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总结丘和明教授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经验。丘和明教授认为ITP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五脏亏虚为本,火热妄行为标。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的学术思想,将其中的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用于ITP的治疗。提出止血为先,以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治之;辨因消瘀,忌用破血之品;宁血即祛因,重在宁心肝肺;补血即补五脏,重在补肝脾肾。丘和明教授治疗ITP时,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法,自创滋阴止血方(主要由熟地黄或生地黄、 山药、山茱萸、仙鹤草、地稔、小蓟、连翘、荆芥穗、甘草等组成)为基本方,随症灵活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小板计数水平,使患者逐渐摆脱激素依赖。  相似文献   

2.
吐血一症,首当止血。张锡纯遵《内经》之旨,紧抓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皆以降胃之品为主,如代赭石、半夏、大黄等,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同时善用收敛之品如龙骨、牡蛎、山茱萸等,以敛补胃中血管破裂之处,遂成止血之功。张氏通过降逆、收敛二法,急则治标;血止之后,又须防其瘀滞,化瘀生新为其治疗吐血的第二步,常用三七、血余炭等防止瘀血产生。止血活血后进一步辨寒热虚实,为治吐血之第三步。张氏"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治吐血方的方名,可以体现其通过辨寒热虚实以治其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热、瘀、虚,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消瘀、养阴宁络、健脾补虚为治则,清热止血为第一要法,活血消瘀以防复发,养阴宁络以防血复动,健脾益气摄血以善后收功,且活血消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证治充分验证了唐容川的止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临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故治血四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具...  相似文献   

4.
清末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以吐血为例,详阐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法则,认为止血之法,独取阳明,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若逆而上行,则血随气升,吐衄发作,故止血首当泻胃气,使胃气下行,气顺则血不逆,出血自止。他指出:“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塞气机……不可不急去之”强调以去瘀为止血要法。所谓宁血,是指血止  相似文献   

5.
蔡林  张蜀  廖伯年  刘浩 《河南中医》2011,31(12):1376-1377
唐宗海治疗血证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将止血列为第一法,提出对出血性疾病必须进行有效的止血,才能挽救生命;瘀血留于体内日久就会产生其他变证,为防他变,其将消瘀列为治血第二法;止血、消瘀后,要想有效防止血再潮动,完善治疗,必须用药安之,故宁血是治血第三法;以上三法可止血,但如因失血对机体造成的虚损状态不能得到有效纠正,仍可引起一系列病症,故补虚以扶正固本为治血第四法。  相似文献   

6.
<正> 著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业医五十载,学验俱丰,尤其对疑难血证的辨治独具卓识,运用古方加减化裁,屡起沉疴。今仅据跟师侍诊所得,摘要如下。止血必化淤赏用梦觉方大凡血证之治,多遵唐容川《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分段施治,但先生认为止血消瘀宜同时并进,不可绝然分开。  相似文献   

7.
笔者遵唐容川《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证之大纲,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为基本方,自1995年以来用分期辨证方法治疗青春期崩漏150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年龄15~21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月经周期紊乱,多数为崩证与漏证互见...  相似文献   

8.
介绍刘宏潇教授采用治血四法辨治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认为虚、火、瘀为本病的关键病机,临床治疗从唐容川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入手,辨证施治,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略论唐容川治血四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在专著《血证论》中阐述的通治血证的四法大纲,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被公认为血证治疗的一般原则。笔者试就其治血四法之学术思想渊源,谈谈个人之管见。1血止血法之渊源 唐氏提出治吐血一证应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他认为,在虚实辨证方面,“吐血一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况血入胃中,则胃家实……然其血积在胃,亦实象也”。治疗上“止血之法,独取阳明”,同时又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重者,“必亟夺其实,釜底抽薪,然后能降气止逆”。方用泻心汤为主,轻者则选十灰散。从唐氏…  相似文献   

10.
《血证论》一书,提出治血证重在补肾阳,滋脾阴,治冲脉独取阳明之论点。独创治血证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并指出血家虽为虚痨,但不可滥补。为后世临证施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失血,即出血,又称血证、血溢。除外伤因素引起出血外,多由六淫、疫疠等损及脏腑,损伤血络所致;亦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眼、耳、鼻、舌、二阴及肌肤出血。《血证论·吐血》篇云:“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二者互为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故失血治疗以“调气和血”为总则,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要法。临床分鼻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溺血,  相似文献   

12.
<血证论>为清代唐宗海所著,该书专论内、外、妇各科血证,对气血的机制,血证的辨证,无不阐述精详,发挥尽致.书中提出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虽专为内科"吐血"而设,实为通治血证之大纲.后世医家治疗血证多引用此四法,并以此作为血证治疗的提纲.此理论对于眼底血证的治疗,亦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及临床实践,将唐宗海治血四法在眼底血证的运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治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血热、脾虚、阴虚、气血两虚 4型 ,以《血证论》治血 4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和“存得一分血 ,便保得一分命”之说为准则。以凉血止血之四生丸为主方 ,再根据其证型分别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阴清热、益气补血等治之 ,在临床上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符坤  胡素敏 《江西中医药》2011,42(11):11-12
明代名医缪希雍将血证分为血虚、血热、血瘀三类,吐血一症为血证常见病症,亦是虚损主症之一,常见瘀、虚、热证候;并提出治疗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而不宜降火.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血证论》治血四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著名医学家唐宗海《血证论》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治血法则,临床应用当四法合参,注重治血必治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运用唐容川《血证论》之"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治疗玻璃体积血,探析玻璃体积血的早期非手术疗法。方法:把玻璃体积血据病情病程分为四期,分别运用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运用止血四法治疗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唐容川《血证论》之止血四法对指导玻璃体积血的早期非手术疗法仍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略论对血证治则的体会郁梅平(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关键词血证,治疗法则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为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吐血篇中提出的治疗原则,我把它视为治疗一切出血证的原则应用于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止血法唐氏指出:“所谓出血者,即谓...  相似文献   

19.
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常见症状,部分单纯血尿会进展为肾脏不良事件。周冬枝教授认为血尿病因病机不外"气虚、阴虚、湿热、瘀血",尤其"湿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之法不离止血、清热、祛瘀、补虚。其在临床中活用《血证论》理论,精于辨证论治,将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活用于血尿的治疗,收效甚佳,见解独到,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属"堕胎""胞衣残留""产后恶露不绝"。瘀血为恶露不绝主因,若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则贻害无穷。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至为精辟,对血瘀治疗亦很独到;"儿生之后,血衣不下",祛瘀血为主,"夫产后百脉空虚,亟宜补血,而尤力主去瘀者,瘀血不去,则新血断无生理,宜主祛瘀方用归芎失笑散生化汤";强调恶露不绝祛瘀为主,养血为辅,"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消瘀活血,必兼调气,"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祛瘀必兼调气,唐容川多于活血化瘀方中佐以枳壳、香附、柴胡等行气之品;活血祛瘀,勿忘痰饮,"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见痰防瘀、见瘀防痰",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及人工流产后恶露不绝等亦可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