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切V形缝合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切V形缝合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周孝麟庄洪兴罗家麟杨庆华赵延勇韩娟缪杰唐勇自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横切V形缝合的手术方法矫正内眦赘皮,已行86例,经随访观察,结果满意。手术方法受术者平卧,睁眼,于内眦角皮面定新内眦点。用直眼科剪垂直全层剪开半月形蹼状内...  相似文献   

2.
横切纵缝法矫正内眦赘皮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受横切纵缝法矫正舌系带过短畸形的启示,自1984年以来,用此法矫正内眦赘皮共200例,经随访观察,结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0例,女190例,年龄8~46岁。其中先天性小眼畸形伴内眦赘皮10例,瘢痕性内眦赘皮6例,单纯性内眦赘皮184例。手术方式:内眦赘皮矫正术 重睑成形术 隆颏术100例,内眦赘皮矫正术 重睑成形术 隆鼻术70例,内眦赘皮矫正术 上睑下垂矫正术10例,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20例。二、手术方法1.定点:患者平卧、睁眼,于内眦角皮面标定新内眦点。2.横切:用眼科剪垂直全层剪开半月形蹼状内眦赘皮至标定点。3.分离:从剪开定点处,沿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单睑合并有内眦赘皮的患者设计以原内眦角在赘皮表面的投影点为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脚的"V"形区,并进行全层切除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联合重睑成形术。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8个月,内眦形成自然,上下方切口皮肤愈合良好,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效果满意。结论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的方法是伴内眦赘皮重睑手术内眦开大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不仅能增加睑裂长度,还增加了睑裂宽度,且术后瘢痕不明显,手术操作更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治疗儿童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对30例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患儿,以内眦角在赘皮皮肤表面的投影点为“V”字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角的“V”形区,对“V”形区皮肤行全层切除,并分离切除皮下白色筋膜样组织,并行病理学分析,松解内眦韧带周围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缝合皮肤切口,形成新的内眦角。对术后内眦角形态、睫毛朝向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儿(60只眼)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内眦角成形自然,睑内翻及倒睫完全矫正。结论 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可起到矫正下睑内翻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与重睑成形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单睑合并轻中度内眦赘皮患者行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设计新内眦点,切开新、原内眦间的皮肤,并于下睑缘延长切口,彻底松解皮下粘连和眼轮匝肌错构,调整形态切除多余皮肤后缝合。结果本组124例中,78例获随访6~2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无"猫耳"及垂直样瘢痕,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对轻中度内眦赘皮矫正效果良好,近期及远期瘢痕均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徐维东  罗燚  莫罡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26-1127
目的:在横切法矫正内眦赘皮基础上,探寻一种能充分开大内眦,切口瘢痕不显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连接新内眦点与下睑缘的呈"一"横条形切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松解或剪除皮下部分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将原内眦角与新内眦点缝合,不去皮,仅作下睑缘切口皮下适当游离,皮肤妥善对位缝合。结果:本组85例中,3例术后1个月时主诉内眦切口瘢痕比较明显,3个月后瘢痕已不明显;2例因内眦少许皮肤皱褶不满意;其余83例对形态效果均满意,内眦赘皮矫正充分,瘢痕不明显,术后赘皮无复发。结论:本改良方法无需切除皮肤,内眦开大充分,瘢痕不明显,赘皮不易复发,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应用“横切法”内眦开大的基础上,探寻一种充分开大内眦,切口瘢痕隐蔽,术后内眦赘皮不易复发,效果持久的手术方法。方法水平切开皮肤赘皮及部分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将内眦点向内侧移位,并与鼻侧腱膜固定,保留内眦点上方赘皮皱褶,剪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退缩于该处的眼轮匝肌纤维束,将皮肤皱褶下充分松解并使该处形成自然凹陷后,与重睑线顺延缝合。结果本组260例中,190例得到1个月至2年的随访,内眦赘皮矫正充分,形态满意者156例,内眦赘皮部分矫正,形态改善者19例,术后赘皮复发者8例,严重瘢痕增生,影响内眦形态者7例。结论本方法内眦开大充分,切口瘢痕隐蔽,无需切除皮肤,赘皮不易复发,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轻内眦瘢痕的赘皮矫正术。方法:采用“Z”字改形法,精确的手术设计,采用低创伤显微技术缝合。结果:25例内眦赘皮明显的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赘皮被矫正,瘢痕不显。结论:“Z”字改形术在内眦赘皮的矫正中设计简单、合理,而微创技术为伤口的良好愈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横切法,在新的内眦定点至原内眦角点横行直线切开,达原内眦角点后,沿下睑缘做平行浅弧形切口,行切口上下方皮下充分分离,松解去除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及增厚的组织,使内眦赘皮皮肤自然复位,必要时折叠缝合内眦韧带浅头,去除内眦切口颞侧的小“猫耳”,缝合切后口;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但重睑切口与内眦切口勿相连续.结果 临床应用258例,随访3~18个月,内眦赘皮消失,新内眦外形良好,瘢痕不明显,内眦赘皮无复发,重睑外形美观.结论 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一种简单而较为实用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矫正方法(倒V形松解术)在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的患者,采用倒V形松解术矫正内眦赘皮,赘皮切口线与下睑切口线相连续,双层缝合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的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切口瘢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6个月,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5%内眦切口瘢痕在术后6个月时不可见。结论倒V形松解术矫正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可取得功能和美观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旋转V形瓣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3例内眦赘皮患者,设计一尖端向下的V形瓣,向外旋转至内眦上方,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12个月,均未见内眦部明显瘢痕,内眦及重睑形态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旋转V形瓣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可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改良鼻侧缝合点缩短内眦韧带矫正重度内眦赘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要点,旨在尽量减少术后赘皮复发,缩短瘢痕恢复时间。方法:将内眦部横行切口延长至下睑缘内侧,通过此切口,彻底松解局部错构的眼轮匝肌,充分暴露内眦韧带前支鼻侧骨膜隆突止点,将其与内眦韧带起点缝合,折叠缩短内眦韧带,矫正重度内眦赘皮,同时完成重睑成形术。结果:2004年9月~2009年6月临床应用28例,其中25例得到半年以上随访,内眦赘皮矫正效果良好,切口瘢痕恢复快,重睑形态自然。结论:采用改良鼻侧缝合点折叠缩短内眦韧带,结合松解错构的眼轮匝肌矫正重度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手术效果明显、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横一字法矫正内眦赘皮基础上,探求一种更为符合眼形特点及可有效减少皮肤张力的内眦赘皮矫正术式,使术后切口瘢痕不显,外形美观。方法:首先确定原内眦角在皮肤表面的投影点为新的内眦点,改变以往水平横切赘皮线为斜向上约15°~45°,切开赘皮线后,切口线斜向下经过原内眦点后,沿下睑睫毛缘向外延伸,使赘皮松解后呈一个小三角形皮瓣以回填内眼角下方组织退缩后的小凹陷,同时避免切口上方皮肤皱褶的形成,切口在无张力下呈横一字型缝合。结果:本组300例就医者,采用改良横一字法行内眦赘皮矫正,术中皮肤缝合后基本无皮肤皱褶(小猫耳)生成,随访6个月~1年,内眦角形态自然,泪埠显露适中,瘢痕不显。结论:采用改良横一字法矫治内眦赘皮,设计简单,操作容易,瘢痕不显,术后内眦形态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横切法矫正内眦赘皮基础上,寻求一种既能充分开大内眦角,又能使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的手术方法,并就其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内眦赘皮底面的泪阜最内侧位置在赘皮表面的投影点为新的内眦角点,由此点向赘皮游离缘水平全层剖开皮肤,并继续沿下睑睫毛下方向外延伸皮肤切口,分离皮肤,松解或剪除皮下部分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消除内眦部皮肤张力后,重置内眦部皮肤,将原内眦角与新内眦点缝合,其余皮肤妥善对位缝合.结果 随访120例患者,其中12例术后1个月呈轻度瘢痕增生,至6个月时瘢痕大部分自然软化,1年时瘢痕痕迹不明显;22例在术后1个月内存在内眦局部少许皮肤皱褶;2例对内眦角形态不满意;其余患者对近期治疗效果均表满意.经1年以上的远期随访,内眦赘皮矫正充分,皮肤皱褶基本消失,瘢痕不明显.结论 睫毛下缘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设计简单,内眦充分开大,瘢痕不明显,赘皮不易复发,适于矫正所有形态的内眦赘皮.  相似文献   

15.
改良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同期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的方法。方法 内眦赘皮矫正采用改良横切纵缝法,在新的内眦点及下泪点之间沿睑缘做曲线切口,皮下分离后去除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浅头或将内眦韧带浅头缝合于鼻侧筋膜,皮肤重新调整后缝合内眦切口:常规行重睑成形术,但重睑切口与内眦切口不相连续,呈皮下隧道相通,隧道内眼轮匝肌予以剪除。结果 临床应用189例,随访3~24个月,新内眦外形良好,瘢痕不明显,重睑线自然流畅,上睑与内眦无线形瘢痕相连,内眦赘皮无复发。结论 改良横切纵缝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少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内眦瘢痕的手术方法。方法:重睑线内侧端与内眦点处留有3~5mm未切开的皮嵴,内眦赘皮采用横切法同时将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固定在鼻骨骨膜上。结果:本组42例随访6~18个月,其中1例因内眦点固定不牢,术后外形欠满意,4例在内眦点处有点状瘢痕,其余外形满意,内眦瘢痕不显。结论:该手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内眦瘢痕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赘皮复发,缩短瘢痕恢复时间。方法:将内眦部Y-V切口延长至下睑缘内侧,通过彻底松解局部错构的眼轮匝肌,充分显露内眦韧带前支鼻侧骨膜止点,将其与内眦韧带起点缝合,缩短内眦韧带,矫正内眦赘皮。结果:临床应用120例,其中半年以上随访100例,内眦赘皮矫正效果良好,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Y-V改良切口加折叠缩短内眦韧带,手术效果明显、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43  
目的 通过内眦赘皮相关解剖研究。探讨并改进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6具尸体的内眦赘皮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提出了应用鼻侧腱膜固定、内眦角重建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即水平切开半月形赘皮及部分内眦韧带。将新的内眦点向中央移位并与鼻侧腱膜缝合固定。用此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解剖发现内眦赘皮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起点在内眦韧带处的交错形成,我们应用上述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200例,对其中165例进行了6个月-4年的随访,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方法组织创伤小,术后刀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鼻侧腱膜解剖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内眦赘皮的修复方法。方法 本文对 7具尸体的鼻侧腱膜进行了解剖观察 ,从而提出鼻侧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 ,即水平切开半月形赘皮 ,开大内眦角 ,将新内眦点向中央移位 ,并缝合固定于鼻侧腱膜上以重建内眦角 ,修剪新内眦角上下两侧的多余赘皮。结果 解剖发现鼻侧腱膜质地坚韧 ,不易移植。自 1997年至 2 0 0 0年 8月 ,应用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 79例 ,随访 6 5例 6~ 2 4个月 ,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方法组织创伤小、术后刀口瘢痕不明显 ,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皮瓣插入矫正内眦赘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矫正内眦赘皮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内眦赘皮隐藏在睑缘内部分的两个皮瓣插入至内眦赘皮睑缘外部分的方法整复内眦赘皮,术中沿内眦赘皮的弧度切开,其长度以内眦赘皮的轻重而定,一般约7mm。再切开内眦赘皮与眼裂交叉点与内眦赘皮内眦点。此时即形成位于上下睑的两个皮瓣,向鼻侧方向缝合固定,鼻侧部三角皮瓣向内眦点固定。结果:5例内眦赘皮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纠正效果,内眦角完全暴露,经半年后随访隐蔽。结论:双皮瓣插入法是矫正内眦赘皮效果确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