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目的:利用螺旋CT定量评价正常眶部受植区骨密度,为眶部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 例健康成人(男30 例,女30 例)行64 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以时钟方式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在重建影像上测量受植区下方眶骨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部受植区不同位置的骨密度值差异较大,左右侧相同位置骨密度无显著差异,骨密度值随年龄变化而改变,且在一定的年龄段骨密度值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利用螺旋CT可以评价眶部受植区的骨密度,CT值具有定量性、客观性,对眶部种植体植入位置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螺旋CT评价眶部受植区骨量,为眶部种植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参考。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52例带标记点的正常干颅标本眶部受植区进行薄层容积扫描,行眶部多平面图像重建,在该影像上测量各标记点眶骨骨量(长度×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眶部以7点方向骨量最充足,平均11.91 mm×8.38 mm;3点方向骨量值最小,平均2.31 mm×1.34 mm。左侧眶部以5点方向骨量最充足,平均12.03 mm×8.56 mm;9点方向骨量值最小,平均2.44 mm×1.29 mm。左右侧眶部对应各点骨量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在眶部同一位置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CT影像解剖学数据对于眶部种植体规格的选择以及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定位标记模板技术在种植手术前三维影像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标记有放射线阻射剂拟种植位点的放射模板,通过牙种植外科石膏模型,受试注塑模型、颅骨颌骨标本及临床种植病人颌骨的螺旋CT扫描,获取颌骨受植区域拟种植部位骨三维结构CT数据。结果确立的扫描平面即调整牙合平面与地面垂直(与X轴坐标线一致)能获得最佳侧断层图像;所有标记的CT模板均可在CT扫描后的轴位图像及颌重建侧断层和全景图像中清晰显现,且能达到准确的标定预种植位点。结论基于放射标记定位模板的评估方法可为种植外科前三维影像分析提供更为精确的手段,更有助于CAD/CAM种植外科定位导向模板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在12例颌面部牵张成骨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及断层图像重建,测量骨牵开距离、牵开区骨厚度和骨密度等指标,考察牵引和成骨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细致,可各向旋转,有利于观察骨质和骨量;根据具体需要,可利用数据资料及Mimics等软件在个人电脑上重建断层图像,进行直观观察并可测量骨牵开区距离、厚度、密度等指标。12例患者的骨牵开距离均值为16.73 mm,效果良好。结论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基础上,可重建清晰、直观的三维及断层图像并可进行相关测量,该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观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牙患者行颌面部螺旋CT平扫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及Dentascan软件成像,分别在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上对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在多平面重建的CT图像上测量结果与Dentascan软件成像测量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地评估剩余牙槽嵴骨量及骨质情况,对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磨牙区种植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speedⅡ型螺旋CT对25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所有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显示颌骨形态、质地和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并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辅助种植牙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GElightspeedVCT)对我科近3年20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种植系统采用法国安多键(anthogyr)种植系统。结果:通过软件分析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对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术后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结果:通过软件分析10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讨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深度和角度方向,可以有效避免侧壁侧壁穿孔或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制定更加周密详尽的手术计划,适当改变种植体位置及角度以获取足够的骨量.及时发现骨内异常钙化点及变异血管,预测种植难度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术后CT可以从冠状位,失状位,水平位三个方向分析种植体空间位置,与邻近组织关系,植骨区的情况等.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修复牙列缺失,重建咀嚼器官及恢复咬合功能为目的的种植重建外科学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临床研究经验和大量文献显示:牙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正确、合理、细致地治疗设计.普通X线是把具有三维立体解剖结构的颌骨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的相互重叠,放大与失真,重复摄制的不一致性,尤其是颌骨宽度即颊舌(腭)径解剖结构一维信息的缺乏等大大影响了种植手术治疗计划的可靠性.CT成像技术,尤其是现代多层螺旋扫描技术及其重组图像已完全克服了传统X线图像的局限性,可为牙种植手术前受植颌骨的诊断、分析和测量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上颌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部种植支抗进行上颌扩大的可行性及其与牙支抗的对比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成年人上颌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转录技术,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相结合,将CT扫描图像转换为可用于有限元建模的数值图像。结果建立了上颌腭骨、部分颧弓根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借助螺旋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上颌腭骨的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该模型为上颌腭部种植支抗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快速成型技术在颌面部骨畸形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面部各类骨畸形患者行三维CT扫描,扫描数据转换后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切割和设计个性化修复体,然后传人快速成型机床,制作出颌面部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详细分析畸形程度和部位等并进行测量,模拟外科手术,确定手术部位、截骨点、去骨厚度与方向等;对于骨量不足的畸形,在模型上制作树脂模型;术中,根据术前模拟的方案确定去骨修整的位点、方向和厚度,或者根据树脂模型修整植入衬垫体的形态,一步就位并固定。结果:术前模拟外科对术中发挥了显著的指导作用,手术过程明显快捷、顺利、出血不多,对于颌面部各类上下颌骨、颧骨等畸形均有实用价值。术后患者的双侧面形对称,医患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对比传统方法,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可精确、快速地整复面部畸形和恢复面部对称性等,是一种简便、有效、可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数字化快速成型种植导板在上前牙区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例上前牙缺失患者,拍摄螺旋CT及常规取超硬石膏模型,经过三维重建、模拟种植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后,将该导板应用于手术中。术后再次拍摄螺旋CT并与术前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6例患者均应用该导板完成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植入后3~6个月均顺利完成冠部修复,美观效果良好。经过术前、术后CT结果对比,种植体颈部的偏移为(0.71±0.17)mm,根部的偏移为(0.85±0.19)mm。结论数字化快速成型种植导板应用于上前牙种植,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结合个体化三维钛网在复合性眼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眼科联合治疗的陈旧性单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病例64例,其中2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以提高颧骨复位的准确性,术前眼球内陷平均5.71mm;39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术前眼球内陷平均4.96mm。眶重建中,35例采用钛网,12例采用聚乙烯聚合物(Medpor),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板(HA),12例采用钛网+Medpor或HA。手术前后进行眼眶CT扫描、冠状和三维骨重建,术后评价颧骨复位和眼球内陷矫正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治疗术后颧骨复位的满意率为92%,眼球突度满意率(≤2mm)为82%,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7%。传统手术颧骨复位满意率为74%,眼球突度满意率为74%,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9%,中度眼球内陷率(≤4mm)为6%。眼球突度满意率,单纯使用钛网为74%,联合材料为83%,Medpor为67%,HA为20%。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可提高陈旧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的治疗效果;钛网联合Medpor是治疗严重眼球内陷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不翻瓣技术进行后牙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后牙缺失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53例,男26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4±12.3岁,90颗缺牙。术前均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缺牙区可用骨长度、宽度和高度,术中环形切除缺牙区黏骨膜进行不翻瓣种植体植入手术,必要时辅助手术导板引导种植体窝洞预备和种植体植入。记录手术耗时时间,术后即刻CT检查植入位置,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种植体骨结合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并定期随访。结果:53例患者应用不翻瓣种植手术成功植入90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位置良好,术中耗时平均(17.4±5.8)min,无上颌窦底黏膜穿孔、下颌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手术并发症,86枚种植体成功修复义齿并经3~10个月随访正常。结论:绝大多数后牙缺牙患者都适合进行不翻瓣种植手术,选择比种植体直径稍大的黏骨膜环切钻更有利于手术,种植体上方皮质骨需要修整后方能使愈合基台准确就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耳甲软骨瓣应用于眶底重建,对眶底骨折引起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6月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共2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轴位和冠状位眶部CT证实存在眶底骨折下陷,且部分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患侧眼球突出度与健侧相差3mm以上。自患侧耳廓切取耳甲软骨瓣(保留两侧软骨膜),经下眼睑下缘切口入路,用耳甲软骨瓣修补眶底骨质缺损。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复视和眼球内陷的治疗效果,以及供区耳廓有无畸形。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者19例(90.5%)、明显改善者2例(9.5%);双侧眼球突出度相差≤2mm共17例(81.0%),2.1mm~3.0mm共3例(14.3%),〉3mm共1例(4.7%);无一例出现耳廓畸形和耳甲软骨瓣感染。结论对于眶底骨折伴有眶底下陷,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以及双侧眼球突度相差明显的患者,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可显著改善复视和眼球内陷等眼功能障碍,且不会引起供区耳廓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口腔种植修复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种植外科趋于更精确和微创。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种植术前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患者颌骨结构的三维图像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最佳植入方向,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方法:利用CBCT的影像诊断系统对口腔上下颌骨进行MPR多平面重建:标准轴面、冠状面、矢状面;VR:容积再现(3D重建影像);同时进行Panoramic(曲面体层视图)、序列纵断面重建,并进行测量,结合Dicom3.0的格式(国际医学影像传输标准)进行交换,获得确切数据用于术前资料分析。结论:口腔科专用锥形束(Cone Beam CT,CBCT)应用,为口腔种植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分析资料,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 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的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的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的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的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 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T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CAD/CAM)制作口腔种植导板,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方法:CT扫描患者颌骨,数据导入SimPlant种植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模拟种植。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Geomagic软件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配准,根据种植体的位置,在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完成种植导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在导板指导下,共植入了45枚种植体,术后再次进行CT扫描,术前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比较实际种植体与虚拟种植体的偏差。结果:种植体植入后肩部偏离值为(0.85±0.19)mm,根部偏离值(0.97±0.21)mm,角度偏离值(4.53±1.89)°。结论: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软件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种植导板定位准确,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