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工作就急性胰炎诱发3天后消化器官功能的变化及栀子的治疗影响进行探讨。实验分3组进行、胰炎喂栀子组,胰炎喂盐水组及正常组。以向胰管内注入1.5%去氧胆酸钠诱发胰炎,在术前及术后每天喂一次栀子或生理盐水,观察胰液分泌量及淀粉酶含量、胆汁分泌量及胆汁酸、HCO_3~-含量、胃酸分泌量、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等的变化。结果显示:胰炎3天后胰液、胆汁分泌量及小肠吸收葡萄糖量已恢复正常,但淀粉酶和胆汁酸含量仍然很低,胃酸分泌明显抑制。栀子治疗似乎有利于这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从器官相关病理学的角度,观察实验性肠梗阻时消化器官的功能变化,藉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及病理生理学意义。以 Wistar 大鼠为对象,用球囊扩张回肠上端,依加压程度和结扎局部血管制备低压、高压及高压缺血三种肠梗阻模型。结果显示:单纯肠内加压可引起胃酸分泌减少。三种肠梗阻时胆汁分泌均减少;胰液淀粉酶含量也减少,但胰液流量只在缺血组有显著降低。实验性肠梗阻后空肠对水与葡萄糖的吸收均有明显减少,而后者尤以缺血组更为显著。提示肠梗阻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可能是一种自稳机制的保护性反应,而小肠的吸收减少可能具有抗病与病损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洪鑫 《广西医学》2003,25(10):2049-2050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来势凶猛 ,病情凶险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的疾病。思他宁微泵注射和全胃肠外营养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措施。思他宁抑制胰液胰酶分泌 ,抑制胆汁分泌 ,降低促胰液素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 ,减少内脏血流量及环化 AMP的产生 ,广泛抑制消化液的分泌 ,而且通过减慢 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 ,降低基础压力以利胰液流出 ;全胃肠外营养 ( TPN)可使胰腺分泌减少 ,使胰腺处于静止状态 ,有利于其变性细胞恢复(1) 。从 2 0 0 1年 8月至2 0 0 2年 8月我科应用思他宁联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 9例 ,疗效满意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缓解,肠功能恢复时间。方法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在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基础上经胃管注入通腑活血汤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效18例(50%)、有效8例(22.2%)、无效10例(27.8%)。总有效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在腹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胃泌素又称促胃液素,主要由分布在胃窦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G细胞分泌。它的生理作用是能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的运动,增强食道下端括约机收缩,促进幽门括约肌舒张,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增强小肠水的分泌,抑制水与电解质的吸收,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以及营养胃粘膜和胰腺腺泡。胃泌素在临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诊断应用: (1)用胃泌索进行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临床上了解胃酸分泌功能的重要方法,特别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卓—艾二氏综合征及胃手术后的胃酸分泌功能检查非常重要,常有助于其诊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内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酶被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所致。其中水肿型AP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原则是抑制胰液及胰酶的分泌。由于胃酸的分泌能促进胰泌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胰液分泌,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AP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为了解不同抑酸剂在治疗AP时的疗效,笔者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胃酸分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MODS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降低SAP的MODS发生率、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发生的腹部手术后急性胰腺炎12例。结果:12例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于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术后7例、结肠癌梗阻右半结肠切除术后3例、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经抗炎、抑制胰液分泌、禁饮食、胃肠减压及胃管注入中药大承气汤等治疗,12例全部治愈。结论: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除血尿淀粉酶升高外,必须结合腹痛、腹胀、血象升高及影像学改变进行诊断。其病因与手术创伤、感染、低血容量和饮食相关。治疗上须进行内科正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均38例,两组患者在予禁食、水,抗休克,纠正和维持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或鼻胆管引流、抗感染、制酸、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研究进展有以下方面: 现已发现的消化道激素共有四十余种。在胃肠和胰腺,已经发现和证实的能够分泌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有18种之多,它们分布于从胃至结肠的绝大部分胃肠道粘膜和胰岛。除此之外,消化系统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内源性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丛和中间神经元,含有大量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能产生多种胃肠神经肽。消化道激素和神经肽影响和调节着消化道的全部功能,包括胃液分泌和胰腺外分泌、胃肠运动、吸收、胆汁分泌、胃肠道血流、细胞营养等。例如,已知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蛙皮素——一胃泌素释放肽、胰多肽、胃动素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而生长抑素、促胰液索、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胰高  相似文献   

11.
向大鼠胰管内间歇地定时充注生理盐水,使胰管内压逐步增高0.98~3.92kPa(10~40cmH_2O),可引起胆流量明显增多,峰值在加压2.94kPa(30cmH_2O)时,实验还显示胰管加压可使胆汁内重碳酸盐的含量升高和胆汁酸含量降低,以及胃窦峰形放电和胃液分泌增加,但胃酸分泌则无明显改变。如先将两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再进行胰管加压,则不出现上述变化,相反地抑制胆汁分泌。如用5%奴弗卡因溶液代替生理盐水作胰管加压时,也呈现类似现象。从而表明:胰管加压引起的胆汁、胃液分泌和胃电增加是一种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效应。胰管内膜存在某种压敏感受器;所引起的胆汁分泌属于胆汁酸非依存性利胆。胰管高压时胆、胃功能变化,特别是对胆胰合流的情况,可能具有适应性抗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人及家犬胆汁的胰酶活性,观察胰液对胆汁保温沉淀过程的影响并制作胰胆返流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胆石病人胰胆返流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无胰胆共同通道的家犬胆汁的胰酶活性极低;新鲜胰液使胆汁保温沉淀压积显著多于对照组;有胰液返流的家犬胆系内出现胆砂。据此提出胰胆返流是某些病人胆石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尚讨论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本室用去氧胆酸钠和乙醇诱发胃炎动物模型及进行动态观察的基础上,本文就中药治疗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观察中药对胃炎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影响。结果表明:胃炎03具有使炎症病变明显地减轻(P<0.05)和防治胃腺纤维化的作用,同时还有增加胃粘膜的粘液和胃炎中中性粘液含量,降低胃蛋白酶活力和胃炎中的酸性粘液,使粘膜保护指数明显升高(P<0.05),增强粘液屏障的保护能力,提示该药对实验性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值绘制直方图,对比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胆汁(碱性)返流性胃炎各自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成分呈游离酸、蛋白酶、粘液含量降低,而胆汁酸含量升高,尤其是 DNA 含量居各组之首,与 pH 值之升高程度相齐,从而呈拱门状图型;胆汁返流组的胆汁酸含量最高,与 DNA 柱相平,亦与 pH 值的柱高相平,故呈三个高柱柱高相齐的特征性图型。消化性胃溃疡组的胃液成分图型与正常组基本相似,但胆汁酸与 DNA 柱有明显增高;而十二指肠溃疡组的突出表现为游离酸柱居各种胃病组之冠,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亦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就返流性及非返流性胃炎各40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特征和胃液成分的对比观察。证示胃液中游离酸、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以及胃粘膜的炎症、上皮非典型增生、核分裂、肠上皮化生及腺性囊状扩张等在返流性胃炎中的程度均远比非返流性者为甚,尤以萎缩性胃炎更突出。相关分析显示胃腺萎缩、腺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病变的严重情况与粘液和游离酸的降低程度相一致。并表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程度与胃液胆沛酸升高呈正相关,与游离酸和胃蛋白酶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施行大鼠胃空肠吻合术加十二指肠横断 ,建立胆汁反流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观察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粘膜萎缩并初步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手术后 14、2 0周组大鼠胃粘膜出现萎缩性改变 ,病理形态学积分显著增高 ;胃液 pH和总胆汁酸、血清胃泌素均有明显升高 ,胃粘膜PGE2 明显降低。说明长期胆汁反流可引起胃粘膜萎缩性改变 ,其早期萎缩改变的原因与胆汁反流减少粘膜保护因子PGE2 ,损伤胃粘膜防御机能 ,以及引起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在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应常规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1000mg加生理盐水100ml鼻饲,每日三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8h内胃液中潜血、pH值及胆汁酸浓度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4h内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48h内治疗组的病死率也低于常规组(P〈0.05);同一时段治疗组24h内胃液pH值及胆汁酸浓度改善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并应激性溃疡在常规抗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能迅速降低胃液pH值和胆汁酸浓度,有效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按L_2(8)~7正交设计观察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对胰腺及肝脏环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SD大鼠在诱发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翌日,胰腺和肝脏cAMP的含量在各组问无明显差异;cGMP的含量及cAMP/cGMP比值在各组间有明显差异。生理盐水组cGMP的含量显著高于各中药组,因而其比值显然降低。正交分析显示:恢复胰腺cAMP/cGMP比值的作用以大黄最佳,升高其cAMP和降低cGMP含量的药效则分别以栀子和茵陈为优。用各种含茵陈的组方处理的动物,其肝脏cGMP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而调整肝脏cAMP/cGMP比值的作用则以单味茵陈居首位。  相似文献   

19.
胰胆同病历来深受重视,但胰病时肝功的变化尚少了解。本实验以去氧胆酸钠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就实验后1、4、6天时的血清淀粉酶、GPT、AKP、r-GT及胆固醇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就栀子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胰腺炎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至第4天时即降至正常,栀子组的淀粉酶则稍有升高。胰腺炎后血清GPT、AKP及r-GT均有明显升高,而栀子组则AKP及r-GT,升高程度明显为低。至于GPT,服用栀子者虽在胰腺炎1天时也明显升高但第4天即降低至正常水平。术后6天时的胰肝组织学变化也显示服栀子者的炎症、出血等病变均较轻。表明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肝功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中药栀子则有促进机体恢复,减轻肝脏病变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