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收集的32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进行抗菌活性测定,记录其各自的MIC并进行比较。结果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大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96.0%,96.1%。对MRSE,利奈唑胺的MIC90是万古霉素的2倍,是替考拉宁的4倍。结论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对MRSE均有较大的抗菌作用,利奈唑胺对MRSE的抗菌作用优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是临床革兰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吕美艳  方杭  陈俊  王蔚  徐象威 《新中医》2023,55(17):1-6
目的:了解永康市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以为新型抑菌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从医院检验科分离出MSSA和MRSA菌株,同时制备7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MSSA和MRSA抑菌实验,并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0月—2022年9月分别检出MRSA 208株,MSSA 586株,菌株来源主要是痰液、分泌物、脓液和血液;其中,MRSA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MSSA对苯唑西林、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7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和有机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效果,但是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且对本地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640μg/mL~1 280μg/mL之间。结论:永康市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性MRSA菌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可以作为治疗MSSA和MRSA感染首选药物,7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对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能具备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三者之间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及影响万古霉素MIC分布的因素。方法 收集MRS感染患者的临床首次分离菌,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性的测定。结果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246株MRS的MIC范围分别为0.25~2.0、 0.25~4.0和0.125~8.0 μg·mL-1,万古霉素MIC≥1.5 μg·mL-1共30株(12.14%)。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MIC值均具有正相关(P<0.01、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747;P<0.01、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497;P<0.01、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424)。ICU病人、近30 d内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中万古霉素MIC值的分布明显高于非ICU病人及近30 d内没有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P=0.008,P=0.000 2)。结论 分离的MRS对3种糖肽类药物均具有100%的敏感性,3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具一定的正相关;ICU病人及近30 d内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考虑较大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各类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并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a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330株,其中MRSA 228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不同的药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可作为MRSA重症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313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及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分离出的313株粪肠球菌,统计粪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313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分泌物、胆汁和血液,分别为42.99%、17.83%、7.32%和9.55%;科室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一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急诊ICU、甲乳科和手显微外科,同时粪肠对Van不敏感株仅占0.64%(2株),最高MIC值为8μg·mL~(-1),313株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Van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Van和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粪肠球菌感染,但是还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MRSA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ICU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痰液培养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菌株38例进行耐药性分析统计。结果我院ICU3年共发生MRSA38例,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对呋喃妥因敏感率71.05%。结论ICU中MRSA的感染率较高,加强MRSA感染的控制应积极进行病原学监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依据药敏试验可选择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中药麻鱼石黄汤及其单体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分别制备麻鱼石黄汤(包括其单组份)、替考拉宁、哌拉西林的含药培养基,对MRSA、MSSA培养24 h,记录生长的菌落数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鱼石黄汤与替考拉宁对MRSA、MSSA有同样抑菌功效,且优于哌拉西林。麻鱼石黄汤对MRSA与MSSA的抑菌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麻鱼石黄汤治疗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不论是否为耐药菌株,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并可避免替考拉宁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或耐药性,尤其适用于抗生素过敏者,可为患者节约药品费用,提高临床满意度,使药品得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尿液培养的细菌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液标本,分别进行细菌种类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在60份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8.33%,革兰阳性球菌为25.00%,真菌为6.67%。(2)奇异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好;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好。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率。(3)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铅黄肠球菌对喹奴仆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率。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见且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耐甲氧西林株(MRSA)基因型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MRSA进行药敏试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MR-SA基因多态性分析,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数据分析。结果 28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62株,MR-SA检出率21.60%。MRS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25.81%~100%。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为53.23%~85.48%,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为6.45%~27.4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其中MRSA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MSSA(P<0.05)。经RAPD分型,62株MRSA分为5型,以Ⅰ型和Ⅲ型为主。结论本地区儿童MRSA感染较高,且有不同耐药谱,加强儿童感染MRSA耐药性监测和了解MRSA流行情况,是防止耐药性进一步蔓延和MR-SA感染爆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5)
目的:探讨绿茶及其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绿茶浸出液及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绿茶浸出液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联合常见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结果:绿茶浸出液对10株MRSA的MIC范围为0.125%~0.500%;茶色素为256~512μg/m L、茶多酚为128~256μg/m L、茶多糖为512~1 024μg/m L、咖啡因和茶皂素对10株MRSA的MIC范围均1 024μg/m L。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他啶、红霉素在与绿茶浸出液联合应用时对MRSA的抑菌圈均大于单用抗菌药物,环丙沙星联合绿茶浸出液对MRSA的抑菌圈小于其单用时。茶多酚与苯唑西林或茶多酚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较单用抗生素时对MRSA的抑菌圈更大。结论:绿茶及其提取物对MRSA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疾病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广泛分布于医院各个科室,其中主要分布在ICU(16.1%),骨科(8.0%),心血管外科(5.7%)等,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G的耐性率最高为97.6%,其次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8.2%,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72.9%,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在25.0%左右,未分离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血培养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出现多药耐药,没有分离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后,该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性的变化,旨在筛选能增强MRSA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中药,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33种常用抗菌中药制备提取物,作用于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作用前后苯唑西林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为具有增敏作用。结果:中药作用前,苯唑西林对MRSA的MIC为128-512 μg·mL-1,白及醇提物作用后,MIC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能够增加MRSA(271)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结论:白及醇提物能增强MRSA(271)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抗生素配伍使用,有望恢复抗生素的杀菌效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128株屎肠球菌利奈唑胺(LZD)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128株屎肠球菌,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LZD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统计分析LZD的MIC值与屎肠球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关系及临床特点,并对耐药株进行耐药机制检测。结果:128株屎肠球菌对LZD不敏感株占4.69%(仅6株),最高MIC值仅为16μg·m L-1。主要分布科室为新生儿科(28.13%)、重症医学科(17.97%)、泌尿外科(6.25%)、肝胆外科(14.84%)和呼吸科(2.34%);标本主要来源于中段尿(46.88%)、胆汁(10.16%)、导管(导管、静脉导管和气管导管)(9.38%)和血液(14.06%)。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呋喃妥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LZD、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具有较好敏感性。LZD耐药株存在23S r RNA V区基因2576位点变异。结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LZD对屎肠球菌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以根据临床优先选择;耐药机制与23S r RNA V区基因位点变异有关;但散在的耐药株仍能检出提示需警惕其MIC值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玉萍 《中草药》1996,(7):443-443
从槐属植物Sophoraexigua干燥根中分离出一种黄酮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5,7,2’,4’-四羟基-8-熏衣草烷基-二氢黄酮(THLF)。本文研究了THLF和5种抗菌素对新青霉素Ⅰ(DMPPC)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及与抗MRSA类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21株MRSA中17株对DMPPC和新青霉素Ⅱ有较强耐药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在100μg/ml以上。另外4株MR-SA具中等度耐药性,对DMPPC的MIC为12.5~50.0μm/ml;几乎所有菌株对头孢唑啉(CEZ)、红霉素(EM)和庆大霉素(GM)均有耐药性。而THLF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醇提和水提蟾酥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蟾酥提取液与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水提和醇提两种方法提取蟾酥有效成分,分别检测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研究。结果:醇提蟾酥的MIC范围是0.313~1.25 mg/m L,MIC_(50)为0.625mg/m L,MIC_(90)为1.25 mg/m L。水提蟾酥的MIC范围是0.625~2.5 mg/m L,MIC_(50)为1.25 mg/m L,MIC_(90)为2.5 mg/m L。醇提蟾酥与抗菌药物联合可以降低多数抗菌药物MIC2~4个浓度梯度,水提蟾酥与抗菌药物联合可以降低多数抗菌药物MIC 1~2个浓度梯度。结论:中药蟾酥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醇提蟾酥效果更佳,醇提蟾酥和水提蟾酥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ST分型特点,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本地区的临床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大学南山医院2010-2015年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38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90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经BD phonixtm 100公司全自动药敏鉴定系统及琼脂稀释法测定其药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其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分型,并分析其药敏与MLST的关系。结果:3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咽拭子、气管分泌物、血液、伤口拭子和脓液,MRSA的检出率为42.07%,阿米卡星、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12%、95.62%、50.37%、65.94%、50.37%,MLST主要流行型别为ST239、ST59、ST1。MSSA红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65%、40.42%、40.11%,主要型别为ST7、ST59、ST398、ST188。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株。结论: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于呼吸系统,MRSA对呋喃妥因,奎奴普汀,利福平敏感,MSSA对呋喃妥因,奎奴普汀,利福平,阿卡米星,环丙沙星敏感,ST239–MRSA、ST7–MSSA、ST398–MSSA、ST88–MSSA、ST120–MSSA多重耐药(3种或3种抗菌药物以上耐药)。  相似文献   

17.
复方清热颗粒剂对MRSA PBP2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寻复方清热颗粒剂联用西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急性耐药菌腹腔感染模型,复方清热颗粒灌胃给药,留取含药血清,测定各组药物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挑取各组亚抑菌浓度琼脂培养皿中单个菌落,增菌,提取细菌膜蛋白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凝胶成像仪分析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联用万古霉素MICG下降,PBP2a相对含量下降.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分别联合万古霉素或头孢呋辛各组PBP2a的相对含量与其MIC无明显相关.结论 复方清热颗粒或含药血清分别联用万古霉素能降低PBP2a的表达,PBP2a参与影响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但尚有其它重要耐药机制的参与.PBP2a含量多少与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强弱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热毒宁分别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热毒宁与4种抗生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对30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 热毒宁分别与4种抗生素联合抑菌的MIC值范围、50%MIC(MIC50)、90%MIC(MIC90)较单用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热毒宁125 μL/mL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2 μg/mL菌株数量最多,抑菌效果最明显;热毒宁250 μL/mL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4 μg/mL菌株数量最多,抑菌作用最明显;热毒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FIC指数≤0.5为3.3%,>0.6~0.9为93.3%,1~2为3.3%,>2为0;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FIC≤0.5为6.7%,>0.6~0.9为93.3%,1~2为0,>2为0;热毒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FIC指数≤0.5为13.3%,>0.6~0.9为76.7%,1~2为10.0%,>2为0;热毒宁联合头孢他啶FIC指数≤0.5为13.3%,0.6~0.9为80.0%,1~2为6.7%,>2为0.结论 热毒宁联合4种抗生素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主要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未有拮抗.中西药体外联合抑菌作用明显,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MicroScanA/S-4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使用头孢菌素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产β-内酰胺酶72株,产酶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特别敏感,其次为利福平、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特别敏感外,对其他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加强对产酶株及其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患者临床特点、科室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临床共分离到425株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口分泌物44株,穿刺液23株,血液19株,以上3类标本来源临床分布首位科室分别是手显微外科、甲乳外科、重症医学科。临床特点分析显示创口分泌物来源和血液来源患者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者分别占38.6%和73.7%。临床分布前3位分别是儿科、新生儿科及神经外科。所分离菌株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8.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7.1%,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显示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9.8%),暂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金葡菌感染是临床呼吸道、创口及血流感染分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有基础疾病人群易感,目前该类细菌β-内酰胺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