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分低于对照组(P<0.05),P、L分无显著差异;负性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无差异(P>0.05),而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有内倾性格,情绪不稳定,固执,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且社会支持明显不良,故应尽早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HAMD≥8分者为抑郁组,HAMD<8分者为疾病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年)4个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组的负性事件应激量和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主观支持度及对支持利用度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N值较对照组大,而E值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前的负性生活事件量多、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内向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可能是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31例PSD患者和36例脑卒中非抑郁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或P<0.05);PSD组面对分较非抑郁组明显降低,屈服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F1因子分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乏社会支持、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及述情障碍可能与PSD的发生有关,加强心理干预、增加社会支持、矫正应对方式及识别情绪能力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86例正常产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观察组另参加助产士的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可提高产妇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驻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28名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岛官兵PSQI总分为(7.88±4.42)分,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62.1%;②军官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士官和战士,而士官明显好于战士(P<0.01);③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EPQ-N是影响驻岛官兵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P<0.05或0.01)。结论:培养健全的个性和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社会支持,是改善驻岛官兵睡眠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53-1454,1462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脑卒中组116例和正常对照组115例分别应用MMSE、SCL-90、HAMD、HAMA、LES及SSRS等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焦虑、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组的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持续军事应激条件下官兵的疲劳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持续执行汶川抗震救灾任务的某部官兵869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以同期留守未执行任务的同部官兵725人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GSIS)、疲劳量表-14(FS-1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个人自评量表(PEI)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有明显疲劳症状者355人(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人(26.2%)(χ2=51.57,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疲劳量表总分(FS)、躯体疲劳因子分(PF)和精神疲劳因子分(MF)均与生活条件、心理卫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PEI总分及PEI大部分因子分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MF与兴趣爱好显著负相关(P<0.05),与心理创伤史显著正相关(P<0.05);FS与心理创伤史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条件、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及PEI的部分因子分别进入FS、PF和MF回归方程。结论部分救灾官兵出现明显疲劳症状,生活条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信心等因素均对官兵疲劳程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AS)、应付方式问卷(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8名研究组和70名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均显示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质、神经质、掩饰倾向明显,缺乏社会支持,面对压力时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庄鑫  赵维瑜 《四川医学》2013,34(3):472-47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对其康复的影响,以期能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出院后常规随访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及社会支持的干预方法,调查患者术后7d时、术后6个月时心理状况(HADS量表)、社会支持程度(社会支持量表)、生存质量(FACT-B量表)。结果①HADS量表调查结果:术后7d时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社会支持量表调查结果:术后7d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FACT-B量表调查结果:术后7d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6个月时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负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程度呈现弱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与其生存质量关系密切,较好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身心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构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8例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社会适应干预,将病人身心调适分为迷茫反思期、适应重建期、接受整合期三个阶段,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结果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1),研究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研究组6个月后卫生保健、性生活、交流情况、娱乐情况、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 < 0.0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明显上升(P < 0.01);研究组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复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且2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基线(P < 0.05~P < 0.01),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基线(P < 0.05~P < 0.01)。结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疾病应对方式、疾病认知与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心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1.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19-920,95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对61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糖尿病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在个性特征方面糖尿病组N维度T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个性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等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这样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鼻咽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广东佛山地区鼻咽癌发病的关系,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确诊的鼻咽癌患者,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吸烟指数与正常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入选对象发病1年前遭遇的LV(杨德森,LV量表),评估应对方式(Feifel,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结果共配成52对,鼻咽癌组发病前1年有45例遭遇各种不同生活事件,遭遇率为86.5%,而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25.0%,前者遭遇率明显高于后者(χ2=18.872;P<0.01)。鼻咽癌组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为(3.64±1.14)件/年、紧张值:(21.38±7.66)/年,正性生活事件频度:(0.76±0.19)/年、紧张值:(2.76±0.47)/例,负性生活事件频度:(2.84±1.07件)/年、紧张值:(18.28±8.24)/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93~3.553;P均<0.01~0.05)。在应对方式评分比较中,鼻咽癌组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5;P<0.05),而屈从和回避应对方式评分无明显区别(P均>0.05)。社会支持状态总分比较中,鼻咽癌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3.162;P均<0.01~0.05)。两组分项评分比较中,鼻咽癌组的“您与朋友”、“您与家庭成员”、“近1年对外联系”、“即往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遇到困难时获得获得精神安慰来源”、“您遇到烦恼时的倾吐方式”和“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等条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与广东佛山地区鼻咽癌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40名抑郁症患者、40名焦虑症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调查,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得到的主客观社会支持及支持总分[抑郁组(41.25±6.44)分;焦虑组(40.86±6.17)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7.19±7.88)分](P<0.01~0.05),支持的利用度却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0.05),而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抑郁症组和焦虑症组不成熟防御方式的投射、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方式的否认、假性利他、隔离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成熟防御因子中压抑及幽默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症组被动攻击、隔离得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和对照组(P<0.01)。焦虑症组假性利他、反作用形成防御方式得分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P<0.01)。(3)抑郁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投射、交往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26,r=0.401),与隔离呈显著负相关(r=-0.397,r=-0.501);焦虑组HAMD评分与躯体化、否认呈显著正相关,HAMA评分与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呈显著负相关。(4)焦虑和抑郁组患者均显示在矛盾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在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或0.05),抑郁组患者还在亲密度、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焦虑组和国内常模患者(P<0.01)。结论(1)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存在不成熟倾向,社会支持系统差且家庭功能有缺陷;(2)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家庭功能缺陷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对抑郁症病人恢复社会功能和改善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选取抑郁症病人100例,按病人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2组在院期间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于出院后3、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社区康复延伸性护理,定期随访,共12个月.比较2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复发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2组病人入院及出院时的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出院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2组病人HAMD评分均逐渐升高(P<0.01),但干预组病人的HAMD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除疼痛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入院时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有利于促进抑郁症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面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LD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44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8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 HLD组GQOLI-74总体生活质量分(61.55±9.69)明显低于对照组(t=4.332,P0.01),各维度分除物质生活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SSRS社会支持总分及各量表分除客观支持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QOLI-74各维度分与SSRS各量表分之间多项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且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通过整体护理手段重视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早期干预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并研究影响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65例甲亢患者和和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测评。结果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评分[(57.03±13.34)分]比对照组[(67.91±14.46)分]低(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评分[(59.57±14.00)分]比对照组(64.84±11.85)低(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分值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49,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10,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88,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262,P<0.05),与神经质呈负相关(γ=-0.292,P<0.05);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347,P<0.05),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76,P<0.05),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γ=0.262,P<0.05)。结论甲亢患者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比正常对照差,影响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60例冠心病患者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3 d进行调查,同时对皮肤电阻值进行测试。以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消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的皮肤电阻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的D型人格得分、消极情感和社会内向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不相关。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类型、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患者在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与患者存在的D型人格特征和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9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组)和9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并与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评价两组间的区别。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低,在进行躯体治疗时应实施心理干预,并应加强社会支持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覃俊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38-43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护理思路。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冠心病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6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焦虑、抑郁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在促进和维护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措施和途径中,应充分考虑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