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P3A4的基因多态性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8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的RA患者,采用SnaPshot法检测患者CYP3A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以Pearson Chi-Square test进行ardy-Weinberg平衡验证和关联性检验,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YP3A4基因型与RA患者服用雷公藤多苷片疗效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 58例患者的基因型达到了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3种基因型(GG型、GA型、AA型)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两两比较时,GG型与AA型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G型与GA型、GA型与AA型组间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3A4基因多态性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疗效个体差异有关,AA型患者服用雷公藤多苷片最有效,GA型次之,GG型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寒凝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加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加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DAS28评分及HAQ评分降低(P 0. 05),关节疼痛程度减轻(P 0. 05),双手平均握力增加(P 0. 05); 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DAS28评分及HA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RF、CRP及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RA,能够明显降低RF、CRP及ESR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估积分(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显著性降低,P 0. 05。结论腹针配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保守域α链基因(TCRCα)-575A/G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来鉴定基因型,以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CRCα-575A/G多态性分布规律。收集一般临床指标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组均检出A、G 2种TCRCα-575A/G等位基因,3种组合基因型AA型、AG型、GG型。2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资料显示: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白蛋白、血肌酐水平中任何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AA基因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水平较AG和GG基因型明显升高(P均<0.05)。病理资料显示:AA基因型在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与GG+AG基因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均<0.05)。结论 TCRCα-575A/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易感性不相关,可能与较重的蛋白尿、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激素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中频导入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in/次,1次/d;观察组中频导入通络灵酊剂,20 min/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记录数字疼痛分级法(NPS)评分,健康调查问答(HAQ)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5.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PS评分,HAQ评分,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关节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TNF-α,BAP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ANTES基因启动子区-403G/A、-28C/G和内含子区Inl.1T/C的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和9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RANTES-403G/A、-28C/G和Inl.1T/C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三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组RANTES-403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05),G、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5)。2组RANTES-28C/G位点CC、CG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C、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2组RANTES Inl.1T/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T、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P0.05)。结论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的-403G/A、-28C/G和内含子区的Inl.1T/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后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ACR50、ACR70达标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CR20、ACR50、ACR70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组治疗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关节疾病活动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R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获得中国人群药物代谢酶CYP3A5基因和GSTP1基因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化疗方案,对患者每2周期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进行评估。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LDI-TOF)确定两个位点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该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9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CYP3A5 A6986G纯合突变型(GG)的DCR(77.8%),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的(57.4%) ( P<0.05);具有GSTP1 A313G突变型(AG+GG)的DCR(81.6%)显著高于野生型(AA)(57.4%)(P<0.05);对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联合分析显示,同时具有GSTP1 AG+GG和CYP3A5 GG基因型的DCR最高,为84.2% (P<0.05)。结论 CYP3A5和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有关, GSTP1 A313G突变型(AG+GG)和/或CYP3A5 A6986G纯合突变型(GG)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近期化疗疗效最好,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药联合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RA的方法、途径及疗效。方法采用SZ-88熏蒸治疗仪联合中医治疗RA,借助热力和药力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目的。收集阿勒泰地区城乡哈萨克族RA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内服联合熏蒸治疗、内服组、吾布拉组,三组患者均2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主症、体征进行量化评分,同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及健康指数调查(HAQ)进行评分,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吾布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和吾布拉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的变化。研究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和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进行临床评价;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改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480,P0.01);治疗后2组相关检验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腹痛、感染等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炎相关症状、降低检验指标水平,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27和IL-32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联合组各61例。另选择1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西医组口服尼美舒利片,0.1 g/次,2次/d;和来氟米特胶囊,2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晨僵情况、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进行治疗前后寒湿痹阻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检测治疗前后IL-17,IL-27,IL-32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类风湿疗效评估ACR20为90.16%,高于西医组的6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2,P0.01),联合组ACR50和ACR70均高于西医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52%,高于对照组的6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8,P0.01);治疗后联合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数,屈伸不利、晨僵时间、肿胀程度和HAQ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联合组ESR,CRP和RF水平低于西医组,28个关节活动度DAS28评分也低于西医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清IL-17,IL-27,IL-32和TNF-α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联合组IL-17,IL-27,IL-32和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能进一步的改善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下调IL-17,IL-27,IL-32和TNF-α等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12.
郑献敏  王辉  徐剑锋  徐泽军  叶仁群 《新中医》2022,54(23):117-120
目的:观察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 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除湿通脉方治疗。2 组疗程均为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28 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到12 周,2 组CRP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到12 周,2 组ESR、DAS28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ESR、CRP、DAS28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能够有效缓解RA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53/5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9%(42/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数目、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AS28、HAQ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RA,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关节病变程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从ACE基因选取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4343、rs4293和rs4267385,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的方法,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结果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93、rs4267385的基因型相似,而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34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患病风险分析显示,ACE基因SNP位点rs4343基因型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GG+AG)患早发CHD的风险是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3.6倍(95%CI:1.224-1 0.585,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TC、TG等风险因素之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3.994,95%CI:1.230-12.974,P=0.021)。结论 ACE基因位点rs4343(G2350A)多态性可能是早发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不是早发CHD血瘀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曹芊  曹莹敏 《新中医》2019,51(12):307-309
简版: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痹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甲氨蝶呤片口服,适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和艾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疾病活动性评分,采用28个关节数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SDAI)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78,P< 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冲击波治疗,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TNF-α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基因padi4_9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及与抗环瓜氨酸化蛋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PCR-LDR)对134例RA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组中PADI4基因的padi4_94位点进行SNP分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结果:RA患者中padi4_94位点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用病例对照人群中携带AG基因型者患RA的可能性是GG基因型的2.010倍(OR=2.010,95%CI=1.162-3.476),A等位基因可能为RA的易感等位基因(P<0.05)。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在携带RA易感等位基因A阳性患者中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携带A等位基因的阳性组患者中抗CCP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di4_94位点AG基因型与RA具有相关性,其中A等位基因在河北汉族人群中为RA的易感等位基因。且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方法选择351例RA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组,299例)和西药组(对照组,52例),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药物;中医治疗采用辨证施治。观察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指数、实验室指标、治疗费用,评价疾病疗效、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健康评价调查表评分(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结果治疗2~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DAS28评分、HAQ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西药使用情况、住院总费用、门诊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初诊时疾病活动度高的患者,在治疗2~3个月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初诊时疾病活动度低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IL-1β、IL-10与RA疾病活动度指标血浆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30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并进行DAS28评分。ELISA检测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A活动组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RA缓解组TNF-α、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IL-1β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0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味合剂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味合剂口服,另加用中药熏蒸头颈部,每次20 min,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主要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及临床综合疗效等,同时比较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PIEGE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临床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味合剂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及调节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