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约60%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其中爆裂性骨折占10% ~ 20%, AO-B型骨折占20%[1-2].在此类骨折中,由于受牵张暴力的作用,除前方椎体常见压缩、爆裂外,后方的韧带结构也受到牵拉损伤.Holdsworth[3]首次提出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概念,并指出创伤后脊柱的稳定性与P...  相似文献   

2.
包金全  杨勇 《骨科》2015,6(2):109-112
目的研究有限元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建模、损伤机制、内固定装置、术后疗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有限元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限元分析可有效分析和模拟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指导内固定装置的选择和创新以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结论有限元分析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脊柱骨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脊柱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信息动态     
目的 研究有限元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建模、损伤机制、内固定装置、术后疗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有限元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有限元分析可有效分析和模拟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指导内固定装置的选择和创新以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结论 有限元分析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脊柱骨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脊柱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的3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2~49岁,平均34.7岁。对其在伤椎及上位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置椎间融合器。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后2周可下床锻炼,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结论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能较大程度的恢复骨折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为脊柱生物力学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 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35例术前后凸角 (Cobb法 ) 12°~ 4 1°,术后为 0°~ 16° ,植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 2 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中 2 4例Frankel分级有一级以上的改善 (E级 11例 )。结论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 ,固定可靠 ,植骨融合率高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胸腰段"含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交通业及建筑业的发展.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T11~L2的骨折约占脊柱骨折脱位的2/3~3/4。据Aebi等统计,在1445例胸椎与腰椎骨折中,胸腰段(T11~L2)占62.9%(901例),其中T12、L1占44.8%(648例).可见“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的重要地位。但笔者在阅读文献时,发现对“胸腰段”的理解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可能会对学术交流和临床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复习有关文献。与同道探讨一下“胸腰段”所包含的椎节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脊柱骨折中最常受累的节段是T10~L2,尤其是T11、L1、L2,脊柱胸腰段指T11~L2,爆裂骨折与高能创伤有关,常由于高处坠落伤所致。胸腰段椎体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又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因此最容易受到传导暴力造成损伤,其中垂直压缩暴力导致的爆裂骨折较多见。该型损伤的特点是脊柱中柱受累,在轴向应力的作用下使椎体呈爆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76~1981年3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施行手术固定的22例病人作回顾性研究。男性1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岁(19~49岁)。不稳定骨折和潜在不稳定骨折者,不论是否伴有神经损伤,都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工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脊柱骨折逐年增加。统计表明,近4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T11~L2),其中爆裂骨折占胸腰段骨折的10%~20%[1]。目前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治  相似文献   

10.
正胸腰段骨折是指发生在T11~L2的脊柱骨折,多由于暴力外伤所致,此处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结合部,是脊柱中最易发生损伤的区域。胸腰段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左右,占全身骨折的5%~10%,合并神经损伤者约19%[1-3]。近年来,随着胸腰段骨折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胸腰段骨折分型已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笔者就胸腰段骨折的分类系统及其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胸腰段骨折的分型  相似文献   

11.
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告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在41例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情况。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症状无复发,融合器无移位,无植骨吸收和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效果。分析了这种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椎弓根钢板结构、单纯植骨融合的脊柱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优于后两者。此种固定融合技术的特点是:椎体界面间固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出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如颈椎不稳定、腰椎不稳定、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腰神经根管狭窄、颈椎病、腰椎滑移、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等疾病。认为TFC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固定融合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岁.79例患者均有颈、胸、腰椎同时受压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胸腹束带感,明显感觉减退平面,下肢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其中41例以颈部症状为重,5例以胸椎症状为重,12例以腰椎症状为重.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颈椎手术41例,胸椎手术5例,腰椎手术12例;接受两部位手术21例.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纯颈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6.06%±14.33%,单纯胸椎手术的改善率为56.19%±9.85%,单纯腰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部位手术,其中14例一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结论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引起,为脊柱多部位发现,表现复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提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指标和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胸椎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后路减压56例,经后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12例,采用“锤入法”或“潜挖法”切除从前方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椎体碎块,采用Dicks椎弓根钉内固定15例,双哈氏棒固定42例,哈-鲁氏棒固定8例,鲁氏棒固定3例,并行椎间关节突植骨1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4年4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占据椎管容积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纠正后弓角,注意术中复位达到到以下三项标准:a. 压缩椎体张开80%以上,b。后弓角<10度;c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4.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虹 《中国骨伤》2006,19(3):185-185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1岁。高处坠落损伤15例,摔倒损伤54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86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时间11~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C7~T2椎病变经前路显露,按通常用的手术切口,显露是有困难和有限制的,尤其是行前 路植骨更是如此。作者改良了Sundaresan的手术方法,从左侧作“L”形联合切口。切除左锁骨内侧 1/3、同侧胸骨柄的一部分,本组共做12例,显露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谢宝钢  吴梅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3-156,I001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方法: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单2击后终板软骨、小当人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1~3岁的幼儿下胸椎和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1~3岁下胸椎和腰椎疾患患儿应用成人颈椎侧块螺钉进行固定矫形,男7例,女3例;年龄1~3岁,其中1~2岁4例,2~3岁6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合并脊柱侧凸7例,均为完全分节的单个游离半椎体,不合并对侧分节不全;椎体肿瘤2例,为合并椎管内占位的嗜酸性肉芽肿;脊柱结核1例,为中心型椎体结核并后凸畸形.病变椎体:L3(1例),L2(3例),L1(4例),T12(2例).病变节段为1~2个.经测量T11~L5椎弓根的上下径为5.2~9.0 mm,平均6.5 mm;左右径为3.5~8.0 mm,平均4.6mm.结果 10例患儿共置入40枚螺钉,未发生大血管和神经损伤.3例患儿CT扫描发现各有1枚螺钉置人偏外,并穿破椎弓根和椎体的外缘皮质,其中1例患儿出现1枚螺钉过长超出椎体前缘,但均未损伤血管及内脏.随访时间2~3年,平均2.6年.1例L3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患儿,术后6个月时X线片显示L2~L4局部有轻度后凸畸形,但3年后后凸畸形基本自行矫正.10例内固定物在手术后2~3年取出,在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结论 在1~3岁幼儿的下胸椎和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技术上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爱民  郭爱君 《中国骨伤》2004,17(2):120-121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但也出现了一些由于技术和设计问题的并发症,使手术内固定失效,手术效果差,现就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纠其原因,探讨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