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合并肺栓塞症的诊断治疗。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栓塞症32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本组32例脑卒中合并肺栓塞症,采取抗凝治疗12例,多数于治疗3~7 d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采取溶栓治疗20例,多数在3 d内症状缓解。本组病例共治愈和好转26例;死亡6例,病死率18.75%。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防止肺栓塞发生,加强肢体活动,应用抗凝药物。对发生肺栓塞症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应用溶栓、抗凝药物,降低病死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2月-2012年8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24例恶性肿瘤合并肺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24例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采用抗凝治疗,13例患者病情好转,6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病情继续恶化。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无特异临床症状,极易发生误诊、漏诊,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对患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02~2007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9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例在确诊后放弃治疗,4例经抗凝治疗病情好转,1例溶栓后病情好转,2例抗凝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肺癌合并肺栓塞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化疗、放疗、手术及长期卧床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12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不同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核素灌注肺显像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并给予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转归。结果12例患者中,溶栓+抗凝组9例,治愈3例;抗凝组3例,治愈1例;余病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明确诊断并经过合理的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86例脑卒中并发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仓  张秀芝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44-144,147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栓塞临床诊治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并发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给予积极的救治。治愈和好转80例,占总例数的93.02%;死亡6例,占总例数的6.98%,死于急性心力衰竭4例,急性心律失常2例。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积极应用有效的抗凝药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急性肺栓塞发生,并早期进行机械性预防措施;及早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积极进行溶栓和抗凝,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2001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29例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3例采用溶栓 + 抗凝治疗,25例采用抗凝治疗,1例拒绝抗凝治疗?经治疗共有18例症状明显好转,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8例死亡?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26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及胸痛,8例PTE发生于肿瘤术后,6例发生于肿瘤化疗后,10例发生在肿瘤诊断过程中,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就诊,10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接受抗凝及溶栓治疗的22例患者中,病情好转12例,病情恶化6例,死亡4例.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PTE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PTE后应立即进行积极抗凝治疗,必要时予以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达到确诊的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使用抗凝溶栓,达到治疗目的.结果:肺栓塞患者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42例经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CT肺动脉造影可帮助肺栓塞明确诊断,及时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我院80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采用溶栓、单纯抗凝法、手术/介入取栓法治疗,根据病情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比较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抗凝治疗26例,总有效率为92%,溶栓治疗39例,总有效率为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介入成功率为47%,病死率为14%,与溶栓组和抗凝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至关重要,加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当代医学》2011,17(10):115-116
目的提高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肺栓塞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行溶栓抗凝治疗,11行例单纯抗凝治疗;12例治愈或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75%。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肺栓塞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以提高对肺癌合并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对该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病人病理学诊断的501例肺癌患者中合并脑梗死15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加抗凝治疗,4例好转;6例病人给予抗凝治疗,2例好转;3例未经治疗死亡。结论:肺癌可促使脑梗死发生,合并发生者,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3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43例肺栓塞患者中42例(97.7%)出现ECG变化,给予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后,2例死亡,其他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采用心电图诊断肺栓塞患者,可早期明确诊断疾病,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早期预防、诊治及教训。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外科发生急性肺栓塞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及教训。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诊断及时,其中单纯抗凝治疗5例,抗凝并溶栓治疗2例。结果死亡4例,治愈2例,1例好转后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针对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同时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并采取抗凝溶栓治疗,有望降低术后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诊疗的认识,减低肺栓塞漏、误诊率。方法:分析11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对可疑病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结果:早期溶栓治疗至关重要,具有明显的疗效,安全简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11例患者9例明显好转,2例死亡,好转率占81.8%,病死率占18.1%。结论:肺栓塞具有高病死率,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和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宋维学 《吉林医学》2011,32(28):5987-5988
目的:为提高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及预防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20例,其中骨折术后1~2 d突然脂肪栓塞死亡8例。手术后长期卧床1~3周,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造成大块肺栓塞,突然死亡12例。其余22例中,16例应用溶栓药物6 h内迅速改善右心室功能,呼吸困难缓解,48 h内病情稳定。6例在72 h内病情稳定。结论: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死率,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6例)和非抗凝组(24例)。2组均经静脉给予阿替普酶50 mg进行溶栓治疗。抗凝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肝素钠静脉泵人,调整肝素剂量以延长APTT基线值,溶栓治疗3 d后改为口服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非抗凝组则在溶栓24 h后给予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口服。比较2组溶栓前1 d及溶栓后1 d、7 d、14 d、30 d的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 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溶栓前1 d比较,抗凝组在溶栓后7 d、14 d、30d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14 d、30 d时低于非抗凝组(p<0.05)。溶栓治疗30d内,抗凝组病死1例(3.8%)、非抗凝组病死1例(4.2%,)(P>0.05)。有出血症状抗凝组3例(11.5%)、非抗凝组3例(12.5%)(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症状的恢复,而且不增加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实施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 临床对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实施心电图检查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后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3.3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实施心电图检查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30例,随机分为溶栓加抗凝组与单纯抗凝组,溶栓加抗凝组给予尿激酶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抗凝组仅给予肝素联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PaO2及PaCO2)变化,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单纯抗凝组治疗后的PaO2及PaCO2变化与溶栓加抗凝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抗凝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较溶栓加抗凝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次大面积肺栓塞单纯抗凝治疗与溶拴加抗凝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单纯抗凝治疗较溶拴加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率小。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及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20例,其余22例中,16例应用溶栓药物6 h内迅速改善右心室功能,呼吸困难缓解,48 h内病情稳定;6例在72 h内病情稳定.结论 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死率,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武健 《当代医学》2011,17(12):45-46
目的 评估溶栓与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23例急性肺栓塞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抗凝组,另一组为溶栓与抗凝组,通过将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0.9%生理盐水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时间为2h.结果 溶栓与抗凝组痊愈4例,抗凝组1例,两组都没有恶化和死亡的案例.经抗凝治疗4~6周后复查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溶栓与抗凝组合或者是单独使用抗凝治疗都是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对无禁忌证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溶栓与抗凝贯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