手术的指导意义及在医患沟通方面的优势。结果: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骨密度、骨厚度及高度情况,有利手术方案的制定,增强了种植医师对手术解释的说服力和医患之间的信任程度,更有利医患沟通。结论:上颌前牙种植前的CT扫描检查对上颌前牙种植的术前指导及医患沟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CT扫描做为上颌前牙种植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定位导向模板结合CT图像在牙种植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手术模板结合CT图像在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及方向上的定位及导向作用。方法:制作透明塑料模板,在拟种植位点钻孔,填入放射显影的牙胶尖,并戴入患者口内。然后行颌骨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以了解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结果:应用本法治疗40例部分牙缺失患者,植入86颗种植体,均达到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定位导向模板结合CT图像使植入的种植体能准确达到术前的预定位置,有利于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三维牙颌数据,设计制作改良式种植外科引导模板,并对模板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上颌中切牙缺损的患者进行CT扫描和数据重建,设计种植体位置。根据种植体方向设计可配合的两个隧道及导向杆,以准确引导Anthogyr系统球钻、先锋钻及各级裂钻。依据采集到的数据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树脂模板并引导种植。应用Surfacer软件对患者应用模板后种植体的CT重建数据与术前设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完成改良式种植引导模板的设计,树脂模板就位良好,种植体植入顺利,植入方向与术前设计方位一致。结论:根据Anthogyr系统设计的改良式种植引导模板能够实现对种植术的准确导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建立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颌骨的三维形态、骨量、密度分析和手术设计,最大限度利用牙槽骨骨量且考虑生物力学原理,指导种植手术,提高种植成功率.方法:通过CT采集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维成像生成全景片、三维数据采样、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和轮廓跟踪、三维建模及平面拟合、造型显示和交互设计形成三维立体颌骨图像,进行种植动态模拟设计,建立牙种植导航系统.结果:该定位系统对种植的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形状、骨缺损的准确位置、骨质的密度、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比例、下颌管的走行、切牙管的位置和大小、颏孔的位置、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和形态等重要结构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为人工牙种植术前的手术方案设计提供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T图像三维重建口腔虚拟种植导航系统,指导了临床口腔种植体定位设计,大大提高了种植牙手术成功率.结论:基于CT技术三维重建的导航牙种植快速定位系统,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种植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达到了牙种植体的智能设计与智能种植,提高牙种植的安全性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疗正畸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埋伏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通过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S13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扫描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对颌骨内埋伏牙进行三维定位,指导制定正畸治疗方案。结果:27例患者共有32颗埋伏牙。通过64排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的组合应用,均得以清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手术符合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提供埋伏牙位置的准确数据,为正畸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螺旋X-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颌骨的三维形态、骨量、密度分析和手术设计,由此制定种植外科手术计划,实现CT三维成像在口腔种植的手术仿真及导航。方法将螺旋X-CT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三维可视化原理相结合,利用口腔X线Cr序列切片,重构三维实体并获得多平面重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计算颌骨的骨密度,进行种植动态模拟设计,建立牙种植导航系统。结果该成像技术对种植的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形状、骨缺损的准确位置、骨质的密度、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比例、下颌管的走行、切牙管的位置和大小、颏孔的位置、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和形态等重要结构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为人工牙种植术前的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r图像三维重建口腔虚拟种植导航系统,指导了临床口腔种植体定位设计。结论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种植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达到了牙种植体的智能设计与智能种植,提高牙种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CT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CAD/CAM)制作口腔种植导板,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方法:CT扫描患者颌骨,数据导入SimPlant种植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模拟种植。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Geomagic软件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配准,根据种植体的位置,在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完成种植导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在导板指导下,共植入了45枚种植体,术后再次进行CT扫描,术前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比较实际种植体与虚拟种植体的偏差。结果:种植体植入后肩部偏离值为(0.85±0.19)mm,根部偏离值(0.97±0.21)mm,角度偏离值(4.53±1.89)°。结论: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软件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种植导板定位准确,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种植手术的导板,较好地保证种植体植入在正确的位点和方向。方法:按照导板制做的数据要求,用CT扫描患者的上下颌骨,在获取颌骨数据后输入种植导板设计的软件中,并引导制造出患者颌骨的硅胶模型,在此模型上作出准确的种植手术导板并在手术中应用。结果:6例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导下制造的手术导板较好地完成了以修复为导向和最终获得良好位置的种植体的植入。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种植手术的导板能在术前了解患者患者骨量,术中确定种植的位点、控制植入的方向、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种植区牙槽骨密度的螺旋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种植区牙槽骨密度测量的意义。方法:通过对30例上下颌种植区牙槽骨的螺旋CT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上三维重建、模拟种植,分别测量模拟种植体颈部、中部和根尖部牙槽骨的HU(hounsfield Unites)值,同时测量模拟种植体周围起支持作用的环状区域牙槽骨的HU值,并根据Lekholm和Zarb的分类法确定相对应区域的牙槽骨骨密度分类。结果:所有模拟种植体周围环状区域牙槽骨的平均骨密度为789±235HU,高于模拟种植体区牙槽骨的平均骨密度695±216HU(P〈0.01),其中,下前牙环状区域牙槽骨平均骨密度最大,为1004±150HU,下颌后牙区为874±241HU,上颌前牙区为821±207HU,上颌后牙区为503±193HU。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模拟种植体周围起支持作用的环状区域牙槽骨密度,对种植前的评估和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 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68例骨折患者术前均做颌骨螺旋CT扫描和曲面断层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旋CT能得到分辨率很高、层次连续、图像清晰、能正确显示颌骨解剖结构的影像。结论:三维CT成像有助于对颌面部骨折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Simplant软件三维重建对牙种植患者骨移植材料的定量评估.方法 对9例牙种植修复Ⅰ期手术同期完成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种植区螺旋CT扫描,对螺旋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数据分析,通过测量计算骨移植材料Bio-Oss在植入人体后不同时期的体积,以术后1周剩余体积为基线体积,计算其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剩余量,剩余量=复诊时剩余体积/基线体积×100%.结果 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io-Oss在术后3个月的剩余量为(52.49 ±7.03)%,术后6个月的剩余量为(30.00±8.35)%.结论 三维重建评估发现牙种植修复引导骨再生术中所植入的骨移植材料Bio-Oss随时间延长有明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An implant locat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ystem contains a stent that maps the jaw bone at the implantation site through the tissue, sends a signal to a computer with a CT scan of the jaw on it, and superimposes the position of the stent on the jaw so that a dental surgeon could angle the implant for placement without requiring to raise a flap to expose the bone. Using a novel tactile technology the system allows safe, accurate, and simple implant placement and design. The ILS software allows: 1. Importing of CT data. 2. Marking a dental arc on the computerized jaw image. 3. Planning of implant location and position on a 3-D view. 4. Affixation of the ILS to the jaw, followed by registration of the stent. 5. Navigated osteotomy and implant place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化验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患者,术前采用SurgiCaseCMF5.0软件进行颌骨畸形的三维测量.模拟骨球截除后摆正下颌骨,制作数字化袷板,术中应用,行肋骨一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后进行CT扫描二三维测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袷板戴入顺利,术后CT三维测量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袷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同期治疗中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