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们于1979年10月至1981年5月,先后治疗3例回肠系膜裂孔疝患者,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31岁。因腹部突然发生绞痛伴恶心呕吐来诊。检查具明显急性肠梗阻症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系膜有一直径约5cm裂孔,小肠几乎全部疝入。因血液循环尚好当即复位,修补裂孔关腹。例2.患者女,38岁。因有典型肠梗阻表现2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约有1500ml血性液体,回肠系膜近末端有直径约4cm裂孔,回肠大部疝入。切除坏死肠管约80cm,肠端端吻合后修补裂  相似文献   

2.
闭孔疝三例     
例1 女性,74岁.因腹痛、腹胀、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d于2003年6月5日入院.T37.3℃,体型消瘦,腹部明显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亢进.直肠指诊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片示小肠明显扩张、积气,可见多个阶梯状气液平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为左侧闭孔疝,疝内容物为小肠,在还纳小肠时发生肠破裂,腹腔严重污染.肠管破裂后疝内容物还纳,见疝内容物为一长约2.5 cm的回肠壁,已坏死.清理腹腔后行回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3个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77岁 ,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5d于2 0 0 4年 4月 9日入院 ,查体 :腹部稍膨隆 ,未见肠型、蠕动波 ,上腹压痛 ,反跳痛不明显 ,肠鸣音减弱 ,未闻及气过水音。腹平片示可疑肠梗阻 ;右中腹致密影 ,泌尿系结石可能 ?血常规 :WBC 1 8 3× 1 0 9 L ,中性 :77 6 %;入院诊断 :急性肠梗阻。急查腹部CT显示右侧闭孔区见疝出的小段肠管 (图 1 ) ;腹腔内小肠积气积液扩张 ,内见液平 ;腹腔积液。诊断右侧闭孔疝嵌顿。急诊行剖腹探查闭孔疝还纳、修补术 ,术中见回肠部分肠壁疝入右侧闭孔 ,呈不完全阻断 ,松解后血运恢复 ,右侧疝囊颈大小…  相似文献   

4.
闭孔疝误诊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林  罗卿 《腹部外科》2003,16(4):246-246
病人 :女 ,6 8岁。因腹胀、腹痛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5d入院。经B型超声、腹部X线检查 ,诊断为肠扭转梗阻、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摘除胆囊、肠扭转复位术。术中见回肠上段及空肠高度扩张 ,扭转处远端肠管变黑、坏死 ,腹腔内有少许渗出液。立即改剖腹探查 ,见距回盲部 30cm处回肠嵌入右侧闭孔内 4 .0cm ,嵌顿至扭转处肠管约 30cm变黑、坏死。松解嵌顿 ,切除坏死肠管 ,行端端吻合术 ,修补闭孔 ,用术尔泰冲洗腹腔后留置引流管。术后抗感染 ,对症、支持治疗 18d ,痊愈出院。讨论 :闭孔疝临床少见。本例合并肠扭转、结石性胆囊炎 ,故未引起重…  相似文献   

5.
例1:男,47岁。因直肠癌根治手术后复发2年,降结肠人工肛门半年,遵医嘱入院行化疗。化疗期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查人工肛门通畅,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中见长约60cm的中段小肠穿过横结肠系膜裂孔,形成“U”字形肠袢内,肠管无绞窄,行肠袢复位,术中未注意标记裂疝孔,疝复位后,裂孔消失,终难寻找,未缝合裂孔。术后第5日病人再次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并持续存在。因病人属晚期癌症,坚决放弃再次手术,术后1月余死于全身衰竭。例2:男,39岁。因进食野山渣后出现腹部隐痛次日出现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症状2天入院。行急诊手术,术中见长约80cm回肠段疝过回肠末端系膜根部裂孔并扭转,肠管无绞窄。行疝内容物复位,术中未注意标记肠系膜裂孔,肠管复位后,裂孔消失,终难寻找,未能修补。术后随访3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术后肠梗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74岁。直肠癌术后 1个月 ,腹胀 1周入院。 1个月前行直肠癌根治术 (Miles手术 ) ,术后静脉化疗 1次 ,无不适。但 1周来出现腹胀腹痛 ,肛门排气、排便减少 ,经补液对症治疗无效 ,且腹胀逐渐加剧。体查 :腹部膨隆 ,左下腹可见人造肛门口。满腹压痛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亢进 ,有气过水声 ,人造肛门可通过小指。立位腹平片有多个小液平面。诊断 :粘连性肠梗阻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改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约10 0 0ml ,整个腹膜、肠系膜、肝表面均可见粟粒状白色结节 ,整个小肠扩张 ,结肠无扩张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因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其中炎性肠梗阻12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内疝1例,发生率为12.8%,且发生于开展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早期。除1例肠内疝手术解除外,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结果:19例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是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病因复杂,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军选 《腹部外科》2004,17(6):348-348
病人 :男性 ,18岁。 3月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4d前在该院二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肠坏死切除及肠排列术。 3h前 ,病人进流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 ,经保守治疗不缓解 ,转入我院治疗。再次急诊剖腹探查见 :腹腔内有约 30 0ml血性渗液 ,空肠上段部分肠段扩张 ,色泽发黑 ,张力高。探查为该段肠管疝入肠排列肠管间 ,发生绞窄、坏死。再次行肠切除吻合术 ,修补系膜裂孔。术后恢复平稳。讨论 :肠排列术是防止肠梗阻复发的有效术式 ,采用肠系膜间缝合固定的方法是目前较常用的肠排列外固定法(Nobel法 )。本病例在外院…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2例李凯滨例1男,50岁。因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9个月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2天。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查体:呈典型急腹症。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剧。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空肠及近端回肠...  相似文献   

10.
杨军选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87-687
患者,男,18岁,3个月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4d前在该院二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肠坏死切除及肠排列术。3h前患者进流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经保守治疗不缓解,转入我院再次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有300ml血性渗液,空肠上段部分肠段扩张,色泽发黑,张力高,探查为该段肠管疝人肠排列肠管间,发生绞窄坏死,再次行肠切除吻合,修补系膜裂孔,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诊断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5~2 0 0 0年收治的 2 6例腹内疝患者的诊断和处理 ,并比较早期和延迟手术其肠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7例施行了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术 ,另 9例分别采用束带松解和系膜裂孔缝补术。比较有无肠坏死与手术时间早晚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5例治愈出院 ,1例术后死于MSOF。结论 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术前诊断困难 ,早期诊断和手术是避免发生肠坏死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诊断为肠梗阻;32例均经过手术治愈.结论 腹内疝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早期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间收治的15例手法复位后出现并发症的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住院接受了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3例为假性复位,切开疝囊松解并复位肠管。12例为消化道穿孔,其中5例腹腔污染重而行肠造瘘术,术后3~6个月行闭瘘术,1例闭瘘术后1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再一次手术松解肠粘连;7例腹腔污染较轻,家长拒绝造瘘,一期行肠穿孔修补术。1例穿孔修补术后2周因发现嵌顿疝对侧腹股沟出现斜疝,而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余患儿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23个月,未再出现其他不适。结论严格掌握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适应证、禁忌证,选取正确的操作手法。手法复位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闭孔疝是临床罕见的腹外疝,具有术前诊断率低,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本文通过回顾收治的闭孔疝病例,分析总结闭孔疝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例闭孔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闭孔疝病例中(4例患者,1例女性患者半年内先后被诊断为左、右侧闭孔疝),男1例,女4例;年龄61~87岁;除1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同侧隐匿闭孔疝外,其余均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首诊;左侧闭孔疝例3例、右侧闭孔疝2例;3例术前行盆腔CT检查并诊断闭孔疝,2例术中明确。1例择期手术外,其余4例均行急诊手术探查。合并小肠嵌顿4例,1例因嵌顿缺血坏死予以小肠切除,其余3例肠管麻醉状态下自行回纳或腹腔镜下协助回纳。修补方式方面,2例用3-0 Prolene行闭孔管口直接缝合关闭,1例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其余2例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补片无张力修补。1例患者因并发感染性休克术后第2天ICU死亡,其余4例病例(3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出院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中位数(3.0±2.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出现病因不明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时应考虑闭孔疝可能,盆腹腔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患者条件允许建议腹腔镜探查并修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发生因素,以期预防及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发生在Billroth-II式术后(Eiselsberg术后26例及Moynihan吻合术后8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个月内至21年,1年以内发病者28例(82.4%)。突发上腹部疼痛伴腰背放射痛是其主要表现。本组术前误诊率为82.3%。全组均经手术治疗,病死率为29.4%。结论:腹内疝是一种严重并发症。Billroth-II术后凡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的患者均应考虑此病,早期手术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8例胃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不全性肠梗阻46例,完全性梗阻12例。17例行保守治疗;41例行剖腹探查术,其中探查发现嵌顿性腹内疝4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梗阻1例,肠套叠2例,粘连性肠梗阻9例,肿瘤复发者21例。术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者32例,其中肿瘤复发者19例。PET-CT提示无明显肿瘤病灶但探查发现复发转移者14例。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多为肿瘤复发,提示预后不良。及早剖腹探查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联系;PET-CT对于多发性结节性转移灶的检测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腹内疝发生与腹部手术史相关性的分析,增加外科医师对不同类型腹内疝发病特点的认识,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腹内疝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腹部手术史与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有无腹部手术史的2组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腹部手术史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有腹部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6,P=0.013);无腹部手术史组的11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病例,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31)。 结论有无腹部手术史对腹内疝的发病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影响,但无腹部手术史组的腹内疝患者,其手术时间及术后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这可能与无腹部手术史组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肠绞窄坏死有关。大部分的腹内疝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对于肠梗阻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者,及时剖腹探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成人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成人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对11例成人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无明确诱因的急性肠梗阻,其中9例为完全性梗阻(5例发生绞窄),2例为不完全性梗阻。临床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易出现肠绞窄。内疝是形成梗阻的主要原因。结果全组11例均经手术探查证实诊断并进行治疗,憩室直径平均1.8(1.2~2.3)cm,长度平均5.1(3.5~7.0)cm。2例行憩室单纯切除,9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全部治愈。结论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为外科急症,进展迅速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凡无明确诱因的成人(尤其是青壮年)急性肠梗阻均应考虑到本病,并应积极剖腹探查。术前无需进行过多的特殊检查。详尽的病史资料对诊断很有帮助,CT扫描有助于鉴别回盲部肿瘤所致肠梗阻。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2006年3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SB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0 d内)的38例中各种原因所致小肠内疝占9例(23.7%).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32~72岁).术后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为7.8 d(2~17 d),平均行保守治疗时间为3.4 d(1~8 d).术后早期内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机械性梗阻表现,症状重,进展快,可早期出现肠绞窄.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特征性内疝表现,以增强CT检查最佳.本组术中见6例患者已发生肠绞窄,其中4例患者发生肠坏死.本组共行肠切除术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8 d(8~42 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小肠内疝可发生于术后早期,易于发生绞窄坏死,应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