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一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4.04±0.89)分]高于对照组[(3.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述情障碍量表中TAS总分、因子Ⅰ、Ⅱ、Ⅲ、Ⅳ[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4.3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PI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心理变态得分[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89.66±68.60)分、(82.65±65.16)分]均高于对照组[(56.00±56.79)分、(39.14±46.0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述情障碍总分、负性事件总分、MMPI中的疑病、抑郁、癔症人格是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6.84,9.12,5.83,2.69,1.81,11.20,P<0.01).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状况基本正常,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尚可,但多有一定的负性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主要以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1例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124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TAS-20-C、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而TAS-20-C总分及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得分与SCL-90中敌对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TAS-20-C中外向型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中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结论 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述情障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分别对86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对照。结果:研究组在躯体化、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别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5);研究组TA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5)。女性SCL-90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因子分别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TAS因子I(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Ⅱ(认识和区别情感的能力)明显低于男性。相关分析发现TAS总分及因子I、因子Ⅱ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因子Ⅳ(外向型思维)与SCL-90人际关系、焦虑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因子Ⅲ与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述情障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TAS总分及因子I、Ⅱ、Ⅲ、Ⅳ评分[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 ±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 ±4.30)分],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精神病态平均T分值[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 ±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AS因子I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均呈正相关,因子Ⅱ与抑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4,0.405,0.477,0.437,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组)及30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伴组)晨起血清皮质醇水平,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结果 (1)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组[(533.88± 144.10) μmol/L vs (458.27±82.8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组述情障碍总分及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高于不伴组[(67.13±6.96)分vs(62.03±7.14)分,(24.50±3.78)分vs (21.63±3.63)分,(15.30±2.69)分vs(13.57±2.03)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596,P<0.01),与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391,0.435,0.452,均P<0.05).(4)不伴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418,P<0.05),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489,P<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较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重的述情障碍,具体体现在识别情绪障碍、描述情绪障碍.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焦虑痘患者述情障碍状况.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26例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和26例健康青少年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子Ⅲ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特征,并探讨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中文版(TAS -20)、患者健康问卷(PHQ -1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 -17),对11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1)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及各因子分、 PHQ -15总分及各条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0.05);(2)根据 PHQ 总分将功能性躯体不适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和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依次升高(P <0.05);(3)情感辨别不能因子主要与四肢躯干疼痛及疲劳症状呈正相关(r =0.211,r =0.434,均P <0.05),外向性思维因子与头部及消化系不适呈正相关(r =0.192,r =0.388,均 P <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辨别不能(β=0.220,95%CI 20.55~22.28)、外向性思维(β=0.216,95%CI 21.32~22.76)和 HAMD -17总分(β=0.334,95%CI 21.54~23.79)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因素(R 2=0.238)。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严重而广泛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辨别不能和外向性思维可能对部分症状的产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2名抑郁症患者和8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6,P<0.01),前者偏向不安全型依恋,后者偏向安全型依恋.抑郁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5.47±1.13)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4.93±0.56)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9±1.09)分和(4.20±1.00)分;P<0.01].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总分[ (76.88±8.94)分]、因子Ⅰ[(3.34±0.77)分]和因子Ⅱ得分[(3.64±0.51)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70±7.98)分、(2.41±0.78)分和(2.65±0.55)分;P<0.01],因子Ⅲ得分[(2.51±0.78)分]低于对照组[(3.14±1.03),P<0.01].抑郁症患者成人依恋的亲近、焦虑因子与述情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抑郁症患者成人依恋3个因子与防御方式存在一定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依恋可能通过影响防御方式间接导致抑郁情绪;此外,抑郁会导致述情障碍,不同依恋特点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数学学习障碍(MLD)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及应付方式.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60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父母及60例学习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MLD儿童父母SCL-90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142.67±42.56)分,(31.68±16.28)分,(1.84±0.63)分,(1.75±0.68)分,(1.55±0.69)分],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2组自尊量表评分分别为,MLD儿童父母(15.68±2.36)分,正常儿童父母(21.54±3.85)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显示MLD儿童父母在问题、求助、合理化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而在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MLD儿童父母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与抑郁、精神病性因子程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求助与躯体化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各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较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18 ~ 65岁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CASI)测评,以40例健康者为对照.SD患者CASI总分及9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者,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患者的CASI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SCSQ和SSRS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1)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2)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3)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34,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0,P<0.01;r=0.267,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SSR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医院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较好.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对方式与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腹部手术患者,于术前1d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术后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1)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分值为16.56±3.61,“回避”应对方式分值为16.82±2.85,“屈服”应对方式分值为8.56±2.52。(2)与常模比较,“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屈服”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4h、48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48±1.09)分、(2.98±0.89)分。(4)“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术后24h、48h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术后24h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较常模多采取“回避”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应对方式;术后24h、48h患者疼痛程度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和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 DDPS)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和临床症状,探索PSPD和DDPS之间生化机制和症状上的交叉和差异现象。方法收集PSPD患者( PSPD组)和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 DDPS组)进行血清采集、疼痛评分和量表评定,用ELISA法测其血清BDNF浓度。结果 BDNF血清浓度DDPS组( M=11.86 ng/ml)显著低于PSPD组( M=13.62 ng/ml)(t=-2.655,P=0.00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DPS组[(4.88±1.17)分]低于PSPD组[(6.29±1.41)分](t=-2.769,P=0.007),贝克量表抑郁评分DDPS组[(18.79±7.21)分]高于PSPD组[(14.57±6.12)分](t=2.457,P=0.022),焦虑评分DDPS组[(36.53±9.83)分]低于PSPD组[(39.81±10.44)分](t=-2.168,P=0.031),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关系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 PSPD 组 BDNF负相关(r=-0.336,P=0.039),与PSPD组BDI分呈正相关(r=0.357,P=0.024)。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不同,生化病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选取50例健康对照组作相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心理防御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实验组共104例,分层抽样取对照组104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5.19±0.73)分]高于对照组[(4.4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P〈0.05),其中退缩、躯体化、回避、被动攻击高于对照组,抱怨、幻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熟型防御方式[(4.49±0.61)分]低于对照组[(6.01±O.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1),其中升华、幽默低于对照组,而压抑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低于对照组(t=-4.58,P〈0.01;t=-4.49,P〈0.01;t=-4.01,P〈0.01),自责、退避高于对照组(t=8.21,P〈0.01;t=5.31,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运用成熟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自杀意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军区某部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定.结果 ①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自杀意念和绝望程度得分[(5.56±4.58)分、(5.93±3.01)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2.11±2.79)分、(3.1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积极应对得分[(18.98±6.16)分]明显低于无虐待的新兵[(23.27±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消极应对得分[(9.27±5.04)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6.9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依次(69.38±10.43)分、(20.16±3.97)分、(25.73±3.68)分、(22.82±5.52)分]均明显低于无虐待组的新兵[依次(75.55±9.67)分、(23.25±2.50)分、(27.56±3.51)分、(24.67±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绝望程度、消极应对正相关(r=0.379,0.402,0.22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期虐待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相关(r=-0.285,-0.302),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有更明显的自杀意念;儿童期虐待导致不良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赵丹  龙仕柏  林莉莉 《海南医学》2013,24(21):3170-3171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2名聘用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 躯体化[(1.30±0.25)分vs (1.18±0.21)分]、强迫[(1.42±0.32)分vs(1.30±0.30)分]、人际关系[(1.38±0.32)分vs (1.20±0.28)分]、抑郁[(1.28±0.26)分vs (1.12±0.20)分]、焦虑[(1.24±0.20)分vs (1.13±0.16)分]5个因子平均得分以及总均分[(1.28±0.18)分vs (1.20±0.14)分],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应对方式因子中,训练后解决问题[(0.69±0.22)分vs (0.84±0.14)分]和求助[(0.58±0.20)分vs (0.72±0.18)分]两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聘用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及轻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神经衰弱)患者的94名一级亲属分为精神分裂症组(重性组)(n=45)和轻性精神障碍组(轻性组)(n=49).两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性组与重性组心理韧性评分,社会能力[(22.67±4.59)分、(20.76±4.09)分,P<0.05]、家庭凝聚力[(25.41±4.34)分,(22.60±4.90)分,P<0.01]、社会资源[(25.35±4.27)分,(23.24±4.16)分,P<0.05]及总分[(129.22±12.89)分,(122.60±14.54)分,P<0.05]均高于重性组;两组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积极应对分轻性组高于重性组[(27.45±5.22)分,(23.36±6.46)分,P<0.05];消极应对分低于重性组[(9.92±3.08)分,(11.64±4.36)分,P<0.05],总分也高于重性组[(36.72±5.26)分,(34.41±5.61)分,P<0.05];两组除轻性组自我的知觉与消极应对无相关外,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8~ 0.434,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74~0.401,P<0.01或P<0.05).结论 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高于重性组,面对逆境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两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4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2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常规专业护理;实验组在乳腺癌根治术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周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SAS评分及SQLS评分。结果 (1)HAMA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评分均数为(8.68±2.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业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9.62±2.77),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5.1%,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47.49±15.6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评分均数为(59.98±14.36),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1.8%,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3)SQL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76.49±15.6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评分均数为(81.58±15.15),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69.1%,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HAMA、SAS评分,提高SQLS评分,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