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的靶病变钙化程度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前瞻性队列中有冠状动脉造影评估靶病变钙化病变程度的26 712例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按靶病变钙化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包括无钙化组(n=14 387)、轻度钙化组(n=8 231)、中度钙化组(n=3 208)和重度钙化组(n=886)。主要术后即刻终点为PCI成功,定义为术后残余狭窄<50%且无主要操作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介入器械穿入失败)。主要长期临床终点事件为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及再次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重度钙化组较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具有更低的PCI即刻成功率(80.59%vs. 94.23%vs. 94.29%vs. 91.49%),更高的术后残余狭窄≥50%发生率(17.72%vs. 5.03%vs. 4.84%vs. 7.29%)、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1.81%vs...  相似文献   

2.
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是导致PCI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主要是通过带钻石颗粒的旋磨头,它在高速旋转下能够将钙化或纤维化的斑块磨成极其细小的微粒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而清除,从而使粥样斑快体积缩小,冠脉血管狭窄腔扩大,血流改善,消除狭窄病变,减少并发症率,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到治疗目的 ,成为治疗冠脉纤维化、严重钙化狭窄病变行PCI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存在钙化病变,n=62)即对照组(冠状动脉无钙化病变,n=13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前即术后36~48 h血肌酐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及CIN的发生率,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及PCI术后CIN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2例(21.0%)发生CIN,对照组患者中14例(10.1%)发生CIN,观察组CIN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6)。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PCI术后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OR=1.046, 95%CI:0.307~3.565,P=0.042)。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PCI术后CIN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影响.方法: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入选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43例),冠状动脉钙化组(37例),分析3组OPN水平的差异;②对行PCI的5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2周的血浆OPN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①冠状动脉钙化组血浆OP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②PCI后24 h的OPN水平较术前、术后2周显著增高(P<0.05).结论:OPN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钙化标志之一,PCI可能会增加OP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由于钙化部位的血管壁僵硬,局部张力不均匀,球囊扩张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冠状动脉钙化(CAC)是PCI中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消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已应用于CAC、球囊难以通过或难以扩张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慢性完全闭塞病等复杂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原位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通畅率以及分析其进展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4例,对其原位冠状动脉通畅率、病变进展程度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针对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结果 44例患者CABG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有21例(47.7%)至少存在1支原位冠状动脉CTO病变,CTO病变血管总数为26支(59.1%);CABG术后复查造影,10例(22.7%)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CABG术前狭窄90%的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的概率是狭窄90%血管的3.9倍(70.0%比17.9%,P=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左前降支(LAD)狭窄90%是原位冠状动脉LAD新发CTO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7.217,95%CI 1.801~411.268,P=0.017)。4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共30处原位冠状动脉病变具有PCI适应证,除1处因血管迂曲钙化,导丝不能通过而失败外,余29处(96.7%)均成功置入了药物洗脱支架(共63枚)。结论 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并不少见。CABG术前原位冠状动脉狭窄 90%可能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针对CABG术后的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比较单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病变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进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分组:A组,血管狭窄75%95%;B组,血管狭窄>95%;C组,急性血管闭塞。PCI前及术后15 min进行经冠状动脉MCE,检测心肌灌注状况。其中,MCE有关定量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峰值密度反映心肌血容量;峰值时间反映心肌灌注速度;曲线下面积反映心肌血流量。结果所有患者PC I后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A组术后心肌血流量较术前增加(P<0.05);B组心肌血容量及血流量也较术前增加(P<0.05);而C组心肌血容量、血流量及灌注速度较术前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不同狭窄程度病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急性闭塞病变改善最明显,该类患者为PCI治疗的最大获益者。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住院期间行经PCI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及处理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靶病变形态学、术中球囊扩张等24个变量与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的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并发糖尿病者,多支病变,B型、C型病变,靶血管病变长度>15mm,夹层组高于对照组;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比例夹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球囊扩张次数夹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长度>15mm、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病变直径狭窄率、球囊扩张次数是PCI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靶血管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15mm、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球囊扩张次数是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重度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一种类型,钙磷复合物沉积在冠状动脉管壁,使冠状动脉壁变的坚硬~([1])。对PCI中球囊扩张等反应差,手术成功率低,常引起支架膨胀不良,贴壁不良,从而显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随着PCI器械的发展,更多的新型器械可用于钙化病变的评估和治疗。其中腔内影像学对钙化病变的识别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对PCI术进行指导。冠状动脉旋磨术、切  相似文献   

10.
正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20%~([1-2])。冠状动脉钙化不仅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高危因素,也常导致支架置入后发生膨胀不良、贴壁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3]),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在PCI治疗中的比例将不断增加,故而开发新的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对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仅单支开放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因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入院并接受PCI的患者中,2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其中两支血管呈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单支开放的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但无明显钙化弯曲。对27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仅单支开放的患者行PCI,观察PCI造影和临床成功率,院内临床症状、术前及术后1周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PCI即刻造影及临床成功率均为27例(100%)。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改善为27例(100%),NYHA心功能分级由Ⅳ级提高到Ⅲ级有22例(81.5%)。术前与术后1周血浆BNP[(2699.6±1104.7)pg/ml比(737.0±261.7)pg/ml,P〈0.05]、LVEF[(26.89±5.70)%比(36±3.41)%,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1例(3.7%),经床旁血液透析48 h后肾功能恢复。院内及30 d随访,未发生MACE。结论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两支血管CTO未开通情况下,对严重狭窄但无明显钙化弯曲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成功率高,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冠脉钙化病变改变、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的33处钙化病变处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6.88%,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植入74枚支架。围术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出血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并发症。1例发生心脏停搏,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无1例再发心绞痛,无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术治疗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166例因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的非糖尿病患者,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化验指标结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机测定。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无钙化组(<10)、轻度钙化组(11~100)、中度钙化组(101~400)和重度钙化组(>400)。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的加重,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r0.50,P<0.01)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0.38,P<0.01)。结论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可能是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支架内再狭窄(ISR )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的植入支架的冠状动脉阶段内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其血管管腔内径再次出现狭窄(或管腔丢失)≥50%,可伴或不伴有相关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发生)[1],PCI术后出现ISR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至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尿微量白蛋白(MAU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对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密切关系,但是MAU对PCI术后出现ISR有多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冠心病PCI术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患者MAU水平的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程度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钙化(CAC)是钙盐异常沉积于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壁,通常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展过程。CAC广泛共存于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中,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钙化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在70岁以上人群中,93%的男性和75%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1])。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中、重度钙化病变比例可达30.8%,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31.9%为钙化病变~([2])。CAC由于病变较硬,且常伴迂曲、成角,是PCI的难点之一,增加了冠心病PCI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冠脉钙化的成因及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84例冠心病患者(84处靶病变),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通过血管内超声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估支架置入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及介入操作相关信息,根据结果分为无钙化组36例和中重度钙化组48例,所有钙化病变均给予充分预扩张,并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视情况给予后扩张处理,对比2组PCI前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PCI后中重度钙化组置入支架直径、术后最小支架直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即刻管腔获得及相对管腔获得均小于无钙化组(P<0.05),PCI前中重度钙化组单支病变、靶病变B1型、斑块偏心指数、远端参考外弹力膜面积及管腔面积小于无钙化组(P<0.05,P<0.01)。而2组支架对称性、膨胀指数、手术并发症、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最小管腔截面积、斑块负荷、管腔面积狭窄率、重构指数、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给予充分预扩张及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后扩张处理后,中重度钙化仍然影响PCI术后即刻管腔获得,但最终管腔面积基本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包括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6例因胸痛入院的非糖尿病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分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64排螺旋CT扫描机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无钙化组(10分)、轻度钙化组(10~100分),中度钙化组(100~400分)、重度钙化组(400分)。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水平,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三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的加重,低骨密度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骨密度可能是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3例),>70%定为重度狭窄组(22例),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痛诊断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65例,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CI术后3个月HRV中SDNN、SDANN和高额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的心脏病变。CT检测的钙化与组织学上的钙化和管腔狭窄强烈相关,钙化积分能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及狭窄程度的定量判定。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所有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早期PCI术主要是指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自从1977年Gruzentig在瑞士完成世界上第一例PTCA后,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成为临床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