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95年5月我们对南通市城南小学86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高血压病调查,查出血压偏高儿童27例,患病率3.14%。随即应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儿童血压偏高与儿童体重超重,肥胖显著相关;食盐过量、高血压家族史均是引起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儿童期血压偏高,是防止成人高血压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明 《北京医学》2005,27(5):301-304
流行病调查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并提示在儿童期干预可以预防和推迟成人高血压的发生.最近几年,有关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检测、评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建立了儿童期正常血压的全国大型数据库,对血压不正常儿童的发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美国心脏协会推荐3岁以上儿童每年都要测量血压,早期进行血压监测有助于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关注儿童的血压变化,有利于成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铜陵市城区3 146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的血压水平和小学生高血压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铜陵市城区2所小学1~6年级6~13岁的学生3146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血压,登记家族史、饮食习惯、年龄、性别,测量体重、身高等。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与年龄、体重、身高呈正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高血压总患病率为6.90%(217/3146),其中男生为7.41%(123/1659),女生为6.32%(94/1487);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期血压与年龄、体重和身高密切相关,超重及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儿童高。提示儿童期减少肥胖、改善营养结构对于预防儿童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 儿童期高血压流行率逐年增加,儿童期高血压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儿童期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监测管理模式尚不明确。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中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7月对辖区内幼儿园共38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压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不同血压水平儿童进行分类管理。结果 基于筛查结果共判定高血压儿童42名(11.0%)、正常高值血压儿童38名(9.9%)、正常血压儿童302名(79.1%)。分类管理:对42名高血压儿童进行两次复测,4名失访。将3名三次测量后均为高血压者输送至上游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将筛查及复测后回落至正常高值血压的儿童(47名,12.3%)依照生活行为问卷进行生活行为干预;将328名(85.9%)血压正常儿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管理。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知晓率和管理率为90.5%(38/42)。该社区男童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8±9) mm Hg和(55±8)mm Hg,女童分别为(95±9)mm Hg和(55±7)mm Hg,男童收缩压高于女童(P=0.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可针对不同血压水平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分类管理,尤其能提前发现高血压儿童并输送至临床,对高血压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健康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BP)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经体检确定为健康的5 363名10~18岁在校的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定,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血压随着年龄、体重而升高,其中男生的血压高于女生,血压偏高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身高和BMI值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女学生收缩压与身高、年龄、体重、BMI值、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血压水平随着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而改变;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偏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体重偏高或肥胖者应注意控制体重,以降低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483名儿童血压水平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黄振文1)崔天祥2)李莉2)1)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儿童;高血压;年龄;体重对郑州市幼儿园483名3~6岁儿童血压进行调查分析,探...  相似文献   

7.
对天津市1530名7岁-14岁学龄儿童进行了血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性别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笪、体重指数分别是收缩压、舒张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身高、脉率及父母高血压史对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儿童血压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儿童血压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长沙市 495名健康儿童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血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收缩压与年龄、父母高血压病史、祖父母高血压病史、饮用全脂牛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清TC ,LDL C及血糖呈正相关 ,与运动时间、HDL C TC呈负相关 ;舒张压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血清TC ,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 TC呈负相关。对收缩压作用显著的因素是体重、年龄、血清TC和血糖水平 ;对舒张压作用显著的因素是体重、年龄、血清TC和LDL C水平。结论 :控制体重增长过快 ,改善饮食习惯 ,加强锻炼 ,控制血清TC ,LDL C ,血糖水平 ,对于预防儿童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情况,探讨儿童高血压的易患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6~14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问卷调查,观察与小学生高血压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调查的1140名儿童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04%,男女儿童血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趋势;高血压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质指数(BMI)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深圳户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户籍儿童(P〈0.05)。肥胖、高盐高脂饮食是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血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高血压患病率与生长发育、家庭经济水平、肥胖及饮食习惯有关,控制体重,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顺德区乐从镇儿童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探讨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顺德区乐从镇6~13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问卷调查,观察与小学生高血压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调查的3 532名儿童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71%,男女儿童血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趋势;高血压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体质指数(BMI)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出生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口味偏咸和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均是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血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及饮食习惯有关,控制体重,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专科进展     
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预示 儿童期高胰岛素血症 英国研究者报道,低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比体重指数(BMI)更适合作为青春期前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预测因子。 研究者对25名平均年龄为7.9岁、BMI标准差>2的儿童进行了研究,测量其口服糖耐量试验中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另外,研究者还对这些儿童及57名健康、非肥胖青春期前儿童的SHBG浓度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2.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明 《中国医刊》2007,42(5):21-2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认识到成人高血压始于儿童时期,提出“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的战略思想。最近几年,有关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检测、评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建立了儿童期正常血压的全国大型数据库,对血压不正常儿童的发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美国心脏协会推荐3岁以上儿童每年都要测量血压,早期进行血压监测有助于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关注儿童的血压变化,有利于成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儿童血压偏高的可能病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9-11岁)乙童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8名9-11岁儿童,男性(n=783)血压偏高率为18.90%,女性(n=725)血压偏高率为15.03%;与儿童血压偏离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儿童的体重、胸围、食用成食次数和海产品次数、母亲饮酒等指标。结论 体重、胸围、食用过成食品和母亲饮酒是儿童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儿童高血压的定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期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正常现象。儿童由于年龄、身高、体重及种族的不同,血压有所不同,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并没有绝对分界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儿童血压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进而探讨用儿童血压水平预示未来成人血压水平的可能性,我们对1981年初查的2946名4~14岁农村儿问题时进行了4年和6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和体重的混杂作用后,仍显示儿童血压均值随年龄而上升。同时,儿童血压存在着轨迹现象,说明儿童血压水平对成人血压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于秀娟 《中外医疗》2011,30(13):75-75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方法对50例肥胖儿童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并进行血压测量、肝脏检查及骨龄测定。结果肥胖儿童血脂明显增高,重度肥胖儿童血压、血糖高于正常,中重度肥胖儿童有脂肪肝存在。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采取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给以预防与干预。结论减少高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霞要疾病之一,有资料显示,根据早期儿童血压升高的人群资料能预测未来高血压的危险性[1]。血压偏高儿童将来可能比血压正常儿废更易发生高血压。为了解影响青少年高血压的因素,为此我们对65名青少年的血压、体重及血清钠、钾、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6至16岁在校中、小学生2650人,按WHO推荐的标准[2]筛选出34名血压偏高少儿(剔除继发性高血压)。同时选取正常儿童31名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严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3~12岁儿童772人体检后,对某些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索进行了分析研究.父母血压与子女血压存在明确的低度正相关;儿童体重在90百分位数以上时,对血压水平有明显的影响;皮下脂肪厚度也与儿童血压呈低度正相关;儿童盐味阈值则同时与性别,年龄和舒张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儿童血压分布百分位、血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健康儿童共800名,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100名,幼儿组192名,学龄前组508名.分别检测各年龄组儿童血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臂围,计算体重指数.并对幼儿、学龄前组进行小儿血压发育规律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①3组小儿血压均呈正态分布;临界高血压发生率为8.25%,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组;②婴儿组四肢血压与体位、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幼儿组坐、卧两种体位下测量的血压,表现为坐位测量的下肢舒张压高于卧位测量值;④3组小儿血压值婴儿<幼儿<学龄前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2岁后小儿的动脉收缩压符合年龄×2 80mmHg、舒张压=2/3收缩压的规律;⑤小儿动脉收缩压与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性(P<0.01),与出生胎次、性别、孕母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预防注射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 小儿血压受年龄及体重的影响,表现随年龄增长递增现象;血压计袖带的选用影响血压的测定值;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是小儿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郑州市4402名3岁~15岁男女健康儿童的血压与身高、体重及体重/身高~3的关系,结果表明血压与以上三者关系呈正相关.体重、身高对血压的影响超过年龄对血压的影响。提示在判定儿童血压时,应考虑身高、体重这两个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