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采用栓塞硬化后手术治疗阴茎头海绵状血管瘤 2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例 1,2 1岁。阴茎头青紫色肿物 15年于 2 0 0 0年 5月 6日入院。入院前 3年曾在外院行肿物手术切除 ,半年后复发增大。查体 :阴茎头右前端 1.5cm×1.0cm青紫色囊性、按压可缩小包块。磁共振示阴茎头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全麻。放置气囊导尿管。阴茎头瘤体中心穿刺回血 ,用左手拇、食、中指环形压迫瘤体近端 ,分次注入 0 .2ml无水酒精见回抽液中富有凝血颗粒 ,提示瘤体回流静脉大部分栓塞 ,此时瘤体略变硬 ,共注射无水酒精 1.0ml。随即注入 10 %明矾液 2 .0m…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我院采用皮肤扩张法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右拇指机器碾压缺损13天于2001年9月13日入院。检查:右拇指自掌骨中段以远缺损,拇指残端可见长3cm纵形伤口已愈合。X线片:第一掌骨中段以远骨质缺损。入院后1周,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于右腕桡侧切开皮肤至皮下,并向拇指残端及手掌桡背侧作皮下隧道,将皮肤扩张器埋入拇指残端及手掌桡背侧皮下。彻底止血后缝合伤口。首次向皮肤扩张器注水20ml,以后每周注水一次,每次20ml,共注水7次140ml,使拇指残端及手掌桡背侧皮…  相似文献   

3.
右拇指软组织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3个月前,因右拇指指腹被鱼鳍刺伤后,不久出现右拇指指腹部绿豆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也未就诊。但肿物在近月来逐渐增大至蚕豆样大小,并有轻压痛,门诊以“右拇指腱鞘滑膜瘤”收住入院。局部检查:右拇指指间关节以远腹侧触及2.5cm×1.5cm×1.0cm局限性肿物,轻压痛,质地中等,边界清,无波动感,推之可移动。X线片检查:右拇指骨性结构未见异常,胸片见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血常规正常。无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否认结核病史。臂丛麻醉下行右拇指肿块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块位于皮下,呈淡黄色组织约2.5cm×1.5cm大小,无包膜,深面与拇指屈…  相似文献   

4.
<正>患儿,男性,14岁。因"反复皮下肿物14年余,发现贫血8年"于2014年4月14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全身有多发软性皮下肿物,部分表面呈暗蓝色瘀斑状,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并对患儿行背部、右腕部、左肩部及头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儿其后仍反复出现新发血管瘤,多次予"平阳霉素"、"无水酒精"等瘤体内注射、"白凡士林"外敷、"射频消融"等保守  相似文献   

5.
拇指恶性血管球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17岁.以"右拇指血管球瘤二次术后1个月,局部复发7天"为主述入院.入院前三个多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右拇指根部长一肿物,约2.0 cm×2.0 cm大小,质中偏硬,活动受限,无疼痛或右手麻木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65岁。2年前发现右内踝部无痛性包块, 初起时较小, 无明显疼痛、麻木不适, 不影响活动, 未予重视。后包块渐进性增大。1周前患者右足出现麻木不适。专科检查:右内踝至足底内侧区域皮肤呈膨隆外观, 皮色、皮温无明显改变, 可触及皮下质软肿物, 边界较为清晰, Tinel征(+)。右足第1~3趾跖侧刺痛觉减退。摄X线片示右足部分组成骨退行性变。MR提示右足底内侧皮下软组织内不规则形、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 T2WI-FS以低信号为主, 内见多发片状稍高信号, 大小约4.5 cm×3.9 cm×12.7 cm, 邻近胫后血管和神经, 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受压。磁共振诊断:脂肪瘤可能, 高分化脂肪肉瘤待排。拟诊断:右踝部肿物-胫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踝部肿物切除、胫后神经松解、石膏外固定术。术中见一黄色脂肪团样肿物(图1)缠绕胫后神经血管束主干并延伸至足底内侧神经血管束, 术中小心保护神经血管, 完整剥离肿物(图2)。术后病理结果(图3):(右足肿物)镜下形态考虑为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通常在人体表而多见,而在前臂屈肌腱发生则较少见。我院近年收治2例前臂屈肌腱血管瘤,报告如下。例1男性,2岁。父母发现其右前臂肿物1年,无红肿热痛。查体:左前臂掌侧上段有一肿物,呈半球形隆起,皮肤表面颜色正常,质软,边界欠清。诊断:右前臂掌侧血管瘤,全麻下手术切除,取前臂正巾切口约7cm,见桡侧屈腕肌肌腹全被毛细血管瘤占据,呈暗红色,血管迂曲成梭形团块。作桡侧腕屈肌肌腹全切除,其腱性部分与掌长肌腱吻合以功能重建。术后8天拆线,石膏托固定3周,病理报告:混合血管瘤。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屈腕…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54岁。1997年3月以鼻端肿物疑为血管瘤住院。20余年前鼻端出现如黄豆大小肿物,逐年增大。两年前在外院穿刺得血样液体,诊为血管瘤。查体:鼻端2.7cm×2.5cm×2cm 大小暗红色肿物,质软柔韧,边界清楚能推动,不能压缩,无搏动。鼻腔通气良好。局麻下完整切除,为小囊状结构,流出较多咖啡样液体。瘤体基底有1.0cm×0.8cm×0.5cm 软骨样物,但与鼻软骨分界清楚。术后病检诊为皮肤混合瘤。讨论皮肤混合瘤又称软骨样大汗管瘤,为少见良性肿  相似文献   

9.
臀部复发性巨大脂肪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64岁,14年前曾因右臀部皮下巨大肿物在当地医院行肿物摘除术,诊断为脂肪瘤.术后3个月,再次发现右臀部皮下出现包块,进行性增大,但因局部无明显疼痛,活动不受限,未到大医院进一步诊治.近半年开始感觉右臀部胀痛,站立时有下坠感,影响坐姿.于2004年5月到本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右臀部可见约42cm×34cm的隆起.表面皮肤无红肿及浅静脉怒张,皮温正常,活动度差.质软,无压痛,于包块正中偏外侧可见长约20cm的纵行手术瘢痕.右下肢运动感觉正常(图1).实验室检查:AKP、ESR、血钙、血沉正常.骨盆X线平片无骨性异常.CT及B超示右臀部实质性包块.  相似文献   

10.
病人:女性,42岁。因坏死性胰腺炎术后9个月,左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入院体检:左上腹剑突下缘有一长约14cm的纵形切口痕迹,于切口处有一约25cm×15cm大小的肿物隆起,站立或劳累后肿物增大,平卧位时稍减小。肿块处深压痛。彩色超声:腹部多切面显示无异常回声及液性暗区。考虑为腹壁切口疝,行探查修补术。术前伤口处定位划线,硬膜外阻滞麻醉后梭形切除原切口疤痕,切开与切口皮下粘连的壁层腹膜入腹。  相似文献   

11.
吴德全  高峰  王勤运 《腹部外科》2012,25(3):131-133
肝脏起源于内皮细胞的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病率约为0.4%~7.3%.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肝血管瘤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升高,从肿瘤直径分析,小于2cm占多数,一般不需临床干预治疗.目前尚无依据肝血管瘤直径分类的一致意见,1970年Adam将单一瘤体直径大于4cm称为巨大肝血管瘤,也有学者将单一瘤体直径大于10cm的肝血管瘤称为巨大肝血管瘤,这部分血管瘤也是目前外科干预治疗的主要对象.本文巨大肝血管瘤的概念采用后一种标准,现就巨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术式等简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3岁。右踝外侧渐进性肿胀伴间歇性疼痛17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正常。腓骨下端有一长椭圆形肿块,约9cm×4cm。表面皮色正常,质硬,无压痛。X线片示:右腓骨远端膨胀性增大,呈长椭圆形,壁完整,内有透光区和不规则的骨性间隔,呈多囊状骨质破坏。外踝骨骺完整无破坏(图1)。血沉正常。诊断:右腓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方法:(1)腓骨下端肿瘤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自外踝尖沿腓骨外侧中线切至瘤体近侧以上7cm,切口长约17cm,逐层切开,彻底暴露瘤体。见瘤体表面光滑,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于瘤体近端以上4cm处以线锯横…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左膝前血管瘤手术后复发伴疼痛19年于2007年5月入院.检查:左大腿下段前内侧至小腿中段前内侧肿胀,面积20 cm×12 cm,皮肤粗糙呈暗红色,并可见突出皮肤表面的扩张血管,质软、可压缩、无搏动,有压痛.下肢低垂时瘤体胀大,抬高时瘤体回缩.行左下肢动、静脉造影为软组织肿块,大小20.67 cm×10.00 cm×2.85 cm,彩色B超拟诊为血管瘤.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治疗头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致患儿抽搐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介绍 例1,患儿女性,4个月.于2004年4月20日因右侧颞部有一紫色软性肿物来就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约为1.5cm×1.2cm×0.8cm),并给予平阳霉素3ml(平阳霉素8mg 7ml生理盐水 2%利多卡因1ml,即1mg/ml药液)瘤体内注射,患儿除哭闹外无其他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2岁,主因腹壁肿物切除术后3年,切口下发现包块2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腹壁肿物"在外院行腹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肿物.2年前再次在手术部位出现相同性质肿物,肿物逐渐形增大.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癍痕下方可触及12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2岁,因右手拇指掌指关节掌侧面皮下处有一结节状物,于2003-10-11在我院软伤科就诊,经治医生诊断为:右手拇指屈肌腱鞘炎,即采用醋酸强地松龙12.5cm 2%利多卡因2mL,行腱鞘内注射治疗,7d后,患者复诊,症状无改善,遂请求科内会诊,询问病史:患者1年前就发现拇指掌指关节掌侧面皮下有一小结节,近3~4个月内逐渐增大,右手握硬物时,右拇指结节处有挤压不适感,检查所见:右手拇指关节无肿胀,皮肤色温正常,拇指屈伸无明显受限,右拇指掌指关节掌侧面可触及一豌豆大小的结节,质软,压痛轻微,初步诊断:腱鞘滑膜层肿物,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2岁。5年前发现右拇指根部有一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1年后伤口破溃,肿物复发,呈肉芽肿样。去年,由于肿物迅速增大,又到外地某医院行右拇指肿物切除,右示指背岛状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肿物再次复发,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胸部及手部X线片未见异常。局部检查:右拇指掌侧  相似文献   

18.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报道,近我们成功施行1例,报告如下。1临床病例男,35岁。1989年4月3日在我院行右肝血管瘤部分切除。切下瘤体9.scmX3.scm,病理报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右肝仍残留11.scmX2.ocm之肿瘤。此后,定期复查见肿瘤逐渐增大,至1996年10月16日入院前2月开始感右上腹胀满不适。核磁共振和B超检查揭示肝血管瘤显著增大,为17.3cmXll.7cm,占据整个右半肝和左内叶,故决定再次手术治疗。1996年10月28日在全麻下剖腹探发现,肝周及肿瘤表面广泛致密纤维粘连。首先,仔细分离肝脏面近肝门…  相似文献   

19.
术中取右侧折刀卧位,于右腋中线,髂嵴上2 cm处做一弧形4 cm切口,扩充右侧后腹膜间隙,充气后分别置入10 cm、12 cm Trocar及抓钳,打开外侧肾筋膜,进入右肾周间隙,分离肾前脂肪,显露右侧肾上腺,于其前外侧探查后腹膜,右肾前通过肾筋膜前后两层之间可直接到达肝裸区。探查肝脏,见血管瘤位于肝Ⅶ段,色红,质软,界清。完整切除肝Ⅶ段,断面充分止血。标本套袋后取出。术毕,时长3.4 h,术中出血约600 ml。术后病检回报为右肝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刘志苏 《腹部外科》2012,25(3):129-130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分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成人发病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而血管内皮瘤则多见于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6.绝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的直径小于5cm,≥10cm的血管瘤常被称之为巨大血管瘤,其比例约占血管瘤的3%~5%.血管瘤可单发,亦可多发,多发血管瘤约占20%~50%.婴儿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童肝脏肿瘤的12%,约有90%病例在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症状和体征,且女性患儿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