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例1男,35岁,健康体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26×10~9/L,结果异常,标本无凝集,5 min后重新混匀复查61×10~9/L,5 min后再次复查结果 89×10~9/L,5 min后第4次复查结果136×10~9/L,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后结果 131×10~9/L,后又找到患者重新抽血复查血小板,结果 138×10~9/L。例2女,25岁,妊娠终止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8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RZE治疗肺结核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其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52例,所有患者于强化期给予HRZE方案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治疗前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变化及反应,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后给予地塞米松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值为(131~296)×10~9/L,平均(238.45±36.26)×10~9/L,给予HRZE方案治疗一周后,有11例患者血小板出现下降情况,治疗一周后所有患者血小板值在(80~196)×10~9/L,平均为(153.85±39.40)×10~9/L;临床治疗两周后,血小板明显下降患者共计32例,值范围在(27~84)×10~9/L,平均为(42.74±10.27)×10~9/L。给予地塞米松及血小板输注治疗一周后患者血小板值为(124~225)×10~9/L,平均(153.63±19.16)×10~9/L。结论肺结核HRZE方案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与利福平及异烟肼用药有关,积极的预防与治疗血小板减少对用药安全及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86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30×10~9/L及≤5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在我站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提取全血和制作预稀释标本。分析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未抗凝组血小板数量为(23.7±10.3)×10~9/L,抗凝组为(120.4±46.2)×10~9/L;静脉血组为(115.3±46.7)×10~9/L,末梢血组(10~9.7±44.3)×10~9/L,立即检测组结果为(153.5±49.3)×10~9/L,放置20min后为(112.2±31.2)×10~9/L。结论血液分析过程中,是否加入抗凝剂,放置时间均可影响测定结果,而采血部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草酸胺法对200例正常健康人作血小板数目的调查,结果血小板平均值为112×10~9/L标准差19×10~9/L,变异率为16.9%,按正态分布一般原理制图,近似正态分布,与理论分布比较: 常用范围×10~9/L 实际分布%理论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初治ITP患者,男53例,女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1 mg/kg/d。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14 d;继之1.5万U,biw,用至9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有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为105±91×10~9/L对67±68×10~9/L(P=0.011);164±112×10~9/L对93±68×10~9/L(P=0.000);161±83×10~9/L对115±74×10~9/L(P=0.002);145±64×10~9/L对115±64×10~9/L(P=0.012)和124±54×10~9/L对101±66×10~9/L(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及第90 d,两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泼尼松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且第15、22、30、90 d,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应用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7.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8岁,于2008年2月1日因泌尿系感染收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9.8×10~9/L,血红蛋白180g/L,血小板341×10~9/L,住院期间多次查血象白细胞14~29×10~9/L,红细胞7.11×10~9~7.53×10~(12)/L,血小板340×10~9~458×10~9/L,腹部B超发现肝多发血管瘤,  相似文献   

8.
<正>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后,粒细胞及(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而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岁~57岁,化验结果:伴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者血小板数<10×10~9/L;临床表现明显的感染及出血,经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小板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与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并与(参考方法)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均有相关性(P<0.01),血小板计数在(1~300)×10~9/L相关系数>0.97,血小板计数在(1~100)×10~9/L较低范围时,相关系数(r)>0.95。与参考方法比较,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血小板<100×10~9/L时,相关系数为0.95、0.86。结论 FCM计数血小板优于电阻抗法,特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两例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从而干扰了临床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肝硬化的诊断。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女,27岁,因全身出现紫色斑块,第5次到医院就诊,前4次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血细胞分析中血小板结果分别为:245×10~9/L、236×10~9/L、350×10~9/L、310×10~9/L,第5次  相似文献   

11.
有输注血小板适应证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如有证据表明不能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则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本文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于以综述。1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判定CCI可简单地判断疗效:患者输注后血小板增量(输注后血小板数×10~9/L-输注前血小板数×10~9/L=增量×10~9/ L)除以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成年人血小板的输注量通常在3×  相似文献   

12.
一般资料 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在2岁~13岁。4例均有鼻衄,全身皮肤粘膜及双下肢瘀点、瘀斑,2例有牙龈出血;4例均为皮肤粘膜苍白,自感乏力;血尿2例,均有桕油便。实验室检查 4例ITP入院时血小板分别为30×10~9/L,15×10~9/L,11×10~9/L 16×10~9/L,出血时间均在5′~5′30″,24小时血块收缩均为不佳。骨髓报告3例均巨核细胞正常,1例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并且血小板少见;网织红细胞在0.8~2.5%之间;血色素在9.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0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患者造血重建的结果。白细胞在平均6.6天降为0,其恢复至0.5×10~9/L、1.0x10~9/L、4×10~9/L时间分别为平均移植后18.5天、23.4天、51.3天;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1×10~9/L、0.5×10~9/L时间为21.6天和33.5天;血小板在移植后4~14天降最低值(2~16)×10~9/L,其恢复至20×10~9/L、50×10~9/L时间为平均16.5天和39天。通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骨肉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化疗期间血小板减少达Ⅲ度以上(Plt≤50×10~9/L)的骨肉瘤患者36例,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例。A组化疗结束后12-24h内给予皮下注射rhIL-11单用,0.75mg/次,1次/d; B组化疗结束后12-24h内给予皮下注射rhIL-11,0.75mg/次,1次/d,第3天后加用rhTPO, 15000U/次,1次/d,A、B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当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即可停药。结果 B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较A组平均升高9×10~9/L,B组血小板减少达Ⅲ度以上时间较A组平均减少2.5d,B组持续用药天数比A组平均缩短了2.6d,且不良反应及输血率明显降低。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骨肉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骨肿瘤治疗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各种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手术、贫血等。但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一般小于450×10~9/L,大于1000×10~9/L者罕见。我科于接诊期间遇1例血小板明显增多病例,现报道如下,与同道一同分享,并就国内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6.
低血糖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生理乃至人为因素引起的血糖减低的异常状态。关于低血糖的诊断,一般指空腹血糖低于2.75mmol/L时才会引起临床症状。而本文3例血糖低于1.0mmol/L而无明显症状,观就其病因及临床作简单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为59岁、24岁、18岁,均为农民。临床症状仅表观为头昏、乏力。二例有鼻衄,一例有皮下淤斑,3例体征均有胸骨压痛,肝睥肿大。空腹血糖为0.79mmool/L、0.57mmool/L、0.97mmol/L,WBC分别为34.8×10~9/L、25×10~9/L、27.6×10~9/L。血小板为374×10~9/L、275×10~9/L、390×10~9/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5例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比治前增加大于50×10~9/L,其中1例达正常水平。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有8例改善,血小板计数比治前增加40~50×10~9/L,高峰出现于治疗后第8d~15d,持续14~23d。本疗法可作为一种应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我院1990年5月~1993年7月应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8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2.一般资料:急性型18例,慢性型2例,男14例,女6例,男:女为2.3:1,年龄2个月~13岁,其中2个月~3岁13例占多数,病程1天~4年余。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伴有鼻衄7例,齿龈出血5例。2例慢性型经过强的松治疗,皮肤粘膜反复瘀点、瘀斑,时伴鼻衄。血小板始终在(30~5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 7例,(25~50)×10~9/L10例,~90×10~9/L 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计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资料完整,进行各项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入选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之后检查血生化,统计分析血液检验结果。结果入选患者的肝功、肾功均正常,叶酸、维生素B族以及血清铁含量水平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5例、23例、32例,血小板水平100×10~9/L的患者有17例;外周血白细胞含量1.9×10~9/L-12.5×10~9/L,平均(6.9±1.4)×10~9/L,其中64例白细胞含量4.0×10~9/L,其余患者白细胞含量正常;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36-10~9g/L,平均(67.4±4.8)g/L,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人数分别为22例、30例、18例。结论通过对贫血患者完善各方面的血液检验,有助于提升贫血鉴别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36例健康人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规定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实验组,3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检查,对两组实验对象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血液分析仪检查后,实验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分别为(98.3±11.9)×10~9/L、(2.3±0.1)×10~(12)/L、(78.0±13.7)×10~9/L、(82.9±6.2)g/L,对照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分别为(8.7±1.4)×109/L、(4.2±0.4)×10~(12)/L、(176.4±20.9)×10~9/L、(146.8±11.1)g/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能够有效的检出白血病,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上可推广使用血液分析仪检验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