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分期治疗糖尿病的医案处方,探索吕仁和教授运用脾胃经中药分期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吕仁和教授门诊糖尿病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285份病历处方,其中脾瘅期6份、消渴期70份、消瘅期209份;频数分析得到各期脾胃经中药频次前5位分别为:脾瘅期:黄芩、生甘草、茵陈、黄芪、白芍;消渴期:生甘草、白芍、枳壳、枳实、知母;消瘅期:太子参、枳实、生甘草、黄芪、当归。对消渴期和消瘅期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消渴期、消瘅期各得到6组脾胃经中药组合;通过聚类分析,消渴期得到脾胃经中药聚类4类,消瘅期得到5类。结论:吕仁和教授分期治疗糖尿病,注重恢复脾胃和降运化功能,采取调补之法,不同分期脾胃经中药选择及配伍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祥  王斌  吴深涛 《中医杂志》2014,(23):2055-2056
介绍分期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临证思路和体会,认为浊毒贯穿2型糖尿病始终,治疗糖尿病必须重视浊毒的病机。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病期、消瘅病期3个阶段分别论述其病机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相关中医病名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古代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糖尿病相关中医病名进行了系统辨析。认为消渴病相当于临床期糖尿痛,脾瘅相当于糖尿病前期,消瘅相当于糖尿病并发症期。同时对消证、渴证、渴利、三消、消中、肾消、鬲消、肺消、食亦等相关病名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5.
谌洁 《北京中医》2004,23(4):207-20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分期,根据WHO标准,1、2、3期为早期,4期为中期,5期为晚期。吕仁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用膳经验,临床应用方便,有助提高疗效。兹就吕仁和教授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分期辨证用膳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分期,根据WHO标准[1],1、2、3期为早期,4期为中期,5期为晚期.吕仁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用膳经验,临床应用方便,有助提高疗效.兹就吕仁和教授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分期辨证用膳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吕仁和教授自拟的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筛选脾瘅降糖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与成分相关的靶点数据;筛选Ⅱ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靶点数据;对所筛选得到的靶点数据取其交集,分析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脾瘅降糖方-糖尿病-靶点”富集分析,从而得到脾瘅降糖方对Ⅱ型糖尿病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结果 脾瘅降糖方主要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苷、谷甾醇、荜拨宁、栀子黄、甘草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等;脾瘅降糖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为碳酸酐酶Ⅳ、丝苏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多药耐药性蛋白、碳酸酐酶Ⅱ、碳酸酐酶Ⅰ等;脾瘅降糖方通过众多途径(包括:肾上腺素分泌、单萜类、omega-羟化酶、胰岛素分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IF-1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对Ⅱ型糖尿病有调节作用。结论 脾瘅降糖方能从多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进而在糖尿病前期就阻断其发展,恢复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吕仁和教授从中西医结合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肝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吕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想,从肝论治贯穿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吕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主要侧重于清除人体代谢废物、改善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效果颇佳.本文从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消积除滞、疏肝调中、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诸法总结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特点,为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阐发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方法:选取吕仁和教授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基于PageRank算法,采用FangNet平台,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药物剂量、核心处方及药物群组.结果:研究纳入患者214例,涉及214诊次,处方涉及中...  相似文献   

10.
“六对论治”的方法是吕仁和教授经过长期诊治糖尿病总结形成的,是指从6种不同的角度应用中药进行诊治,包括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证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其高度概括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用于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既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适用于慢性、复杂性糖尿病的诊治。分期一般多以现代理化检查指标为依据,用以明确疾病的阶段性;辨证则采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进行。对糖尿病分3期13证论治1期:糖尿病前(脾瘅期),此期特点为饮食旺盛,形体胖壮,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是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国家中医肾病专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治学重视传承《内经》等中医经典,重视中医病名的规范和中医病及理论的创新,强调结合现代临床,融汇新知,针对内分泌与肾脏病相关病证病机理论、分型辨证、分期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理论,形成了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系列诊疗方案与慢性肾脏病分期辨证治疗方案,特别是糖尿病肾脏病“微型癥瘕”形成病机理论与中医“六对论治”临床思维,同时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提出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除了由糖尿病肾病引起外,还有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作者通过观察吕仁和教授数百份临床病例及整理吕仁和教授的学术经验,总结出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同原因不同分期不同阶段选择的不同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法,并认为针对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脾瘅期属于糖尿病早期,脾瘅以先天不足,五脏柔弱、饮食所伤、五志过极、劳逸过度等为病因,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脾中火旺则其他脏腑受累,通过对脾瘅在上消、中消和下消发病中的影响。确立了应以脾论治,清热养阴,消除中满内热之气的治疗思想。该文通过对脾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论述,说明了脾瘅对糖尿病的传变乃至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文科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16-518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动态发展的慢性疾病,在疾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既往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临床医师所见糖尿病是以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为主体的消瘦人群,这类人群属于古代"消渴病"范畴,三型辨证是在古代消渴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糖尿病医学理论总结提炼的辨治分型理论,涵盖了消渴人群从早期到末期的基本证型及辨治;90年代末期,由于诊断及治疗的前移,肥胖型糖尿病逐渐成为糖尿病的临床主体人群,这部分人群属"脾瘅"范畴,脾瘅阶段是消渴的前一阶段,在病机、治法及证型方面与消渴皆不相同。脾瘅理论与三型辨证是适用于糖尿病不同阶段的辨治理论,二者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完整的糖尿病中医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水平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针对糖尿病前期展开有效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为病因,认为湿热是脾瘅的关键致病因素,湿热内蕴为脾瘅之基本病机。基于“脾瘅理论”从湿热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脾瘅理论”及湿热的致病特点,分析湿热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关系,以除湿健脾为法治疗糖尿病前期,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文政教授在中医“少阳主枢”“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等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消瘅之主要病机为高梁厚味化燥化热,病久失治,发为肾劳.因此,节饮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重大.在临床实践中确立了从少阳三焦辨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治疗上注重疏利三焦,发挥三焦的整体疏导调节作用,治疗以扶正为主,尤其重视中医脾胃,兼顾祛邪,融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泄浊化瘀法为一体,在“消瘅、肾劳”治疗中多取佳效.  相似文献   

17.
<正>消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疑难杂症之一。《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其中关于消瘅病因病机及诊治方面的论述散见于各个章节中。为使《针灸甲乙经》对消瘅的针灸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性、系统性,故本文展开《针灸甲乙经》论治消瘅的文献研究。1《针灸甲乙经》有关消瘅病因病理的论述研究《针灸甲乙经》认为五脏柔弱、多怒、血瘀、内热是消瘅的主要病因。本病主要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18.
浅谈从“毒”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存在于糖尿病不同时期,脾瘅期热毒尚不盛,以痰湿浊毒为主,应以化痰解毒为主,常用黄芩、天竺黄、瓜蒌、白术、胆南星、白芥子.枳实等;消渴期以热毒为主,应用清热解毒药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常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升麻、贯众、马齿苋、桑白皮、仙人掌、黄连等;消瘅期以瘀毒为主,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降低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调节了组织的氧供应和功能状态.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常选用桃仁、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益母草、大黄等.  相似文献   

19.
吕仁和教授长期致力于糖尿病及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效验俱丰。补血二丹汤为吕仁和教授近年新总结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有益气扶正、通活血脉、化瘀散结、清热凉血之功。文章从组方来源、方意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入手,总结吕仁和教授运用补血二丹汤的经验。吕仁和教授在六对论治思辨体系的指导下,常运用本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根据疾病分期、证候、症状,合理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雪青 《河南中医》2016,(4):705-706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基础上,再加上饮食、营养、病毒感染、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发病。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病机属于脾失转输,清浊失理,"脾瘅"是糖尿病的前期类型。糖尿病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是:肥胖-脾瘅-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脾瘅是""救其萌芽"最关键一步。作为医者、患者,都应在这个时机内争取积极治疗,及早防治,"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