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火器伤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浆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创伤时IL-6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制作火器伤模型,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不致伤)、颅骨切线伤组(H组)、双侧股骨骨折组(L组)和多发伤组(M组),每组6只。采用7TD1(IL-6依赖的杂交瘤细胞株)生物法测定外周血和门静脉血IL-6活性。PCR方法测定各组动物肺、肝组织IL-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各创伤组伤后6h开始体循环血浆IL-6明显增高。创伤后门静脉血浆IL-6水平变化升高更明显,肝、肺组织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M组伤后血中IL-6水平和肺、肝组织IL-6mRNA的表达又较H、L两组更高。结论创伤后IL-6在血中和组织中的表达总体上是升高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创伤的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外科基础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变化与多发伤患者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率的关系,创伤休克并ARDS患者初诊救治因素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外周血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严重多发伤236例抢救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9例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度>16)人院时,入院后1、3、5、7 d,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重伤组),并与同期创伤程度较轻(创伤严重度<16)的48例进行动态比较(轻伤后).结果 重伤组入院后CRP、TNF-α、IL-6、IL-8均显著升高,重伤组患者血清CRP释放高峰在入院后1 d,其余三种炎性介质释放高峰期均在入院后3~5 d;重伤组入院后24 h IL-6水平与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5);重伤组10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轻伤组相比,IL-6、IL-8在人院后1、3、5、7 d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TNF-α只有在入院时、入院后1 d才具有显著性差异性,CRP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性.结论 创伤引起的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在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检测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诊骨折合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62例临床资料,根据Crams评分将所有患者按照伤情情况分为重度创伤组(n=36)与轻度创伤组(n=126),对比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同时分析两组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生成率(α角)、最大宽度值(MA)、凝血综合指数(CI)]。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轻度组Crams评分比重度组高,而APACHE-Ⅱ、AIS-ISS评分均较重度组低(P<0.05)。轻度组R、K值均小于重度组,而α角、MA及CI值均较重度组大(P<0.05)。Crams评分与R、K、CI呈负相关(r<0,P<0.05),与α角、MA呈正相关(r>0,P<0.005)。APA...  相似文献   

5.
外科基础     
20060852 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费军…∥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0).-725-728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1,3,7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计分及记录血常规、血糖、感染、MODS情况。结果:伤后24h,3d,7d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IL-10的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ISS≥16分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浆IL-10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以ISS≥25分为界把患者分成低ISS组(L-ISS)和高ISS组(H-ISS),比较两组血浆IL-10水平变化规律.另外,将16例H-ISS患者分存活、局部感染、脓毒症、SIRS、ARDS及MODS六组,比较各组间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在伤后0~21天观察期间多发伤患者血浆IL-10明显升高,伤后早期血浆IL-10水平与ISS评分呈正相关.并发SIRS、局部感染、脓毒症、MODS的患者伤后早期IL-10水平较无并发症患者、死亡患者较存活者呈不同程度升高.结论伤后早期IL-10水平变化与患者创伤严重度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依那西普对磨屑诱导骨溶解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l)对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macrophages,MФ)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探讨依那西普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后分为5组。A组:仅为MФ;B组:MФ+钛颗粒;C组:MФ+钛颗粒+依那西普(10ng/m1);D组:MФ+钛颗粒+依那西普(100ng/ml);E组:MФ+钛颗粒+依那西普(1000ng/ml)。培养18h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B组TNF-α、IL-1、IL-6含量明显高于A、D、E组(P〈0.001),E组TNF-α、IL-1、IL-6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P〈0.001,E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颗粒可以刺激MФ分泌大量的TNF-α、IL-1、IL-6,依那西普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MФ分泌TNF-α、IL-1、IL-6,有望成为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胸部创伤损伤严重度评估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死亡原因及损伤严重度评估,以提高胸部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7例胸部创伤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有无合并伤(分为单纯胸伤组、多发伤组)以及是否有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分为闭合伤组、开放伤组)分组进行修正创伤评分(RTS)、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计算生存概率(PS),比较不同组间的损伤严重程度,分析死亡的高危险因素。结果闭合伤组488例,其中死亡21例,死亡原因为原发性颅脑损伤10例,急性呼吸衰竭6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DS)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开放伤组199例,其中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9例。创伤评分各指标在生存组、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t=4.648,P=0.000,RTS:t=4.382,P=0.000,胸AIS:t=2.296,P=0.027,ISS:t=4.871,P=0.000;Ps:t=4.254,P=0.000);单纯胸伤组与多发伤组胸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34.567),但RTS(t=2.553,P=0.032),ISS(t=10.776,P=0.000),Ps(t=3.868,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闭合伤生存组、开放伤生存组间,虽然RTS(t=3.161,P=0.007),ISS(t=4.11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7,P=97.453),而在闭合伤死亡组、开放伤死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S:t=4.016,P=0.001;RTS:t=3.168,P=0.006;胸AIS:t=2.303,P=0.043;ISS:t=4.218,P=0.002;Ps:t=4.624,P=0.001)。创伤死亡率随创伤评分增高而增高,全组ISS值在20~25时,死亡率为10.7%,在ISS值相同时,开放伤组死亡率较闭合伤组高。结论胸部创伤应用创伤评分有助于判断损伤严重度,指导临床救治;闭合伤死亡原因较开放伤复杂;严重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严重多发伤后患者(ISS评分≥16)外周血白细胞中HSP70、HSP90α蛋白的表达高峰期,以及检测严重多发伤经治疗后痊愈患者、严重多发伤因MODS死亡患者外周血HSP70、HSP90α蛋白在高峰期的表达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预后.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72 h HSP70、HSP90α蛋白均表达明显升高,而经治疗后痊愈患者表达明显增强,因MODS死亡的患者表达相对增强.结论 HSP70、HSP90α表达强弱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靳志忠 《中国骨伤》1997,10(2):18-18
无心胸创伤的急性多发住对心肌的损害可引起心脏摔死。由于没有心脏创伤,这种心脏以外的多发性创伤后急性缺血性心肌损害,容易被忽视。本文分析这种创伤对心脏影响的有关因素及处理。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2~43岁(平均26岁);均为交通事故伤。受伤前健康。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均于伤后4~10小时内住院。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8例,颅脑外伤合并脊柱及四肢伤5例。闭会伤9冽,开放伤4例。损伤脏器为牌(6例次)、肛门例次)、结肠(2例次)、小肠及肠系膜(1例次)。2.治疗及结果:其中10例来急诊时处于休克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