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的1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患者中,1例铸型分布于胆总管内,3例局限于右肝内胆管,4例局限于左肝内胆管,其余3例呈肝内外胆管弥漫分布。11例患者共接受了68例次的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其中10例(90.9%)治疗效果良好,肝功能示转氨酶、胆红素等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余1例因夹闭引流管后偶有发热,给予更换细管长期带管。无一例患者发生胆瘘以及难以控制的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只有1例治疗过程中发生瘘道部分断裂,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1例在随访过程中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患者状况良好。结论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各种医原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经ERCP治疗的医原性胆道损伤共71例病例。结果71例医原性胆道损伤患者中46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气囊或探条扩张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3.5%(43/46),14例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缓解率92.6%(13/14);8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治愈7例;3例胆漏患者行内镜下塑料支架治疗,治愈2例。所有病例中仅出现1例胆道感染的并发症。结论治疗性ERCP是治疗医原性胆道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胆管内坏死物使用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6例患者肝胆管坏死物分布为胆总管6例,肝内胆管(包括肝门部胆管)24例,肝内外胆管6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72.2%(26/36),16例患者肝胆管内坏死物完全清除,15例得到部分清除,5例无法清除。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肝转氨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最长84个月。现存活患者17例,其中3例二次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肝功能不稳定仍留置胆管外引流管,必要时给予间断开放引流;余均已无带管,肝功能良好,生活质量良好。19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胆管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其中11例生存4年以上。结论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微创,可重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45例肝移植中,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16例,其中胆漏1例,胆管狭窄8例,胆管狭窄并胆管结石2例。11例接受了内镜介入治疗计14次,包括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外引流4例,放置支架内引流10例,气囊扩张10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7例,乳头括约肌切开加取石2例。结果1例因内镜治疗时导丝无法通过狭窄段,改行PTC放置胆管支架,其余胆管并发症经内镜介入治疗有效。结论ERCP有助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诊断,治疗有效、安全,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6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必狭窄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内镜胆管金属内支架治疗(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 315例(96.6%)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191例,186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癌5例,EMBE治疗后黄疸减退。SOD7例,行EPBD治疗成功。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8%,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11例,急性胆管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熟练掌握ERCP技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5月-2016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EVB行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内镜下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包括止血率、治疗后曲张静脉变化、近期复发出血率。结果 8例患者平均55.00(44.75~61.50)岁。肝移植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71.50(18.75~107.25)个月。原发病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其中合并肝癌1例,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例,急性肝坏死1例,亚急性肝坏死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不明原因肝硬化1例。行硬化治疗2例,套扎治疗6例,组织胶治疗6例。内镜下均成功止血,出院时均无再次出血,随访12个月无再发出血,其中1例因静脉曲张复发行择期内镜下治疗。结论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除抗病毒等预防外,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静脉曲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分析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取石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1次取石成功者25例(78.1%),2次以上取石成功5例(15.6%),2例(6.25%)改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无胆管穿孔、大出血、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后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B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测定Oddi括约肌基础压,排除胆管残留或再生结石、胆管狭窄及肿瘤等病变,对最后诊断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28例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症状基本消失,5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2次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得到缓解,3例术后症状无缓解,手术有效率89.3%(25/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4例胆管囊肿病例,术前均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Ⅰ型11例,Ⅲ型1例。ⅣA型1例,V型1例。所有病例均作手术治疗。5例行囊肿内引流术,9例(包括2例内引流术后复发者)行囊肿切除加胆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胆道术,1例Ⅲ型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1例V型行左肝切除术。笔者认为治疗该病应尽量作囊肿切除,完整切除有困难时,则必须使每个囊肿引流通畅。ERCP对胆管囊肿术前的确诊和术式选择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内镜下光动力治疗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内镜微创治疗中心行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的30例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的适应证,以及治疗后1年组织病理学的缓解率、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例中度异型增生、18例重度异型增生和4例原位鳞癌患者,放射学诊断淋巴结转移阴性并要求行内镜下光动力根治性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的组织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0%(18/25)和88.0%(22/25),术后1年随访期内3例(12.0%)复发、4例(16.0%)出现食管狭窄,无穿孔并发症发生。5例进展期鳞癌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姑息性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的组织学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0%(3/5)和40.0%(2/5),至术后1年2例因肿瘤转移、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无穿孔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阴性并要求接受光动力治疗的食管早期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治疗安全可行,短期疗效确切;对于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短期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难治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11例难治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中经直视及胆道镜下对患者肝实质、肝内胆管及结石状况进行探查、评估。对拟保留肝叶内的胆管结石采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一次无法取净的患者,二期经窦道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结果所有11例患者经术中或二期碎石,均取净结石,治疗成功率100%。手术顺利,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本组随访10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1~3年。3例停用熊去氧胆酸片1~2年后复发肝内胆管小结石,其余7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术中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在有效保证难治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成功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肝组织,降低了治疗难度及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随访胆漏愈合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ERCP证实为肝移植术后胆漏13例患者,其中T管漏6例、吻合口漏7例。行内置管引流术6例、鼻胆管引流术2例、鼻胆管联合内置管引流术3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例。部份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结果10例完整随访者胆漏愈合时间10-35d,平均15.3d,随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肝总管狭窄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1例。胆漏愈合后有80%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胆管狭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鼻胆管引流联合内置管引流除具有疗效确切、便于观察等优点外,理论上有防治鼻胆管意外脱落引起严重后果和预防后续胆管狭窄形成的作用,但其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胆管结石由于结石位置多变、情况复杂及手术的局限性,往往使结石难以取净,致残石率居高不下.国内报道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高达9.4%~30.7%[1],因此胆管术后残石目前仍是胆道外科医师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本中心对2004年5月-2007年5月问209例胆道残余结石行内镜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配合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依据体外碎石结果,自拟溶石方,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例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通过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20~50 ml,封闭鼻胆管末端1~2 h后恢复正常引流,2次/d,5~7 d后复查B超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果]10例患者中1例结石完全溶解,复查B超胆总管结石消失;9例结石明显变小或裂解。ERCP除1例结石消失直接拔除鼻胆管外,9例复查ERCP检查发现结石均明显变小,其中2例铸形结石分散、裂解成多块。该9例直接行网篮取石均1次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结论]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1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瘘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或鼻胆管引流6例。结果122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胆道造影(ERC)成功率95.9%,取石成功率91.5%,其中有5例经2次操作取尽结石。13例胆瘘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瘘处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胆管狭窄患者经ERC胆道介入(球囊扩张、ENBD或内支架)均治愈。结论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术后残余结石或再生结石、术后胆瘘及术后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01/2006-12完成的291例原位肝移植中18例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结果:18例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患者发生反复胆道感染2例、胆管广泛胆泥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4例、乙型肝炎复发3例、丙型肝炎复发1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动脉狭窄1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和慢性排斥反应2例.通过各种内科支持治疗、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11例好转,4例病情反复,3例死亡.结论:根据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不同病因,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不可逆转的移植肝功能衰竭,应进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仍然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或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保存、新型免疫抑制剂、围术期管理及肝胆外科技术的改善和发展,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显著减少,但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吻合口漏和胆管结石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镜、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手术等。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操作的成功率高达90%~98%。因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具有价格低、侵入性小、安全性相对较高等性价比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细径胆总管(≤0.8cm)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和液电碎石取净结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术。十二指肠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或弓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191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治疗。联合胆管镜法治疗117例,术中胆管镜下均取净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14min;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影像学复查,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呈现轻度狭窄影像2例。联合十二指肠镜法治疗74例,68例乳头切开和取石成功,5例乳头切开成功,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平均手术时间97min;术后轻症胰腺炎6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病例合适,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端端吻合胆道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端吻合胆道重建在临床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24例临床资料;其中右半肝活体肝移植6例,左半肝移植16例,左外叶2例;胆道重建均采用供肝肝管与受体胆管端端吻合,并置"T"管外引流.结果:24例活体肝移植中,18例采用供肝的左肝管和受体的胆总管吻合,5例采用供肝的右肝管和受体的肝总管吻合,1例右肝管是两个开口,将右前肝管和受体的肝总管行端端吻合,右后肝管与胆总管行端侧吻合.2例患者发生胆漏;1例出现胆道狭窄;术后胆管炎2例;1例术后3mo拔"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次行胆道引流术,术后恢复.胆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发生时间在术后2d-9mo.结论:端端吻合胆管重建是活体肝移植中胆管重建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内镜下切除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性黏膜病变的疗效。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于3所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58例十二指肠非壶腹性黏膜病变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7例(46.6%),十二指肠降部(包括球降交界)31例(53.4%);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者46例(79.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7例(12.1%),内镜下预切开黏膜切除术5例(8.6%);1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2 d迟发性出血,1例病变残留,2例术后腹痛,无穿孔发生。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性黏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