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心房纤颤组(n=56)和非心房纤颤组(n=64)。分别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LAD和LVD高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而LVEF值低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较之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分别为P〈0.01,P〈0.01),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在不稳定型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与急  相似文献   

3.
袁鹰  傅涛  荆忱  李洁  王曦 《北京医学》2021,43(2):110-11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ICM患者110例,同时选择4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ICM患者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ICM合并心房纤颤组(58例)和ICM未合并心房纤颤组(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血浆CST水平.比较3组 TG、LDL-C、血糖(blood glucose,Glu)、SCr、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N 末端 B 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变化,分析血浆CST水平与以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估CST在ICM合并心房纤颤诊治中的作用.结果 ICM合并心房纤颤组的年龄、BMI、SBP、DBP、Glu、LDL-C、TG、SCr、LAD、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ICM合并心房纤颤组血浆CST水平最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ST 与 SBP、DBP、Glu、LDL-C、LVEF 呈正相关(P<0.05),与 LAD、LVEDd、NT-proBNP 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血压、LAD、NT-proBNP等影响因素,CST仍是ICM合并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T水平在ICM伴心房纤颤患者中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ICM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91例冠脉及左室造影的患者分为正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室壁痛4组。以心绞痛观察血管狭窄度、优势血管、血管位置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仅血管狭窄度在76%~90%范围内的,优势血管主损之射血分数降低(P<0.05)。提示: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变不能很好区别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血管病变的位置,但可大概区分病损血管供血的主次,并能区别冠心病病变的性质及心肌梗塞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心绞痛症状住院且左室射血分值≥50%的患者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后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并根据病变累及血管数目分为正常冠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比较各组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NT-proBNP(139.6±48.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9.8±31.5pg/ml,P<0.01)。正常冠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浆NT-proBNP分别为79.8±31.5、96.3±39.9、131.7±57.6、163.3±50.4pg/ml。同前一组相比较,后一组血浆NT-proBNP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心血管电影造影与心机图测定10例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左室造影之射血分数(LVEFc)与心机图所得(LVEFm)呈线性相关;二者均值都低于正常人,与冠脉狭窄分数呈良好的负相关。左室舒张未压异常组中,LVEFc与LVEFm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冠脉狭窄分数则高于正常组。心机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造影相关良好,表明无创性心机图方法测定左室功能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探讨NT-proBNP作为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顺序入选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844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等分析对比各组间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NT-proBNP水平升高,左房直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NT-proBNP水平、患者年龄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升高,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年龄、左房直径、LVEDd、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NT-proBNP可能会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何元军  李頔 《西部医学》2005,17(6):583-58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患者63例,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组33例,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检查CRP、心脏彩超、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G),并将各项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CRP、左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EF)、心房纤颤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CRP,扩张型心肌病组几乎均在正常范围内,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均不正常,两者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可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一项主要指标,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 (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 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 (分别为P <0 0 1,P <0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 ,主要心脏事件发生 (心绞痛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衰、泵衰、梗塞后心包炎 )多数病例 ,在同组中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 ,与急性心肌梗塞组成负相关 (r=- 0 72 ,P <0 0 0 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正压通气治疗OSAHS合并心房纤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OSAHS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分为两组。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30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心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OSAHS合并心房纤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