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诊断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为提高急性右心室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组 ,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进行诊断 ,对比两种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常规导联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准确率为83.93% ,假阳性率为21.43% ;头胸导联的诊断准确率为94.64% ,假阳性率为0% ,头胸导联诊断显著优于常规导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头胸导联诊断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假阳性率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49-250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以正确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2例RV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体征有别于左心室梗死;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减少漏诊,正确及时干预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邓少雄  郭南鸥  洪美满 《四川医学》2008,29(12):1683-1684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47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特点及病死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的窦缓、窦停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各组死亡患者中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结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预后差;未行PCI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要点,提高早期检出率,提供正确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急性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1例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19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6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右心室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除常规性治疗外18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6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30例右胸导联V4RST段均抬高.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其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常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应常规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心室心肌梗死.右胸导联ST段升高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治疗上应重视扩张血容量,慎用血管扩张剂,扩容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中心静脉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变化、中心静脉压,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中心静脉压,适时、适度给予扩容治疗.结果 15例经扩容等治疗后1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治疗,是治疗右心室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对本科2001年4月~2004年4月收治的2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均得到有效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若能及时发现,早期重视,早期治疗,可以渡过危险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结果:28例急性右心室梗死,笔者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凡是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都应高度怀疑是否合并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室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析,正确判断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评估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右心室梗死扩容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100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急性右心室梗死,70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扩容等治疗后95%稳定。治疗前中心静脉压(18.6±2.2)cmH2O[(1.823±0.216)kPa]。血管开通前后中心静脉压下降(6.5±2.0)cmH2O[(0.637±0.196)kPa],血压不稳者快速扩容补液。住院前3d中心静脉压为(22.8±2.4)cmH2O[(2.234±0.235)kPa]时,可获得稳定血压;日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因人而异,依据中心静脉压和血压进行随时调节。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早期的识别和诊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适量地扩容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相似文献   

11.
房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917-917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较为多见,但右心室梗死亦不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右心室梗死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单纯右心室梗死1例;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2例;正后壁合并右心室梗死3例;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心室梗死4例。其中男7例,女3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超声检出率.方法: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0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总结误诊和漏诊原因.结果:超声心动图2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漏诊l3例,误诊4例,仅检出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发现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较准确的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可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超声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梗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救与监护.方法 对30例急性右心室心梗行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 把握时机,迅速进行血运重建,恢复梗死心肌的供血;合理地进行扩容治疗,注意监测休克好转的各项指标;严密的病情监护,重视基础护理,做好生活健康指导,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协助医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MRI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2007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MRI确诊的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一侧小脑半球梗死6例,双侧小脑半球梗死2例,一侧小脑半球合并小脑蚓部梗死3例,一侧小脑半球合并脑干梗死1例,其中合并不同程度急性梗阻性脑积水9例.12例患者中,3例进行保守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其中8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MRI表现对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袁艳 《吉林医学》2014,(23):5190-519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全部100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影响最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常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和高血压,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均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受前壁梗死影响最大,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等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使患者预后获得有效改善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右心室梗死又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其一定的特点。现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诊断及治疗的21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二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的意义。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高、肌酸激酶(CK) 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肺动脉收缩压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张晓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4):46-46,48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 66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呈qR波者、ST、T波呈倒置状态、合并心律失常。本组66例治愈60例,住院20~25 d后康复出院,其余6例因梗死面积大,休克难以纠正而死亡。结论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l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