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惠兵 《山东医药》2007,47(26):101-10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纯红再障)指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常合并胸腺瘤。1998—2005年,我科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获得性纯红再障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后自噬活性的变化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并计算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_(50))、药物抗性系数、3-甲基腺嘌呤逆转U266/Bor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倍数,并绘制增殖抑制率曲线;Western blot法测定LC3-Ⅰ、LC3-Ⅱ、磷酸化mTor、Beclin-4、ATG5、ATG7蛋白的表达。结果: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24 h的IC_(50)分别为35.7 nmol/L和526. 5 nmol/L,药物抗性系数为14. 7,3-甲基腺嘌呤逆转耐药倍数为2. 7倍。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量高于U266细胞;经硼替佐米作用24 h后U266的LC3-Ⅱ、Beclin-1、ATG5、ATG7的表达较前降低,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均高于作用前;各组磷酸化mTo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噬的增强与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密切相关,自噬增强与Beclin-1、ATG5,ATG7表达的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化疗组(A组),DC与CIK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水平、Thl/Th2、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及CD4+CD25+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PS评分)、瘤细胞百分比、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β2-MG)、尿液轻链及血清肌酐水平(Scr)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树突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免疫进行治疗,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缓解肿瘤细胞的免疫的抑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党惠兵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53-53,111
目的:对比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造血重建成功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党惠兵 《中国医疗前沿》2011,(18):29+41-29,4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Ⅱ(MDS-RAEB-Ⅱ)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亚砷酸+维甲酸治疗MDS-RAEB-Ⅱ15例,15例患者中6例2疗程后达CR(40.0%),6例达PR(40.0%),总有效率为80.0%。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MDS-RAEB-Ⅱ,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简称慢粒)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稚粒细胞。可从慢性期向加速期、急变期发展,一旦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则短期内死亡,存活期仅3—6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CsA联合EPO和单用CsA治疗。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8±2天)与对照组(30±4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时间治疗组(90±10天)与对照组(18±20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33.33%、5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联合EPO治疗获得性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效快,缓解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 231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肛周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疗程化疗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初治ITP患者,男53例,女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1 mg/kg/d。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14 d;继之1.5万U,biw,用至9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有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为105±91×10~9/L对67±68×10~9/L(P=0.011);164±112×10~9/L对93±68×10~9/L(P=0.000);161±83×10~9/L对115±74×10~9/L(P=0.002);145±64×10~9/L对115±64×10~9/L(P=0.012)和124±54×10~9/L对101±66×10~9/L(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及第90 d,两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泼尼松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且第15、22、30、90 d,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应用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