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深刺八髎穴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分为深刺八髎穴组30例及常规穴位组30例。八髎穴组予深刺(刺入3~4寸)八髎穴法。常规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每周治疗6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泌尿协会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尿失禁程度分级作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八髎穴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痊愈、显效例数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患者症状及体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水针配合电针次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百会,中极、关元、三焦俞,膀胱俞、三阴交治疗,留针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次髎穴水针配合电针治疗,予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并电针次髎穴.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针配合电针次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运用尿失禁问卷简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住院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关元、气海、八髎穴。对照组头穴丛刺长留针的基础上针刺关元、气海、八髎穴。结果: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良好的效果,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治愈率高,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盆底治疗仪组、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治疗仪组接受盆底治疗仪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性生活质量、肌张力分级优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分为深刺组30例及常规组30例。深刺组予深刺(进针65~90 mm)八髎穴法,常规组采用普通深度(25~40 mm)针刺八髎穴,每次均操作30 min,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老年协会尿失禁程度量表、尿失禁程度分级作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深刺组各项评分的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深刺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苏婉祯  钟伟泉  唐纯志 《中医药导报》2019,25(6):106-107,115
目的:探讨温电针"八髎穴"配合Kegel运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为温电针"八髎穴"治疗女性SUI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60例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Kegel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Kegel运动的基础上,加用温电针刺激"八髎穴"治疗,每2 d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CIQ-SF量表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ICIQ-SF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电针"八髎穴"配合Kegel运动治疗女性SUI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治疗中风后肾气不固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的方法,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疗效评分的变化。结果:采用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补肾固本法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治愈率为31.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发挥协同效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90-392
目的 :观察灸法配合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口服缩泉丸,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灸法配合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两组均治疗15 d。治疗后观察两组排尿功能分级及B超残余尿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提高患者排尿功能等级、减少残存尿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治疗,对照组采用诱导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治疗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穴为主加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36例患者,以复方当归注射液4ml注射单侧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穴位,左右交替,得气后缓缓注入,同时配合温灸下腹部。随机选择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芬必得胶囊口服,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0例。结论:通过穴位注射加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可以减少或者不用消炎镇痛药而完全达到止痛目的。  相似文献   

15.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结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配合常规运动疗法及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行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及反映膝关节功能状况的HSS指数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VAS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研究组在VAS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HSS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温针灸阳陵泉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灸盒"灸下腹部(神阙、中极、关元、气海)联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单纯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肠病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4例,对照组采用穴位(三阴交)注射新斯的明0.5 mg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温灸盒"灸下腹部(神阙、中极、关元、气海)联合穴位(三阴交)注射新斯的明0.5 mg的治疗方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尿潴留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灸盒"灸下腹部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比单纯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重灸关元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者,毫针配合重灸其关元穴。结果:31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3.54%。结论:针刺配合重灸关元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不同方法干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四周递增游泳训练,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采用“逆针”在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将大鼠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大鼠。在第4周末进行大鼠力竭游泳,观察大鼠血红蛋白、血乳酸、尿素氮、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肌酸激酶、血乳酸水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温针灸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均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其中温针灸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牵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JOA临床症状评分等。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93.3%;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JOA临床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牵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