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选择不同地区分离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制备各代表株的假病毒,为H7N9疫苗对不同地区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对29株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获得6株不同地区H7N9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病毒;采用基于慢病毒载体的假病毒包装系统,以HA与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作为包膜质粒,包装获得6株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假病毒;通过电镜负染、Western blot检测、感染MDCK后的荧光素酶读值和血凝试验等了解6株假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了解其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筛选获得6株不同地区分离的H7N9流感病毒代表株并制备了相应的假病毒颗粒,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流感病毒形态,Western blot可检测到HA、NA和P24的表达;滴度测定结果显示6株假病毒对MDCK细胞的感染力为104- 105TCID50/50μl,血凝活性可达64- 512;SH1上海株H7N9 HA疫苗免疫血清针对6株流感假病毒100TCID50剂量的中和效力不同,提示6株假病毒可用于疫苗的交叉免疫效果评价.结论 成功获得6株H7N9不同地区代表株流感假病毒,为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西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测定广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方法 选用8株广西毒株和1株安徽株和10株国外株狂犬病病毒提取mRNA,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用377自动测序仪读取,N蛋白基因序列区间为1157-1467(320bp)。序列分析采用pileup和pretty程序作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结果 广西8株狂犬病病毒呈现地域性分布,同一地区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小于2%,而二地区间差异在15%以上;广西株与美国、南非、墨西哥毒株截然不同。8株广西株可归属与A组的A1(广西柳州地区)、A2a(玉林地区株)和A2b(广西宁明株)三个基因,其中广西10chb株与泰国的二株Thbkrb2123、Thdg2933株同属A2b组,但广西株与属B组的美国、墨西哥、南非毒株不同。结论 广西至少存在3个基因型,存在有不同来源的病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分析HFRS病毒不同株之间保护性抗原的差异,以保护性McAbs和免疫血清对不同株HFRS病毒感染新生乳鼠进行保护接种,以比较其保护作用。将HFRS病毒陈株、76-118株和R22株100LD_(50)分别感染乳鼠,感染后24h,经腹腔分别接种Mc-Ab(3D8、3G1、8F8、8G3和8G2)和免疫血清(陈株、76-118株和R22株),结果发  相似文献   

4.
利用McAb寻找保护性抗原是疟疾疫苗研究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对15株抗恶性疟McAb进行了恶性疟体外生长抑制试验,不同种(株)疟原虫的交叉免疫萤光反应(IFA)及免疫沉淀和SDSPAGE等一系列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株McAb可能作为筛选保护性抗原的候选抗体。 1)M26-32,为一株可与不同种(P.5,P_(.v),P_0)及不同地区P.f分离株的红内期及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人体的三种血吸虫的种问差异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同一虫体不同地域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研究不多。本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抗血吸虫药物对五个不同地区的日本血吸虫进行实验治疗,证明不同地域株血吸虫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无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表明同一虫种的不同地域株不是造成药物疗效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互补于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VP1区的一对引物,扩增病毒核酸中约268bp的片段。产物经HaeⅢ、RsaⅠ、Xb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各分离株与SabinⅠ型株酶切图谱的异同。在所检测的13株病毒分离株中,只有1株的酶切图谱与SabinⅠ型株的相同,为疫苗相关株,其它的12株均为野毒株。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所得的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碱基组成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本室制备的抗单链DNA (ssDNA)单克隆抗体(mAb) ,检测多种化疗药物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根据凋亡率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用血浆峰值浓度 (PPC)的 9种化疗药物 ,分别诱导肿瘤细胞株K5 6 2和Hep 2的凋亡。用抗ssDNAmAb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肿瘤细胞株的凋亡并计算调亡率。结果 :以抗ssDNAmAb建立的检测细胞凋亡的免疫组化法 ,能够区分凋亡细胞和非凋亡细胞。该法检测证明 ,化疗药物可诱导敏感肿瘤细胞株凋亡 ,但不同化疗药物诱导同一肿瘤细胞株或不同肿瘤细胞株凋亡的程度不同。结论 :抗ssDNAmAb免疫组化法 ,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选取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017株、赖型56601株、秋季型56606株、曼耗2型67020株;1987年分离的87112株和87369株按本窒方法提取DNA,用BgIⅡ、EcoRI;Hha Ⅰ和Hind Ⅲ20u37C°消化2ug钩体DNA2小时,予0.8%琼脂糖凝胶上100V电泳4小时后照象记录。结果显示:不同内切酶对同一钩体DNA酶切显示不同图谱,EcoRI酶切图谱上,赖型、秋季型和曼耗2型明显不同,主要差别在高分子区带,赖型参考菌株56601与同型强  相似文献   

9.
根据早些时候的研究,作者曾指出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可与不同属,不同种的不同株细菌相结合。有一株细菌称为Brucella melitensis,它能与人类所有的B细胞结合。为确定Br melitensis与人类B细胞的结合是否有株、种或属的特征,作者观察了Br melitensis、Br abortus、Br ovis、Br suis、Br cams和Br neotomae与正常人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年江苏省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13株2011年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流行时间的乙型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A、NA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3株乙型流感毒株中,10株属于Victoria系,3株属于Yamagata系.10株Victoria系毒株的NA基因来源于Yamagata系病毒,是基因重配流行株.与疫苗株相比,10株Victoria系毒株和3株Yamagata系毒株的HA蛋白分别在197和196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2011年江苏省乙型流感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病毒同时流行,其中重配的Victoria系病毒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地方株的P(Phosphorprotein,P)蛋白基因状况和变异特征。方法 选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流行特征的6株RSV地方株,以提取的病毒m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RT-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地方株和同亚型原型株之间P蛋白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5%;不同亚型间存在较大差异,核苷酸全序列同源性低于85%,尤其在3′端非编码区及中间变异区。由氨基酸序列推导出的疏水性分析图显示,A、B亚型中间变异区存在疏水性的不同,这为解释A、B亚型间P蛋白电泳迁移率的不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结论 我国RSV地方株与原型株之间的P蛋白无论在核苷酸水平还是在氨基酸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变异。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我国RSV地方株的基因状况提供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人巨细胞病毒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l36全序列PCR扩增,对于扩增阳性的12株PCR产物进行ULl36基因全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结果 48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l36 PCR扩增,12株阳性,阳性率25%,以HCMV Toledo株作为参考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12株临床分离株ULl36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为723bp,编码241个氨基酸的蛋白。DNA序列变异均为碱基替换,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核苷酸水平为97.7%~99.3%,氨基酸水平为96.6%~99.1%。ULl3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变异率为0.83%~3.3%。二级结构预测分为两种构象。大多数HCMV ULl36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一些分离株中存在缺失或新增。Toledo株及12株临床分离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45J最接近Toledo株。结论 1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l36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的表现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来自15个国家和中国2个省不同时间分离的82株人类埃柯病毒11型( ECHO11)病毒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按所查文献下载基因库中不同国家、不同时间发表的82株ECHO11病毒VP1区基因序列,用Mega软件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82株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H9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特异针对禽流感H9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方法:以H9N2亚型病毒制成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取细胞上清用HI筛选。结果:共获得9株稳定分泌针对血凝素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广谱性和特异性鉴定,所有单抗株均能与所有检测的82株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不同禽源H9亚型流感病毒大部分分离株反应,且所有单抗株均不与非AIV-H9病毒反应,而其中一株(8E6)能与所有检测的H9亚型病毒株反应。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其中8株单抗能与AIV的Mr为75000处反应,表明是针对AIVH9HA的单抗。结论:本试验获得9株广谱性特异性很好的单抗,特别是8E6株;这些单抗株为以后作病毒抗原性位点分析、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试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ns,HCMV)UL150序列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其感染引起不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150全序列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在29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25株PCR扩增阳性.其中18株完成了测序.18株临床分离株HCMV UL150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与HCMV Toledo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18株低传代临床分离株的HCMV UL150 ORF均为1920bp,编码蛋白含有640个氨基酸,临床株的ORF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长度均与Merlin株一致.结论 HCMV UL150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存在着高度的多态性,未发现其与HCMV感染不同临床症状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鼠的免疫淋巴细胞与适当的骨髓瘤系细胞融合,可产生分泌对小鼠H-2或Ia抗原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建立的11株克隆系中,9株产生抗H-2抗体,2株产生抗Ia抗体。此11株是用3个不同的骨髓瘤细胞系和不同的免疫接种技术进行了17次融合而建立的。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点:(1)有效而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国伯氏考克斯体(Cb)分离株的23SrRNA基因插入片段(23SIVS)作核酸序列分析。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株Cb中国分离株和2株外国参考株的23SIVS,用双脱氧核苷酸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重庆,四川,内蒙分离株以及Henzerling和Grita等6株的IVS序列均相同,YS-8,YS-9和YH-11等云南分离株的IVS与前6株的比较仅少一个7个碱基的重复序列。结论Cb23SIVS为高度保守基因片段,与高度异质性的钩端螺旋体的同源性基因片段不同;云南株和其它6株的IVS差别与Cb分离株的地理分布的不同有关,云南分离株可能为一亚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固定抗体、稀释病毒法探讨5株McAb对HFRSV的人源陈株、鼠源R_2株、昆虫源Hg株攻击小白鼠乳鼠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具有血凝抑制活牲的B_9株McAb,对HFRSV陈株、R_2株、Hg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4.5、3.769、2.0~3.5。先接种B_9株McAb,24小时后用不同感染量的HFRSV陈株攻击,其保护指数为3.375;用10个LD_(50)的陈株攻击,一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43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3株经多重PCR鉴定的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143基因全序列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并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一起进行分析。结果D3株UL143基因因碱基缺失形成多处终止密码无法产生有功能的蛋白;Toledo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由27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蛋白由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均由252个核苷酸组成。DNA序列比较保守,变异均为碱基替换。编码蛋白由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序列也很保守,不同临床分离株氨基酸变异率为1.2%-2.4%:HCMV UL143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除Toledo株之外的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没有缺失或新增;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3蛋白二级结构有所不同;除Toledo株外,其余分离株UL143蛋白的等电点均为8.75。结论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143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贵州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贵州省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EN)易感性的研究。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5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取羽化后3~5日龄期的贵州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用不同型别的DEN分别经口连续感染3d,于首次感染后的4、7、10、14d收集感染成蚊标本;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抗原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同时感染白纹伊蚊海南株作为对照。结果 DEN1-4型国际参考株感染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其感染比率分别为12/15、12/15、8/15和13/15。结论 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对DEN1-4型国际参考株普遍易感,表明贵州省具备引起登革热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